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震盪調整,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公布,央行凈回籠350億!

2023-11-22     格上財富

原標題:大盤震盪調整,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公布,央行凈回籠350億!

今日市場

今日大盤全天震盪調整,創業板指領跌。北證50指數再度大漲超8%,15隻北交所個股漲停,逾百股漲超10%。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近4000隻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8755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226億。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出。盤面上,短劇概念股持續爆發,零售概念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算力租賃概念股陷入調整。我們注意到,短劇概念股近期熱度持續高漲。具體來看,短劇具備門檻低、投資少、回本快的特點,進入門檻並不高。短劇行業經過過去2年的快速發展,內容供給量大幅增加,在政策方面,廣電總局開展的規範治理工作或將加速低質量內容出清,在凈化行業的同時,內容製作方及平台方或加快向頭部集中,具備資金、人才、產能及品牌優勢的上市影視製作公司或平台方或更受益於短劇行業成長。不過在今日板塊集體性的爆發後,短線情緒或趨於高潮,預計後續板塊內部個股的分化或將加劇。在當前的市場風格下,若要追高還需謹慎。

截至收盤,今日上證指數收於3043.61點,下跌0.79%,成交額為3304億元;深證成指下跌1.41%,成交額為5451億元;創業板指下跌1.73%。今日兩市上漲個股數量為1166隻,下跌個股數為3996隻。

從風格指數上來看,今日各風格表現不佳,其中穩定和消費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好,周期和成長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弱。近期風格轉換較為明顯。

盤面上,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3個行業上漲,其中傳媒,農林牧漁,綜合行業領漲,漲幅分別為0.86%,0.35%,0.18%。電力設備,汽車,有色金屬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2.11%,1.96%,1.86%。

資金面上,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出35.38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7億元,深股通凈流出28.38億元。近三個月北向資金凈流出1211.84億元。俄烏和中美局勢對北向資金邊際影響逐漸縮小,美國通脹走勢和國內經濟狀況最近對北向資金影響較大。

從風險溢價指數來看,風險溢價率在歷史上處於均值+1倍標準差之上時,A股往往處於底部區域。目前風險溢價率為3.16%,接近一倍標準差,萬得全A指數處於底部階段。風險溢價指數近期震盪,市場情緒回落。後期市場仍有擾動,但下行空間相對可控,建議投資者擇機分批布局。

(註:數據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風險溢價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價比越高;反之,則配置債券的性價比越高)

熱點新聞

新聞一:美聯儲11月會議紀要公布,有何重點?

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隔夜公布的美聯儲11月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在最近一次會議上沒有表現出近期降息的意願,尤其是在通脹仍遠高於美聯儲目標的情況下。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仍擔心通脹可能頑固或走高,可能需要採取更多措施。至少,他們表示,在數據顯示通貨膨脹率令人信服地回到央行2%的目標之前,政策將需要保持「限制性」。

會議紀要稱:「在討論政策前景時,與會者繼續認為,貨幣政策的立場必須保持足夠的限制性,以使通脹隨著時間的推移回到委員會2%的目標,這一點至關重要。」

然而,與此同時,會議紀要顯示,委員們相信他們可以「謹慎行事」,並「根據即將獲得的信息的總體情況及其對經濟前景和風險平衡的影響」做出決定。

這一消息發布之際,華爾街普遍認為美聯儲已經結束了加息。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的交易員表示,政策制定者在這個周期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事實上,他們預計美聯儲將從5月份開始降息。最終,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2024年底前實施相當於0.25個百分點的降息。

然而,會議紀要沒有顯示委員們甚至討論過何時可能開始降息,這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得到了反映。"事實是,委員會現在根本沒有考慮降息,"鮑威爾當時表示。

設定短期借貸成本的美聯儲基準基金利率目前的目標區間為5.25%-5.5%,為22年來的最高水平。

會議召開之際,市場對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感到擔憂,這一話題似乎在會議期間引發了大量討論。在美聯儲11月1日發布會後聲明的同一天,財政部宣布了未來幾個月的借款需求,實際上比市場預期的要小一些。

自議息會議以來,國債收益率已從16年高位回落,因市場消化了政府大舉舉債的影響,以及對美聯儲利率走勢的看法。

官員們得出的結論是,收益率的上升是由不斷上升的「期限溢價」推動的,即投資者持有較長期證券所要求的額外收益。會議紀要指出,政策制定者認為,隨著政府為其巨額預算赤字融資,期限溢價上升是供應增加的結果。其他問題包括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立場,以及對通脹和經濟增長的看法。

