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 Pro已「兵臨城下」,
XR陣營該如何「自救」?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12月25日訊)首先聊一下蘋果Vision Pro的產品形態,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VR頭顯或AR眼鏡。Vision Pro是一款基於VST系統,實現空間計算功能的頭戴式設備。在蘋果的規劃中,它同Apple Watch、AirPods一樣,歸屬於智能可穿戴設備。
但同時,Vision Pro正式上市後,對現有XR市場又勢必會產生極大影響,甚至是「致命打擊」。某種程度上,或許可以類比iPhone發布對手機行業的影響,XR領域的「黑莓/諾基亞」們,或將被掃入歷史的塵埃堆。
(WWDC 2023畫面)
堅持現有產品路線,與蘋果進行差異化競爭的路子,可行嗎?雖然還沒有「真刀真槍」地較量過,但以現有的XR設備發展趨勢來看,玻璃罐里養蛤蟆,前途光明,出路不大。據第三方數據機構IDC的預估數據,2023年AR/VR頭顯市場出貨量將降至810萬台,同比下降8.3%。
「打版」Vision Pro呢?丟不丟人先另說,Vision Pro以蘋果生態、技術壁壘等構建起來的品牌護城河,對於XR陣營來說,也是鴻溝一般的存在。
(Vision Pro的「護城河」)
Vision Pro是軟硬體一體化平台,從硬體來看,其餘或許都能以供應鏈方案解決,但螢幕和晶片的技術高點目前是難以攻克的。軟體方面,則是自然交互邏輯和visionOS系統,會造成二次投入以及現有積累的「打水漂」。
硬體層面
螢幕
Vision Pro的Micro OLED顯示屏,是目前業界量產產品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相較於主流XR設備採用的Fast-LCD顯示屏、AMOLED顯示屏等,Micro OLED顯示屏的成像效果無疑是更優的。
(Vision Pro宣傳畫面/成像效果)
Micro OLED顯示屏存在生產工藝流程長、矽基晶圓片切割的最佳效益性、生產良率低等問題。生產良率低倒是比較好解決,根據萊特定律,某種產品的累計產量每增加一倍,成本就會下降15%。簡單來說,只要訂單採購量上去了,Micro OLED顯示屏的成本也會隨之下降。也就是說,XR陣營如果集體「換裝」Micro OLED顯示屏,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為Vision Pro「減負」。
晶片
相較於在螢幕採購上幫蘋果「壓價」的小尷尬,晶片方面的問題更為關鍵。9月份的華為發布會,麒麟晶片回歸,「輕舟已過萬重山」。相信哪怕是普通消費者,也會對「芯」強才是真的強,有深刻的認識。
(華為發布會現場畫面)
Vision Pro在晶片上的配置是什麼呢?M2+R1,Mac系列主晶片+自研協處理器。這樣的晶片性能,單靠高通的XR專用晶片是遠遠不足以匹敵的,至少也得來上一款主流PC級晶片,以及傳感器數據處理晶片或其他解決方案。
但是,自研晶片深似海呀!OPPO投資10億美元,3000人開發團隊,歷時四年,最終在今年5月宣布關停晶片研發子公司哲庫科技。Meta在2018年成立晶片研發團隊,先後與三星、聯發科合作,均未產出成果。如今又與聯發科合作,開發AR眼鏡晶片。作為高通兩款XR晶片的首發商用品牌,Meta依舊在尋求自研晶片,背後涵義可見一斑。
(2023年聯發科峰會現場畫面)
軟體層面
自然交互邏輯
Vision Pro的自然交互邏輯,是蘋果重塑XR設備人機互動範式的「陽謀」。如果Vision Pro的自然交互更受用戶認可,那麼,XR陣營能做的,就是跟上。就像觸屏手機浪潮將按鍵機「拍死」在岸上一樣,大勢不可擋。
但問題在於,交互邏輯的改變,也就意味著現有內容生態的土崩瓦解。或許一小部分弱操作的內容,還能改版為自然交互;但更多的內容,或許就只有付諸東流一個選項了。並且,習慣於現有交互邏輯的開發團隊,能否推出優質的自然交互應用,也是未知。
(Vision Pro宣傳畫面/自然交互)
visionOS系統
Vision Pro的visionOS作業系統,建基於iOS、MacOS和iPadOS之上。visionOS系統的天然兼容性,可以讓Vision Pro在內容生態層面,最大限度地共享龐大的蘋果生態體系。此外,App Store中「數以百萬計」的應用程式,向Vision Pro的移植,也會更加容易。
這套完美適配空間計算的visionOS作業系統,XR陣營怎麼跟?現有的一些XR設備作業系統,都是基於Android系統的小打小鬧,真正要說自研一個體系完備的系統,蘋果和安卓之外,目前也就是華為的HarmonyOS/鴻蒙系統,勉強算熬出了頭。難道說等蘋果開源嗎?但很不湊巧,蘋果正是以封閉生態「聞名於世」。
(Vision Pro宣傳畫面/visionOS系統)
路在何方?
XR陣營的下一步究竟該怎麼邁?中低端大眾消費轉高端小眾,像小派、Varjo那樣?且不論轉型難度,這一定位的市占率本就不高,消費群體基本已被瓜分殆盡。
那像PS VR2一樣,專攻遊戲市場呢?這條路的前景倒是廣闊的,現有VR用戶數量在整個PC玩家群體中並不算高。但要想競爭過索尼這個寡頭,首先得有一個暢銷全球的PlayStation遊戲主機,以及巨量的遊戲資源和專精於此的VR開發團隊。
(PS VR2和PS 5主機)
效仿Meta呢?VR、AR雙線並行,以期尋找交匯點。近日,Meta CTO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公司的AR眼鏡項目「Orion」。他表示,「In the domain of consumer electronics, it might be the most advanced thing that we』ve ever produced as a species.(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它可能是我們人類生產過的最先進的產品)」
這樣或許也是一種辦法,保住VR份額不丟的同時,開掘AR這塊新的沃土。但是!請注意,Meta「雙開」的代價是數以百億計美元的投入,又有多少廠商拿得出呢?
(「資金投入」)
說一千道一萬,能為用戶提供使用價值的產品,才是好產品。現有的XR設備,OST路徑的真AR眼鏡,前途光明,但尚處萌芽;VR頭顯,在絕大多數消費者眼中,就是個遊戲機。
用戶不買單,蛋糕就做不大。蘋果Vision Pro正式發售後,以其產品影響力,頭顯市場體量還會縮減,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將恆定在500-600萬台的區間。這樣的市場體量是容不下現有XR陣營的,勉強容下的結果就是各家銷量崩盤,乃至「淪為」VR線下娛樂體驗空間的供貨商。
(「時間線」)
結語
當你手上有一把錘子的時候,看所有東西都是釘子。現在蘋果手上就拎著Vision Pro這把大錘,XR陣營扛得住幾錘?直接梭哈,全身心擁抱Vision Pro?先行者吃肉,後來者喝湯,就看誰的魄力更大了。
時值年末,下期文章小P將進行2024年空間計算/XR市場格局的分析,各位看官,且聽下回分說!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