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尾聲將近,
XR設備今年都出現了哪些進步?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11月1日訊)隨著Meta Quest 3的正式發貨,海內外XR廠商的本年度新品已經基本亮相完畢。雖然2023年的時間軸還有兩個月才會走完,但小P覺得,是時候盤點一下,2023年的XR設備都出現了哪些不同以往的進步。
內容生態方面,更多的經典IP開始了「XR再就業」。但並未出現能夠觸及《Beat Saber(節奏光劍)》《Half-Life:Alyx(半衰期:愛莉克斯)》的作品。因此,本期文章將主要聚焦XR硬體性能方向上的進步。
(XR硬體網絡概念圖)
MR設備
蘋果Vision Pro
本年度最受關注的XR設備,如果說蘋果Vision Pro排第二的話,沒人敢排第一。在WWDC 2023大會上,庫克發表的時代宣言「Mac將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Vision Pro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引領起了一波空間計算的浪潮,這無疑是一大進步。M2+R1的晶片組,同樣也是蘋果Vision Pro的進步之處。
在實際應用層面上,蘋果提出的手、眼、口自然交互的人機互動理念,算是比較直觀的進步。這一理念的提出,將手勢追蹤的熱度同樣帶了起來。還可以看作是對傳統觀念上,頭顯主機+手部控制器「固定搭配」的一次衝擊和挑戰。
(蘋果Vision Pro宣傳畫面)
Meta Quest 3
再有就是扎克伯格寄予厚望的Quest 3了,這款設備的進步之處也不少,主打MR生態,去追蹤環的手部控制器以及高性能的XR2 Gen 2晶片等。在這裡就不多費筆墨了,本周五VRPinea將發布Quest 3實機評測的相關視頻、文章,感興趣的看官可以小小期待一波。
(Meta Quest 3)
VR頭顯
索尼PS VR2
如果談及索尼今年2月發售的PS VR2,觸覺反饋和頭部振動,一定是繞不開的點,通過振動馬達模擬動能反饋的路子,確實很「香」。就受眾體驗而言,PS VR2的觸覺反饋機制所帶來的操作手感是普通手柄振動完全比擬不了的,再加上頭部振動,觸覺方面的模擬直接躍升一個台階。
觸覺模擬進一步提升的意義也很直觀,VR虛擬現實,重要的就是通過模擬內容欺騙用戶感官,進而實現虛擬世界的「創建」。現階段的消費級VR設備,對於人的五感,視覺和聽覺的模擬是成熟度最高的,再加上更細膩的觸覺模擬,沉浸感無疑會得到加強。畢竟,人觸摸物體的感覺,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視作程度不同的振動。
(用戶使用PS VR2)
PICO 4 Pro
作為PICO 4的升級版本,今年4月正式發貨的PICO 4 Pro也不乏亮眼之處。ET+FT,眼球追蹤與面部追蹤的雙重加持。通過3顆面部追蹤攝像頭(含2顆ET攝像頭)及自研表情融合算法,即可實現精細化的真人表情模擬。
真人表情模擬這一點的重要性,相信經常使用VR頭顯進行虛擬社交的看官深有體會。直觀來說,表情模擬讓虛擬社交的「真實感」有了實質性的提升。虛擬世界中的Avatar形象不再是面無表情的撲克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vatar背後那個人的喜怒哀樂了。
(PICO 4 Pro宣傳圖)
小派Pimax Crystal
小派Pimax Crystal的第一個進步之處,就是如它名字一般的「水晶畫質」。在業界主流設備還停留在單眼2K階段的時候,小派已經實現了單眼4K級的畫面體驗。Pimax Crystal這款設備大大小小的毛病不少,但畫質清晰度這一塊確實抗打。
作為業界首款8K雙模VR設備,雙目8K畫質之餘,Pimax Crystal的雙模形態也是一大創新。簡單來說就是,它可以同時支持PC VR與AIO一體機雙模式,這種模式最直觀的好處就是使用場景更加靈活多樣。還有電池熱插拔、透鏡可更換等,Pimax Crystal可以說是電子發燒友的「完美誘捕器」。
(Pimax Crystal +飛行模擬器)
AR眼鏡
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及了一個話題,VR「中場休息」,AR發力在即。的確,本年度的AR市場格外熱鬧,就增減幅度而言,更是甩開VR好幾條街。私以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供應鏈成熟後,相關零部件的生產工藝提升;另一方面,就是AR眼鏡正式開啟了「撥亂反正的革命」。
(AR眼鏡網絡概念圖)
真AR眼鏡
首先簡單說一下,目前消費級市場上的三大類AR眼鏡:智能投屏、信息提示和真AR眼鏡。詳細的分類標準,各位看官可移步往期文章《AR眼鏡選購指南》。
以MicroLED+全彩光波導為光學方案的真AR眼鏡,在此前受限於技術不穩定、生產良率低等問題,一直只存在於實驗室和產品展會中。而今年,雷鳥X2作為首款採用MicroLED+全彩光波導方案的可量產真AR眼鏡,走到了消費者面前。
(雷鳥X2)
在小P看來,這其實是一件雙贏的好事。對廣大AR廠商而言,此後的智能投屏眼鏡、信息提示眼鏡都可以直接宣傳實用功能,而不是硬往AR眼鏡上靠了。對於消費者而言,藉由影視作品建立AR眼鏡認知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現實對象。儘管如今的真AR眼鏡,距離消費者群體的高期待,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終歸出發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嘛。
AI+AR的行業認知
AI+AR的產品模式,同樣來自科幻作品的描述。得益於ChatGPT自去年末掀起的AI大爆發,不再「智障」的人工智慧加上真AR眼鏡,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從AR廠商的角度去看,他們得到了大機率行之有效且能被市場認可的產品模式,之後的事就是不停升級技術、疊代產品罷了。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無論是從交互邏輯還是應用場景出發,AI對於AR眼鏡的使用都能起到極大的加持。「下一代個人終端」「個人智能助手」似乎已經初見苗頭。
(電影《鋼鐵俠》畫面)
結語
本文中所述的「進步」,基本只局限於某款設備或少量的幾款設備。但如果各大XR廠商能夠在之後的新款設備中選擇跟進,那麼,今年的「賣點」成為明年的「標配」,也未必不可能。
試想一下,一款兼具各家所長的全新XR設備,對於用戶體驗感的提升將是多麼巨大。當然了,這只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哪怕只有其中幾項能夠普及,作用也同樣不容小覷。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