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2023-12-31     壹讀

原標題:羽絨服有鴨絨、鵝絨,為什麼沒有「雞絨」?

喜歡羽絨服的壹讀君|敏敏 陳科蓉

這個冬天格外冷,當北風呼嘯,凍得瑟瑟發抖時,是時候搬出壓箱底的羽絨服了!

窩在羽絨服的溫暖里,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羽絨服里有鴨絨、鵝絨,卻沒有雞絨呢?

做不了羽絨的雞毛

雞毛做不了羽絨,這一點是被國家標準「認證」過的。

根據我國《羽絨羽毛》標準(GB/T 17685-2016),羽毛絨被定義為生長在水禽類動物身上的羽絨和羽毛的統稱。其中,標稱值為「絨子含量」大於或等於50%的稱為「羽絨」,標稱值為「絨子含量」小於50%的稱為「羽毛」。常見種類有鵝毛絨和鴨毛絨。

也就是說,國家標準直接點明水禽類動物身上的才是羽毛絨,而雞屬於陸禽,所以直接被排除在「羽絨界」外。

雞的演化祖先可以追溯到約8000年前的南亞地區,那時人類開始馴化紅原雞。紅原雞就是陸禽,擅長在地面上行走,且生活在叢林中,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

而鴨和鵝,以及它們的祖先,都是依水而生的。鴨的祖先是東亞地區的綠頭鴨,鵝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亞歐大陸的灰雁,它們都生活在水域附近,如湖泊、河流和海洋等。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特徵使其適應水中生活,雙足有蹼,善水性,但拙於行走。

那麼,為什麼水禽類動物身上才能有羽毛絨呢?

這和它們的演化及生活習性等分不開。

鴨和鵝作為典型的水禽,為了禦寒,在羽毛下面長出一層細細的羽絨,主要分布在頸部、胸部、腹部和翅膀下等部位。相比之下,雞作為典型的陸禽,生活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不太需要過多羽絨保暖。

雖說雞也並非完全沒有絨毛,但是,雞的羽毛生長速度快,更替周期相對較短,想要精準「捕捉」羽絨階段並不容易,且雞每次更替時期內雞絨毛的產量相對較少,所以雞絨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雞通常在胚胎期就開始形成絨毛,之後隨著逐漸更替為成年羽

此外,鴨和鵝等水禽的尾脂腺發達,能夠分泌油脂。

它們會用嘴把這些油脂塗抹在全身羽毛上,這使得它們的羽毛光滑且防水,遇水也不容易腐爛。而雞的尾脂腺不發達,無法分泌油脂,導致其羽毛遇到水容易腐爛。

值得注意的是,在製作羽絨服時,需要對羽絨進行脫脂處理,以去除掉絕大多數的雜質。與此同時,羽絨也需要一定量的油脂來保持其良好的性能——殘脂率過高,易使羽絨服滋生細菌,產生難聞的異味;殘脂率過低,會影響羽絨的外表結構,降低羽絨羽毛的韌性,容易破碎,進而影響羽絨服的保暖性能。

然而雞的羽絨沒有油脂層的保護,羽毛的保暖防水性差不說,還有各類雜質緊緊吸附在羽毛之上,難以去除,這使得雞絨的加工成本大幅度提高。

而且,雞毛還有一些特殊的味道。雞作為陸禽,常養殖在室內,過程中可能會吸收一些如飼料的味道或者雞舍里的味道。但是鵝和鴨作為水禽,生長在水域裡,環境比較清潔,它們的羽毛就比較乾淨,不容易有味道。

又不好用又貴,雞羽絨自然被人們「拋棄」了。

微觀看雞毛:又硬又稀疏?

前述是從相對宏觀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雞毛不適合做羽絨,接下來,我們把「雞羽絨」以及真正的羽絨放大來看看。

用放大鏡觀察鴨或鵝的「羽絨」,會發現它們是立體的球狀結構,就像一團蒲公英。從整體看,優質的鵝絨、鴨絨纖維是不含羽軸,以絨朵形式存在的半球狀纖維結構(如下圖左側)。鵝絨、鴨絨形狀大體一致,通常鴨絨的絨朵比鵝絨小(個別大型鴨的絨朵也會很大)。

而「雞羽絨」(如下圖右側)結構非常單薄,沒有絨核。雞絨以整齊的片狀對稱排列,過於扁平,不僅成不了絨朵,蓬鬆性較差,沒有支撐力,難以「鎖住」大量空氣保暖,頂端還「配備」了足以刺穿羽絨服布料的堅硬羽軸,很容易刺穿布料,導致羽絨從空隙中鑽出,不適宜用作羽絨服的填充材料。

