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年僅17歲的中國羽毛球小將張志傑,在印尼舉行的2024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混合團體小組賽中,突然暈倒,送醫後搶救無效去世。
7月1日,印尼羽協公開表示,張志傑到達醫院後已經沒有了脈搏和自主呼吸,醫院隨後對其進行了3個小時的心臟按壓復甦,20時50分醫院認為張志傑已經死亡,中國羽協仍嘗試轉院,送往另一家醫院進行心肺復甦1.5小時後,23時20分宣布死亡。
印尼羽協公關部主任布羅托·哈皮在事件發布會上表示:「經過在空軍中心醫院和中央綜合醫院的治療和檢查,結果均顯示張志傑因突發心臟驟停離世。」
現場視頻顯示,在張志傑暈倒在地後,中國隊教練第一時間站了起來,並回首疑似示意場邊的醫療團隊進場,隨後教練進入球場,但當值主裁不允許他進一步了解運動員情況,而是要求等待組委會醫療團隊入場,中國隊教練一邊往回走,一邊對場外揮手示意相關人員來查看情況。
從張志傑暈倒在地開始抽搐,約40秒後才有醫療人員跑到他身旁,直到他被抬上擔架送醫搶救,中間間隔了近2分鐘,其間未見醫療人員實施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
對此,張志傑姐姐在社交平台發文,質疑搶救不及時。
據了解,當值主裁執行的是世界羽聯的醫療事件處理規則。
7月1日,印尼羽協向國際羽聯提交書面申請,請求國際羽聯修訂醫療團隊在未經裁判允許的情況下不得入場的規則,從而讓運動員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世界羽聯制定的醫療事件處理規則,究竟是怎樣的?意外來臨,難道不是生命健康更重要嗎?
醫生進不進場,聽誰的?
在羽毛球賽場上,裁判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人之一,尤其是裁判長。
中國羽毛球協會根據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制定的羽毛球規則翻譯和修訂的《羽毛球競賽規則(2023)》表示:
1. 裁判長對比賽全面負責。
2. 裁判員要主持一場比賽,並管理該比賽場地及其緊鄰區域,裁判員對裁判長負責。
3. 發球裁判員負責宣判發球員的發球違例情況。
4. 司線員負責宣判球在其分管線的落點是「界內」或「界外」。
1. 裁判長對比賽全面負責。
2. 裁判員要主持一場比賽,並管理該比賽場地及其緊鄰區域,裁判員對裁判長負責。
3. 發球裁判員負責宣判發球員的發球違例情況。
4. 司線員負責宣判球在其分管線的落點是「界內」或「界外」。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羽毛球賽事有一個由多人組成的裁判團隊。裁判長要管的最多。
裁判長要領導和管理本賽事的技術官員(包括指派各場比賽的裁判員、發球裁判員和司線員,裁判長也可以將這項工作委託給副裁判長或其他技術官員,但整體還是裁判長負責),確定比賽控制、用球管理、醫務人員等的工作檯位置,對賽事相關設施、措施等進行檢查,將賽事每天的比賽成績報告給世界羽聯或相關洲聯合會等。
《羽毛球競賽規則(2023)》|圖源:當當網截圖
來重點關注一下裁判員和裁判長職責里和運動員安全相關的部分。
中國羽毛球協會根據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制定的羽毛球規則翻譯和修訂的《技術官員工作指南》(後簡稱《指南》)顯示,在裁判長到達比賽場館前,首次檢查時,應確保「所有與健康和安全相關的措施都在落實」。裁判長到達賽區後,還要再次檢查確認。
在比賽期間,裁判員必須謹慎、靈活地處理比賽時運動員的傷、病,迅速判定傷、病的嚴重程度。必要時召喚裁判長。由裁判長決定是否需要賽會醫生或其他人員進入比賽場地。當裁判員因運動員的傷、病召喚裁判長時,裁判長和賽會醫生應立即進入比賽場地。
裁判長還應確保賽會醫生知道「他在裁判長指導下工作,如被召喚進入場地,賽會醫生的主要任務是告知運動員其受傷的嚴重程度,不要進行任何可能導致比賽延誤的治療……每天第一場比賽開始前,賽會醫生(或經過醫學培訓的其他人員)都必須提前到位,在場地邊的位置或與裁判長能直接聯繫的位置就座,並在比賽進行時,始終在場,以便當運動員出現傷、病時,可在比賽場地協助裁判長」。
而且,考慮到賽會醫生可能不具備在東道國行醫的資質,因此《指南》規定任何時候都應有當地的醫療服務。
也就是說,按照規定,賽會醫生應聽從裁判長的指導工作。結合《指南》相關規定來看,之所以要裁判長來指導賽會醫生,是相信裁判長對比賽情況和運動員狀況有足夠準確的判斷,比如對於運動員有利用「受傷」恢復體力的嫌疑等情況,裁判長應對其表明有被取消比賽資格的可能。
那麼,如果運動員確實是受傷了,具體該如何處理?