「然而,他們還指出,無論長期收益率上升的來源是什麼,金融狀況的持續變化都可能對貨幣政策的路徑產生影響,因此,繼續密切關注市場發展將是重要的,」會議紀要稱。

在其他方面,官員們表示,他們預計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將「明顯放緩」,低於第三季度4.9%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幅。他們表示,整體經濟增長的風險可能偏向下行,而通脹的風險則偏向上行。

會議紀要顯示,委員們表示,目前的政策「是限制性的,正在給經濟活動和通脹帶來下行壓力」。

美聯儲官員在公開講話中出現了兩派意見,一派認為,在衡量前11次加息(總計5.25個百分點)對經濟產生的影響時,美聯儲可以保持利率不變,另一派則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加息。

經濟數據也存在分歧,儘管總體上有利於通脹趨勢下行。美聯儲的關鍵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顯示,9月份核心通脹率為3.7%。這一數字已大幅改善,自5月以來下降了整整一個百分點,但仍遠高於美聯儲的目標。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要讓通脹率從目前水平降下來可能很棘手,尤其是在工資上漲勢頭強勁、租金和醫療保健等更為頑固的因素上漲的情況下。事實上,亞特蘭大聯儲的一項指標顯示,過去一年所謂的粘性價格上漲了4.9%。

廣發證券指出,在11月會議中,美聯儲官員討論重點從加息幅度(how high)轉變成高利率應該維持的時間(how long);其二,雖然不能排除還有一次加息,但繼續加息可能已不再是基準情形,而是當經濟數據有違委員會目標時才會發生,美聯儲將謹慎前行(「proceed carefully」);其三,對於縮表,美聯儲官員認為縮表將會繼續,一些(「a few」)與會者認為在美聯儲開始降息後仍能持續縮表,這一點與鮑威爾在11月新聞發布會中表述一致。

國盛證券指出,美聯儲7月加息過後,政策利率水平已達過去22年以來最高點,隨後美聯儲在9月與11月連續兩次暫停加息,實質上反映美聯儲開始面臨抗通脹與維護金融穩定雙重困境,這往往出現在緊縮周期的尾部。下半年以來,美國勞動力市場過熱程度降低,通脹趨勢得到較好抑制,抗通脹壓力得到大幅緩解,激進加息的緊迫性下降。而且,繼續加息可能會威脅到美國商業地產和中小銀行體系,給未來經濟增長帶來壓力。從最新會議發布點陣圖看,美聯儲19名官員中,有12人認為四季度還需再加息一次,另外7人傾向不再加息,這表明本輪緊縮周期已經臨近尾聲。

新聞二: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350億,有何深意?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1月22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4600億元逆回購操作。由於當日有4950億元逆回購到期,公開市場實現凈回籠350億元。

從近日市場利率看,市場流動性整體處於緊平衡狀態。

光大銀行表示,央行雖然在11月15日增量續做中期借貸便利(MLF),但本月公開市場工具到期量相對較大,同時,受政府債券發行及繳稅、繳准等因素影響,對流動性構成擾動。央行近日在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短期資金,主要是在滿足機構合理融資需求的同時,避免過度寬鬆流動性導致潛在金融機構加槓桿風險等。

一般臨近年底資金面波動相對較大,但整體看,國內財政與貨幣政策有望偏積極,央行通過多種工具靈活操作,熨平短期資金面波動,國內流動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格局。

預計未來央行將繼續通過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動態高效、有力有效地調整流動性,確保一定的公開市場操作規模與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將對流動性實施精準調控、有效調配、前瞻調節,熨平資金面可能受到的擾動和流動性可能出現的波動,平抑資金面的短期擾動和資金利率中樞波動。」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表示。

從目前情況看,一方面要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需要防範過度寬鬆潛在加槓桿風險。預計接下來,央行將靈活操作,並適度加大長期限流動性投放。

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表示,在當前至年底之間擇機降准或是較為不錯的選擇。本階段降准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緩解凈息差壓力,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同時,降準的政策紅利經銀行體系傳導至借款人後,還具有促進融資成本下降的作用。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表述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格上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cab741393a2e24fc90b47915decd3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