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德之門 3》斬獲TGA 2023六項大獎,RPG遊戲VR化會是VR遊戲的新出路嗎?

2023-12-11     VRPinea

原標題:《博德之門 3》斬獲TGA 2023六項大獎,RPG遊戲VR化會是VR遊戲的新出路嗎?

ARPG、SRPG、MMORPG……

有機會為VR遊戲打開新出路嗎?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12月11日訊)上周五,號稱「遊戲界春晚」的TGA 2023頒獎典禮順利落下帷幕,該活動由索尼、微軟、任天堂及Valve等遊戲行業巨頭聯合舉辦。《Baldur's Gate 3(博德之門 3)》斬獲包括年度最佳遊戲在內的六項大獎,成為「全場最靚的崽」。TGA 2023「BEST VR/AR」獎項則花落《生化危機8:村莊》VR模式。

上個月舉行的2023年金搖杆獎(Golden Joystick Awards,英國遊戲產業大獎),《博德之門 3》同樣是最大贏家,連同開發商Larian工作室一道,合計獲得七項大獎。此外,《博德之門 3》還位列美國《Time(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The 10 Best Games」。

(懷抱金搖杆獎盃的Larian工作室創始人Swen Vincke)

TGA頒獎結果公布之後,不少遊戲媒體和玩家甚至喊出了「重鑄CRPG」的口號(CRPG是角色扮演遊戲在電子遊戲中的叫法)。重鑄RPG榮光,吾輩義不容辭!所以,RPG遊戲「吃」得這麼好,VR有機會上桌嗎?

RPG遊戲

在進一步討論RPG遊戲VR化之前,咱們先來簡單捋一捋RPG遊戲,RPG,Role-Playing Game,即角色扮演類遊戲。「你當媽媽 我當爸爸」的過家家,其實也能看做一種RPG遊戲。當然,本文討論的範疇,肯定還是電子遊戲領域的RPG遊戲。

一般認為,RPG遊戲起源於桌面卡牌遊戲時期的《龍與地下城》,由Gary Gygax和Dave Arneson在1974年共同創造。除此之外,著名的RPG遊戲IP還有《最終幻想》、《上古捲軸》、《巫師》和《塞爾達傳說》等。

(Gary Gygax展示《龍與地下城》設計稿)

RPG遊戲發展至今,已經衍生出了諸多細分的遊戲品類,如ARPG、SRPG、JRPG和MMORPG等等。RPG遊戲對玩家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優秀的RPG遊戲完結之後,甚至是需要「戒斷」的。就像網友對於開放世界RPG遊戲《荒野大鏢客2》的評價那樣:《荒野大鏢客2》的玩家分為兩種,一種是開局沒走出大雪山的,另一種是痛失摯友(遊戲NPC-亞瑟)的。

(《荒野大鏢客2》遊戲畫面)

RPG遊戲VR化的不同發展路徑

RPG遊戲衍生VR作品其實是有得天獨厚先天優勢的,RPG遊戲需要玩家扮演一個角色在遊戲世界中活動、發展。而VR遊戲最醒目的標籤就是沉浸感,角色扮演?不!直接模擬人生。當然了,現有技術想實現電影《頭號玩家》那樣的效果,無疑是痴人說夢,這個容後細稟。

現階段,其實已經有不少RPG遊戲的VR化作品問世,表現不一。這裡,小P就分類討論一下這些衍生作品的風格和VR化前景等。

(《頭號玩家》主角韋德與其虛擬形象帕西法爾)

ARPG

ARPG,Action Role-Playing Game,即動作類角色扮演遊戲。這一類型算是目前較為主流的RPG遊戲VR化發展方向,發布有不少知名IP的VR衍生作品。如《地平線:山之呼喚》和《刺客信條VR》等,這兩者知名度較高,小P也都親身體驗過。

就小P個人拙見,這兩款遊戲或者說這一類型的VR衍生作品都存在一個問題:A>RPG,也就是過分注重動作屬性。以《地平線:山之呼喚》為例,小P在工作之餘,花了差不多兩個禮拜通關了這款遊戲,全程下來的感受就是:爬得筋疲力盡、打得酣暢淋漓,以及「活」得稀里糊塗。

(《地平線:山之呼喚》遊戲畫面)

拋開遊戲背景介紹不論,小P現在能回想起來的劇情就是:前期在找一個NPC,後期在打機械巨獸拯救世界。敘事基本按線性劇情發展,探索自由度不高。《刺客信條VR》剛剛入手,初步體驗之下:劇情略好於《山之呼喚》,遊戲世界的開放性更強,不愧是旅遊信條!但仍舊遠遠不及PC遊戲的自由度。

SRPG

SRPG,Strategy Role-Playing Game,即策略/戰術性角色扮演遊戲,通常為採用回合制、等待時間制的戰棋類遊戲。這一類型的VR作品有《Demeo》、《Demeo Battles》等,這類遊戲的VR化「訴求」不算強烈。但有一點,以《Demeo Battles》為例,該作可支持VR和非VR模式,這代表著跨設備聯機的遊戲體驗。

(《Demeo》宣傳圖)

JRPG

JRPG,Japanese Role-Playing Game,即日式角色扮演遊戲。此類遊戲偏向日式動漫風格,注重人物設定、情感設計和劇情發展等。這一類型的VR作品以10月剛剛上線Quest平台的《Sushi Ben》為例,這類遊戲的受眾多與戀愛模擬、日式物語類遊戲受眾重合,偏向小眾。

MMORPG

MMORPG,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即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這一類型的VR作品以美國工作室Ramen VR眾籌開發的《Zenith:The Last City》為例。

(《Zenith:The Last City》遊戲畫面)

相較於前面三者,小P認為,此類遊戲出現「爆款」的可能性,或許會更高。追憶在夕陽下逝去的青春,遙想當年在《劍網3》、《傳奇》和《魔獸世界》等遊戲中跑任務、打幫會戰的場景。

如果未來的某一天,腦機接口技術或是其他技術突破了瓶頸,成功進入消費市場。想像一下,到那時候,VR MMORPG遊戲又將是怎樣的一幅景象,那不就是《刀劍神域》嘛,那不就是《頭號玩家》中的「綠洲」嘛。

(《魔獸世界》遊戲畫面)

難點頗多

話又說回來,前途光明基本上也就代表著道路坎坷,畢竟風雨過後才能見彩虹嘛。與PC端的RPG遊戲相比,目前的VR化RPG遊戲,在體驗性上是有缺失的。如果沒有適配的作業系統和追蹤器配件,一般的VR設備只能映射玩家的手部和頭部,也就是說,玩家就連簡單的「踢腿」動作也無法主動做出。

硬體層面還有設備續航和「暈機」的問題。RPG遊戲一般需要較長的遊戲時間,做任務、打裝備、過劇情以及好友社交等,目前主流VR一體機2個小時左右的續航時間,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此外,由輻輳調節衝突引發的VR暈動症問題,也是一大考驗。

就遊戲本身而言,新鮮感是一款遊戲長線運營的關鍵,單靠VR的技術特性是無法長久留下玩家的。也就是說,世界觀、劇情設計得夠大,可自由探索內容得夠多,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遊戲環境。可這也同樣意味著巨額的前期投資,以及技術難度過高和現有設備承載力不足等。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結語



就像《白日夢想家》那句經典台詞說得一樣,「做過的夢要靠自己去追,從凌晨到天黑」。小P期待著,有更多VR開發者將目光投向VR RPG遊戲,去追逐、去實現我們共同的「夢想」,打造出屬於我們這代人的「綠洲」。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1ef5c03f817cf34d487f19d11418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