面對常規情況,賽會醫生的職責是檢查運動員的受傷情況,並迅速從醫學角度決定是否建議運動員停止比賽,但最終取決於運動員自己儘快做的決定。賽會醫生可給予快速的緩解處理,但不允許因治療延誤比賽,常規間歇除外。
如果出現運動員明顯無法繼續比賽的重傷情況,則不考慮常規做法,賽會醫生應實施必要的急救,直至運動員被送往醫院。
但是,雖然體育競賽有規則,但生命至上應該是最高原則。此次意外事件發生後,現場相關人員因規則限制未立即做出響應,約40秒後才有醫護人員入場,約2分鐘後當事人被擔架抬走——反應速度不夠快,且全程無急救設備和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醫療團隊是沒有配備AED,還是判斷決定不帶AED,又為何未做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目前印尼羽協沒有公布。
中國羽毛球協會根據世界羽毛球聯合會的規則審定的《羽毛球競賽規則(2023)》顯示,《規則》未說明賽事要配備AED|圖源:《羽毛球競賽規則(2023)》
作為對比,2021年歐洲杯,丹麥隊的埃里克森在沒有與任何人碰撞的情況下突然倒地,主裁判5秒內吹停比賽,隊醫8秒內抵達,37秒內攜帶緊急設備的醫務人員衝進場地,52秒內除顫儀到場,96秒內開始對埃里克森進行心肺復甦。
最終,埃里克森被成功救回,他甚至還參加了今年的歐洲杯並成功進球。
但也有觀點提出疑問,表示足球比賽強度大,運動員出現嚴重意外情況還可能理解,羽毛球運動強度有這麼大嗎?裁判會不會可能是判斷失誤,認為這並非嚴重情況呢?
羽毛球的運動強度,比想像中大多了
格拉納達大學的體育科學博士Cabello曾說過,羽毛球是一個典型的高強度間歇類的持拍類運動。
彼時的羽毛球比賽還是15分制(女單11分制),且當時要想得分,還得看是誰發球:發球一方取得這一球勝利後可得分,接球方勝利則交換髮球權,取得發球權後,再贏得一球,方可得分。因為要發球方勝才能得分,所以理論上,如果一方發球後輸了,然後雙方輪流贏球,那可以打無數個回合也不分勝負,這也導致羽毛球比賽時長很長,運動員自然累得不輕。
2006年起,羽毛球比賽正式使用新賽制(21分制),並一直沿用至今。新賽制不再將得分與發球掛鉤,不管誰發球,贏了就可以得分,先得21分的一方勝一局。但也有兩種特殊情況,並不是「21分定勝負」:一是雙方20平後,領先2分的一方勝該局;二是29平後,先得30分的一方勝該局。
新賽制大大縮短了運動員的比賽時間——相比於舊賽制,21分新賽制下,每場比賽的時長縮短了四分之一。
但是,羽毛球運動員們卻沒有變得多輕鬆。
瓦倫西亞大學的體育活動與體育科學博士Valldecabres、開姆尼茨理工大學運動科學系博士Gawin和艾哈邁杜·貝洛大學的運動科學博士Abdullahi分別對世錦賽男單決賽、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和非洲羽毛球錦標賽進行了統計。他們將這三個重大賽事的比賽持續時間、實際比賽時間和回合時間放在一起統計分析,羽毛球男單比賽的持續時間約為24.5~78.0分鐘,實際比賽時間約為7.2~17.7分鐘,回合時間約為5.6~12.1秒,每回合拍數約為6.5~12.0拍,間歇時間約為17.3~45.5秒。
羽毛球比賽時間結構常分為回合運動時間和間歇時間。比賽從發球起至死球為回合運動時間,從死球起至下回合的發球前為回合間歇時間。
羽毛球比賽時間結構常分為回合運動時間和間歇時間。比賽從發球起至死球為回合運動時間,從死球起至下回合的發球前為回合間歇時間。
雖然看起來實際比賽時間和回合時間不長,但問題是,在這樣短的時間裡,運動員要完成扣殺、劈殺和突發性半蹲位起跳、回動、移動等高強度、高速度的動作,幾乎一刻不能停,這對體力的消耗可想而知。
運動員要不停跑動、下蹲、起跳等
從心率上來看,羽毛球運動對人體產生的運動負荷刺激更明顯。
通過測量羽毛球運動員的生理參數指標可以發現,儘管不同的研究存在差異,但運動員的心率至少都在150次/分鐘以上,達到180次/分鐘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圖源:參考資料[2]
