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男人能拒絕一根完美的木棍?

2023-07-05     壹讀

原標題:為什麼沒有男人能拒絕一根完美的木棍?

喜歡木棍的壹讀君|敏敏

預算1500元,送男朋友什麼禮物好?

智能手錶、機械鍵盤、遊戲裝備……都差點意思。網友給出的高贊回答是:1500元你自己留著,去路邊上給他撿個特別順眼的棍子。

就是這看似荒謬的回答,引來了許多網友附和,大家紛紛表示「這個好,我喜歡」「我已經在想拿到棍子後該怎麼玩了」。有人不信邪,直接找了張完美棍子的圖,拿去問自己的男朋友,結果對方直接「給我留著,我要」「這是男人無法抗拒的東西」。

評論區里,有網友直接曬出了自己撿到的完美棍子,還有網友現身說法,表示自己爺爺都一大把年紀了,還每天一大早去公園和其他老頭pk誰撿的棍子直。

咱就是說,一根完美的棍子到底有什麼魔力?

刻在基因里的「棍子偏好」

不是所有的棍子都稱得上完美,它必須夠直,且長度適中、粗細均勻,不能有多餘的枝枝杈杈,且最好是木製的,竹製的也行,反正不能是人造的凡物。之前有網友表示工地有很多PVC管,也可以當棍子用,底下回復都是「沒有靈氣」「不行,沒內味兒」。

而符合上述要求的棍子,本身就不多見,一旦撿到了,逢人就展示是基本操作,小區里哪條狗不知道就算我失職。

完美木棍的代表|圖源:小紅書@ykklly,已獲授權

別覺得這誇張,畢竟喜歡木棍這事兒,是刻在人類基因里的。

要說第一個使用棍子作為工具的人是誰,已經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中,棍子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

首先,製作並使用棍棒是人真正成為人的標誌之一。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先登曾表示,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是隨著人類的產生同時出現的。為了生存和繁衍,人類必須不間斷地進行生產勞動,而自然界不可能隨時隨地提供大量的、適用的、天然的木棒和石塊等,因此人類必須自己動手製造粗細、長短、大小適用的木棒等。但因為木製品不易保存,因此考古發掘中見到的更多是石器。

就現在而言,木棍不見得是用來進行生產勞動的,但只要你對這個純天然的棍子進行了改造和使用,比如撇掉枝杈,甚至拿砂布打磨一下,那不管後續你拿這根棍子來幹什麼,這都屬於人類特有的行為,說明你確實是個人。

其次,棍子是非常趁手又好用的工具。

爬山爬不動了可以拄著;東西拎不動可以用木棍倆人一起抬著,或者當挑子用;遇到未知的事物可以拿木棍先戳戳看有沒有危險……

更重要的,它還可以作為武器。

早期的人類和野獸搏鬥時,隨手操起身邊的樹枝就能當做武器,捕獵時也用得到木棍,再加上石塊等,在頭腦的加持下,我們的老祖宗就這樣用冷兵器贏下生存戰爭。

即使到後來,人們可以製作更多更強的武器,木棍的身影也從未消失,而是化身成新武器的一部分。

比如矛,原始的矛是用尖形的石塊或骨角綁在竹木長杆上,到商、周時代有了銅矛,戰國時又出現了鐵矛。這種武器對敵人有極大的威脅,它能刺穿沒有盔甲或盔甲不夠堅固的敵人,即使面對板甲,長矛也能從縫隙中刺入。而且,如果長矛和騎兵結合起來,在速度的加持下,矛的殺傷力更大。

根據歷史考證,我國漢代時,已經出現了用長矛武裝的軍隊,東漢末年孫策打黃祖時,劉表就遣從子虎及南陽韓晞,將長矛五千來救祖。希臘和瑞士也用過矛,歐洲還有馬其頓長矛。作為步兵裝備,矛在歐洲一直使用到17世紀,作為騎兵裝備,矛一直使用到二戰初。

森帕赫戰役油畫局部圖,圖中的士兵用的就是長矛|圖源:參考資料[1]

除了矛,槍、戈、戟、槊等也可以視作在棍棒基礎上改進的新武器,要不怎麼說棍是百兵之祖呢?