鴨絨、鵝絨、雞絨的絨羽結構圖

不過,鴨絨和鵝絨雖然沒有羽軸,卻都有絨核。

鴨絨的絨核寬度0.1~0.5mm,較粗而硬,而鵝絨絨核寬度在0.05~0.4mm,細軟而乾癟。所以鴨絨中沒有保暖功能的「廢物」含量較高。

這也造就了鵝絨含絨量高的優勢。

絨朵的主要成分是絨枝,鵝絨不僅含絨量高,單根絨枝的長度也比鴨絨長。

絨枝越長的絨朵占據的空間越大,加上鵝絨纖維絨枝上的絨小枝也比鴨絨長、細、密,使鵝絨纖維支撐作用更強,能將空氣「固定」在纖維中,具有更好的保暖性。

所以,時有商家用鴨絨「冒充」鵝絨,2021年,加拿大鵝就因為用了蓬鬆度較低的鴨絨,但以偏概全地稱其產品所使用的羽絨「均含有Hutterite羽絨,這是優良且最保暖的加拿大羽絨」,而遭受處罰。

此處亂入一張雞尾部羽片的絨絲顯微特寫,其密度與鴨絨類似,但是以整齊的片狀對稱排列的,這種結構過於扁平,沒有支撐力,不利於保暖。

不過,雞作為三大家禽之一,雖不配進入羽絨界,卻也在羽絨界悄悄占據一席之地。

主要就是雞毛價格低廉,有些不負責任的羽絨服廠家會把雞毛弄碎並清洗,然後將短而細的雞毛混入羽絨服中。這些雞毛纖維在羽絨行業中被稱為雞飛絲。從外觀上,單根雞飛絲很容易和水禽的羽毛混淆,而且它們都較為細小,只能藉助投影儀或顯微鏡來判斷。這些雞飛絲在烘乾後,極易被靜電吸附到羽絨絨核中,從而顯著提升絨子含量。這樣一來,廠家就可以提高羽絨服的價格,牟取暴利。

然而,這種做法存在很大的危險:這些雞飛絲容易刺穿布料,讓羽絨服「跑絨」。對填充雞飛絲含量高的羽絨服,採用充絨機充絨,或將羽絨服放入轉箱中進行轉箱鑽絨測試,會發現縫線處有細小的絲狀物或白色粉末狀物質出現在縫線周圍。

且由於雞飛絲缺少油脂的保護,雞毛吸收人體汗液後,會變得軟塌,在潮濕環境下還容易腐爛變質,引發微生物滋生,導致羽絨服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為保證羽絨服的質量和安全,世界各國對羽絨服的標準都對陸禽毛(雞毛、鴿子毛和火雞毛,對我國來說,陸禽毛主要就是雞毛)有嚴格的限制。澳大利亞標準甚至在絨子含量85%以上的羽絨產品中,對陸禽毛完全零容忍。

當然,萬物都有各自的用途,儘管雞毛不適合製作羽絨服,但它可以在其他舞台上大放異彩:雞毛可以被製成有機肥料,用於農業生產中,還可以製成雞毛撣子等清潔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

做羽絨服這件事,還是交給鵝和鴨吧。

參考文獻:

[1]全國皮革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52)(2016).GB/T 17685-20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19)(2021).GB/T 14272-2021.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3]付賢文 & 高晶.(2011).鵝、鴨絨纖維形態結構差異及對保暖性能的影響. 紡織學報(12),10-14.

[4]付賢文.(2014).羽絨纖維集合體的導熱分形模型(碩士學位論文,東華大學).

[5]李瑩 & 舒鼎銘.(2013).雞羽毛髮生髮育特徵概況. 廣東畜牧獸醫科技(06),1-6.

[6]Zeisler-Diehl, V., Al-Khutabi, E. A. A., Kirfel, G., Schreiber, L., van Echten-Deckert, G., & Herzog, V. (2020). Detection of endogenous lipids in chicken feathers distinct from preen gland constituents. Protoplasma, 257(6), 1709–1724.

[7]金絨golddown:陸禽毛被嚴格限制,「雞絨」卻仍在羽絨製品中瞞天過海

點擊圖片閱讀 | 魯豫阿雲嘎上熱搜,為什麼網友都在嗑伏地魔和林黛玉?

點擊圖片閱讀 | 安陵容小產時,甄嬛為什麼要捂鼻子?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6815e81e9b7980b93ac9deaa7ed49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