密西根州立大學護理學院的博士Deka進一步研究發現,光是業餘成年男單比賽,參賽者心率均值也能達到實際心率最大值的91%。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醫學博士Ramos Álvarez通過研究青少年男單和女單的心率變化,也提出羽毛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心率均值和心率最大值均能達到自身實際心率最大值的80%~90%以上。這說明羽毛球是一個對人體能量代謝要求很高的項目。
當然,一兩次短暫的高強度運動或許可以應對,但問題是,羽毛球比賽回合數多,且休息時間相當短。
根據《羽毛球競賽規則(2023)》,當一局比賽中一方先得11分時(禮讓比賽除外),允許有不超過60秒的間歇,局與局之間(三局兩勝制)允許有不超過120秒的間歇(有電視轉播的比賽,裁判長可在該場比賽前決定變更規定的間歇時間),在高強度運動後,如此短暫的間歇時間並不足以讓運動員徹底緩過勁兒。
而且,《羽毛球競賽規則(2023)》明確表示,不允許運動員為恢復體力、喘息或接受指導而延誤比賽,甚至如果運動員為恢復體力,假裝受傷,被發現了,裁判長可能會直接取消其比賽資格。
高強度運動之下,運動員確實有可能出現健康問題。
願運動員們都健康平安,也希望未來賽場上不再有此類悲劇發生。
參考資料:
[1]王欣欣,史芙英,李博,黎涌明.2008-2018年羽毛球運動生物學特徵研究進展[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01):43-51.
[2]王適嫻,郭振向.羽毛球單打比賽時間結構與能量供應特徵的研究綜述及訓練啟示[J].中國體育科技,2023,59(04):3-10.
[3]張儉.羽毛球競技運動特點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6):89-90.
[4]林祥芸.22新賽制下羽毛球運動員體能變化的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09):142-143.
[5]王欣欣,李博,李嘯天,金璐,付樂.羽毛球模擬比賽和多球練習的能量供應特徵[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09):3-8.
[6]中國羽毛球協會 審定. 羽毛球競賽規則(2023). 人民體育出版社.
[7]ABDULLAHI Y, COETZEE B,2017. Notational singles match analysis of male badminton play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African Badminton Championships[J]. Int J Perform Anal Sport,17(1-2):1-16.
[8]GAWIN W, BEYER C, SEIDLER M,2015. A competition analysis of the single and double disciplines in world-class badminton[J]. Int J Perform Anal Sport,15(3):997-1006.
[9]VALLDECABRES R, BENITO A-M D, CASAL C A, et al.,2017. 2015 Badminton World Championship:Singles final men’s vs wom‐ en’s behaviours[J]. J Human Sport Exerc,12(3):S775-S788.
[10]Cabello Manrique D,Gonza ! lez - Badillo JJ.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badminton[J].Br J Sports Med,2003,37( 01) : 62 - 66.
作者:敏敏 張藝
編輯:陳燕妮
值班編輯: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