都說蘋果Vision Pro在極致堆料,
其硬體設計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文 | 青崖白鹿
在正文開始之前,小P先插播一則小預告:
VRPinea總編輯老繆將於今晚20:00,進行Vision Pro專題直播,分析蘋果Vision Pro背後的機遇(內容端、硬體端、生態鏈)。
行業研判:第三代軟硬體一體化平台的巨量機會即將到來,這一代會有新的米哈游、莉莉絲誕生!放下XR,擁抱AVP!
(VRPinea2023年12月15日訊)據供應鏈消息,今年6月,蘋果CEO庫克在WWDC 2023上發布的,宣稱將引領空間計算新時代的Vision Pro,最快將於2024年1月在美國蘋果線下門店開售。也就是說,蘋果在XR領域的「開山之作」,下個月就能與消費者正式見面了!
(海外社交平台截圖)
有鑒於此,從本期文章開始,VRPinea將持續推送蘋果Vision Pro專題系列報道。從硬體設計、交互邏輯、內容生態和市場格局等多個層面,全方位剖析Vision Pro,敬請期待!下文,小P將從硬體角度出發,為各位看官分析Vision Pro超越主流XR設備的關鍵點。
(庫克和Vision Pro)
晶片
蘋果Vision Pro在晶片方面的策略亦是獨樹一幟的,採用M2+R1的雙晶片架構。兩塊5nm晶片,M2+R1,M2負責算力支撐,R1則是專門的協處理器,負責處理傳感器數據,可實現傳輸延時<12ms(毫秒)。並且在後續的行業爆料中,蘋果又與全球第二大內存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達成合作,由SK海力士專門生產一款DRAM晶片,其主要作用是配合R1,實現高效信息處理。
M2自然不用多說,將Mac系列主晶片直接放在XR設備上使用,完全就是降維打擊。目前業界最頂尖的XR專用晶片,是高通前段時間推出的XR2 Gen 2晶片。M2擁有8核心,CPU主頻3.49GHz;XR2 Gen 2僅有6核心,CPU主頻1.36/2.36 GHz。
(M2 vs XR2 Gen 2)
顯示屏
蘋果Vision Pro的外屏為柔性AMOLED,內屏則是搭載了兩塊1.42英寸索尼Micro OLED顯示屏。據蘋果官方的數據,這組Micro OLED顯示屏的像素密度約為3400 PPI,擁有2300萬+像素,可提供單目4K級解析度。
(蘋果Vision Pro宣傳畫面)
Vision Pro的Micro OLED顯示屏,是目前業界量產產品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目前業界主流產品採用的一般都是Fast-LCD顯示屏,如Quest 3、PICO 4/4 Pro等設備,也有採用AMOLED顯示屏的,如PS VR2。
在現階段的消費級市場,相較於其他技術路徑,Micro OLED顯示屏具有自發光、能耗低和體積小等特性,可實現更高色域、解析度及發光效率等優勢,天然適配於近眼顯示設備。究其原因,Micro OLED採用單晶矽晶圓為背板,是在用造晶片的技術造螢幕。
(索尼Micro OLED顯示屏)
光學透鏡
蘋果Vision Pro的光學方案,選用的是目前逐漸成為主流的Pancake摺疊光路透鏡,不一樣的點是,Vision Pro採用了3P Pancake設計。與之對比,Quest 3採用2P Pancake設計,PICO 4/4 Pro採用單片式Pancake設計,PS VR2採用菲涅爾透鏡。
XR光學透鏡發展路徑基本可以視作單一路徑的不斷演化:非球面透鏡——菲涅爾透鏡——Pancake摺疊光路。Pancake較之菲涅爾透鏡,更加輕薄化,成像效果更好。相比於1P、2P Pancake,3P Pancake可實現清晰度更高、畸變/鬼影更低、色差更小。
(Vision Pro 3P Pancake示意圖)
傳感器
由於蘋果Vision Pro選擇採用手、眼、口結合的自然交互方式,以及對於VST透視功能的強需求,蘋果在Vision Pro的傳感器上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足足配置了12路攝像頭和5路專用傳感器。單獨一看可能還不覺得有什麼,與業界主流產品一對比,差距一下就能看出來。Quest 3搭載有攝像頭×7、傳感器×3,PICO 4/4 Pro搭載有攝像頭×5/8、傳感器×5。
(Vision Pro部分傳感器位置示意圖)
不談攝像頭和傳感器之間的性能差距,僅僅是傳感器通路在數量上的領先,以及基於R1晶片和自研算法實現的傳感器數據高效處理,就足以支持Vision Pro實現更好的環境感知、空間識別及虛實融合效果了。
蘋果Vision Pro可實現水平約110°FOV(視場角)、35 PPD(角解析度)。PPD(Pixels Per Degree)是指視場角內平均每1°夾角內的像素點的數量,PPD數值越大,螢幕顯示效果越清晰自然。正常視力下,人眼的分辨極限約為50-60PPD。
蘋果在2017年收購了德國眼球追蹤廠商SMI,並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與研發,申請了諸多技術專利。其中,就有不少針對Vision Pro的眼動追蹤解決方案,如確定用戶對空間3D物體的注視端點等。
(眼動追蹤示意圖)
因此,雖然Vision Pro僅在UI介面展示了注視點追蹤應用,但是其注視點渲染算法的能力是值得信任的。在這一算法加持下,35 PPD能為用戶提供的視覺感官也是可以期待的。當然,具體效果只能留待實機上市,才能一見分曉了。
(Vision Pro UI介面)
結語
一句話總結:蘋果用現階段最頂尖的配件材料,堆出了與主流XR設備2~3年的硬體差距。
但是,蘋果是那種只能靠堆料拉開身位的品牌嗎?將同樣的材料以相同成本給到現有的XR硬體廠商們,他們能做出Vision Pro「1:1復刻版」嗎?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蘋果Vision Pro除了硬體上的代際差異外,更核心的是其在交互邏輯上的再次定義。這也就是下期Vision Pro專題報道的分析重點,各位看官,且聽下回分說!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