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就連怪獸都會用棍子作為武器:「梟陽國在北朐之西,其為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左手操管。」簡單說就是,居住在梟陽國的怪獸,左手就操著一根竹棍(或稱竹管)。

大膽猜測一下,面對敵人,不喜歡或不會用木棍的人類或許早就「物競天擇,不適者被淘汰」了。留下來的人,對棍子的偏好那都是無條件的。

棍子防守兼備

在所有武器當中,棍子是防守兼備,比較溫和的一種。

它有一定的攻擊性,用法多樣,可攔、劈、提、打等,只要技巧和力氣夠,是可以造成嚴重傷害的,輕則骨折,若重擊頭部,甚至可以致死。

而且棍和在棍的基礎上改進創新的武器屬於長兵器,比如少林棍、古代的矛和槍,還有現代的防暴叉,長度多在一米以上,能遠距離攻擊、控制敵人,使其不能近身。

與此同時,木棍又自帶溫和屬性。

它沒有刀劍的鋒刃,屬於鈍器,而且木頭的密度小於金屬,同樣體積的武器(比如棍棒),木製的要比金屬的質量輕得多,這使得木棍的殺傷力遜於金屬製品,更別提槍炮等熱武器了。

圖源:參考資料[3]

實際上,面對殺傷力大的武器,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也可能受到影響。

社會心理學家伯克威茨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找來一些大學生,其中一部分大學生在一個房間裡受到侮辱,被激怒了,此時他們的旁邊放著一支槍,另一部分大學生同樣被激怒,但他們旁邊放著的是一個中性物體,羽毛球球拍。

這些大學生有機會對激怒自己的實驗者實施電擊,結果表明,旁邊放著槍的人,實施的電擊更多。槍增強了人們的侵犯行為。正如伯克威茨所說:「手指會扣動扳機,扳機也可能牽動手指。」

也就是說,如果拿著木棍(更偏中性),那麼我們被激發出的攻擊侵犯行為可能更少,但如果身邊有一個利器或槍枝,那我們就可能變得更有攻擊性。

而且,你怎麼知道身邊的武器,一定能被自己所掌控呢?比如尖刀,這一利器不僅能傷他人,也能傷自己,萬一武器被對方奪去,咔給你來一刀,直接玩兒完。

最典型的就是龍哥被反殺事件。

2018年8月27日,崑山市順帆路路口,醉酒駕駛的劉海龍和正常騎自行車的于海明險些碰擦,雙方發生爭執,期間劉海龍拿出全長59厘米(其中刀身長43厘米)的砍刀擊打于海明,結果擊打中砍刀脫落,被于海明搶到,直接反殺了劉海龍。最終於海明被認定為正當防衛。

我們不是為劉海龍開脫,更不鼓勵醉酒駕駛、擊打他人等違法犯罪行為,但假如,劉海龍拿的是一根木棍,那麼即使棍子被對方奪去,只要用手護住頭等關鍵部位,了不得就是個骨折,一般不會致死。

被刀砍一下和被木棍打一下,傷害完全不同

可攻可守,且傷害性可控,這也是少林選擇木棍作為武器的原因之一,符合佛教以慈悲為懷的理念,且《少林十戒》規定少林寺僧和俗家弟子習武「僅可用於自衛」。

此外,木製品還能帶給人們積極的情緒。莫斯科國立心理師範大學和俄羅斯高等經濟研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觸摸木頭會讓人感受到喜悅和驚訝,完全不會讓人覺得恐懼、憤怒、悲傷和厭惡。

木棍是木製品,再加上攻擊性不強,因此,拿著木棍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平靜、安心。

這麼看來,用途多樣、品性溫和的完美木棍,哪裡是男人無法拒絕啊,女生也很喜歡!

現在,手準備好了,去哪裡才能撿到完美的木棍?在線等,急。

參考資料:

[1]秦川,賈紅東編著. 談古說兵:中國古代兵器賞談. 機械工業出版社.

[2]馮平, 王國富, 吳志樵等編. 世界軍事百科. 環境科學出版社.

[3]王萍主編. 法醫學鐵路損傷勘驗. 法律出版社.

[4]艾略特·阿倫森, 喬舒亞·阿倫森. 社會性動物:第12版.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5] Iosifyan, M. , & Korolkova, O. . (2019). Emotion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extures during touch.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71, 79-85.

[6]李先登. (1979). 關於從猿到人的若干問題.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7]周偉良:《少林寺拳棍刀槍譜》外一種

[8]人民日報:剛剛,警方通報「崑山砍人案」:于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

頭圖來源:小紅書@ykklly,已獲授權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點擊圖片閱讀 | 蔡徐坤和汪峰為什麼都在11點半「官宣」?

點擊圖片閱讀 | 景區的觀光車為什麼這麼貴?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dfc66b8204efc39c9a8c9a7e22ee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