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低開低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美國11月通脹數據出爐

2023-12-13     格上財富

原標題:大盤低開低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美國11月通脹數據出爐

今日市場

今日大盤全天低開低走,三大指數均跌超1%,滬指再度失守3000點。上證50指數跌近2%。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500隻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686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89億。盤面上,國企改革概念股持續爆發,醫藥股集體逆勢走強,機器人概念股盤中拉升,多模態概念股走勢分化。下跌方面,白酒、食品等消費股陷入調整。消息面上,本月11-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提出今年回升幅度還不夠,相比潛在水平仍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因此明年對於拉動需求、提振預期等穩增長方面的工作力度會加大,確保實現中央「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要求。整體而言,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會議方向相似,不同點是落地了更多工作細節和重點行業,實操性加強。

截至收盤,今日上證指數收於2968.76點,下跌1.15%,成交額為3314.77億元;深證成指下跌1.54%,成交額為4370.67億元;創業板指下跌1.66%。今日兩市上漲個股數量為1584隻,下跌個股數為3576隻。

從風格指數上來看,今日各風格表現不佳,其中穩定和周期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好,消費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弱。近期風格轉換較為明顯。

盤面上,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1個行業上漲,綜合行業漲幅為0.43%。食品飲料,房地產,美容護理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3.12%,2.08%,2.06%。

資金面上,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出95.90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57.71億元,深股通凈流出38.19億元。近三個月北向資金凈流出1081.88億元。俄烏和中美局勢對北向資金邊際影響逐漸縮小,美國通脹走勢和國內經濟狀況最近對北向資金影響較大。

從風險溢價指數來看,風險溢價率在歷史上處於均值+1倍標準差之上時,A股往往處於底部區域。目前風險溢價率為3.31%,接近一倍標準差,萬得全A指數處於底部階段。風險溢價指數近期震盪,市場情緒回落。後期市場仍有擾動,但下行空間相對可控,建議投資者擇機分批布局。

(註:數據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風險溢價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價比越高;反之,則配置債券的性價比越高)

熱點新聞

新聞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有何要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1日至12日在京召開,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我們做如下要點解讀:

形勢判斷:需求不足、預期偏弱,要求有效應對和解決。提出今年回升幅度還不夠,相比潛在水平仍有差距。針對恢復幅度不夠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因此明年對於拉動需求、提振預期等穩增長方面的工作力度會加大,確保實現中央「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要求,基準預期下,明年經濟形勢將好於今年,經濟總量進一步向潛在水平靠攏,全年可完成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

宏觀政策:逆周期政策力度有望適度加大,更加協調配合、同向發力。會議一是提出明年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二是提出「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相比其他場合的提法,將逆周期置於跨周期之前,因此政策考量上權重或適當多向逆周期傾斜一些;三是「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結合現在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的基本面,無疑指的是各類政策要往有利於經濟恢復的方向上靠攏,不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的政策要自覺糾偏,並且指出也要「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總體上從大的方向看,明年宏觀政策對經濟支持的力度相比今年有望適度加大。

財政政策要求「適度加力」「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但也要求「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因此在今年新增萬億國債、赤字率提升至3.8%的背景下,明年財政穩增長的舉措相比通常年份仍有望適度加碼。貨幣政策除要求「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外,此次首次提出「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含義或是針對當前國內物價運行壓力較大,CPI、PPI雙降,與年初價格預期目標偏差較大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需適度加強社會融資與貨幣供應量規模,促進需求回升,提振物價水平。

明年工作任務中,科技創新仍在第一位,強調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點名了——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量子、生命科學、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賽道。消費需求方面,點名了——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強調「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整體而言,經濟工作會議與政治局會議方向相似,不同的是經濟工作會議落地了更多工作細節和重點行業,實操性加強。

新聞二:美國11月通脹數據出爐,怎樣看待?

美國11月CPI同比增長3.1%,與市場預期相同,前值為3.2%;11月核心CPI同比增長4.0%,與市場預期相同,前值為4.0%。

從分項看,能源價格大幅下跌是通脹回落的重要因素。繼10月下降之後,11月能源指數又下降了2.3%,其中汽油價格指數下降6.0%。核心通脹方面,其中11月核心商品價格下跌,服裝、家具家電、通訊娛樂價格在假日打折力度加強之下進一步回落,二手車價格有所反彈。核心服務價格增長,房租、交通服務、醫療服務價格堅挺,顯示服務通脹韌性猶存。

這份通脹數據支持美聯儲繼續暫停加息,但不支持很快降息。儘管總體通脹同比增速放緩,但核心通脹的增速仍然偏高。美國通脹仍然呈現一定韌性,明年能否穩定在2%目標區間仍存不確定性。所以儘管加息止步,預計高利率環境仍將維持較長時間。本周四凌晨,美聯儲將宣布最新利率決議,預計美聯儲將按兵不動。官員們或小幅上調2023年底GDP增長預測,同時小幅下調總體和核心PCE通脹預測。點陣圖或繼續暗示明年降息兩次,降息的次數或比當前市場預期的五次要少得多。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表述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格上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4fcce418f23dfeb062060b7e68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