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衛生專家尹平談抑鬱症:有藥可治,可以治癒

2023-07-10     39深呼吸

原標題:精神衛生專家尹平談抑鬱症:有藥可治,可以治癒

作者|梁中明

編輯|廖穎瑤

通訊員|張誠斌

因為知名歌手李玟不幸離世,抑鬱症在 近期成了大眾極為關注的疾病。7月7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科主任尹平在直播間答疑,對抑鬱症的諸多問題作了精闢講解。

尹平主任的解答,涉及抑鬱症的實質、用藥、家人陪伴等,非常有利於提高大眾對抑鬱症的認識。我們將主要內容整理出來,以期釐清當下對抑鬱症的不少疑問。

尹平主任醫師(左)與黃卓慧主治醫師在直播間解答關於抑鬱症的問題。/ 視頻截圖

01

抑鬱症的實質

什麼是抑鬱症?

尹平:我簡單地給大家講,抑鬱症其實就是人的動力缺乏,導致各種功能發生了紊亂甚至障礙,因此正常的生活工作就會受到影響和干擾。如果這種狀態比較嚴重的話,可以導致生活陷入停頓,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

抑鬱症從定義上講,就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情緒障礙,屬於精神疾病範疇。簡單地理解,抑鬱症病人是因動力不足而出現「三無」表現,即「無用」「無助」「無望」——總覺得自己無用了,沒有價值,什麼也幹不了;覺得無助,沒人能幫我;對未來失去希望。除了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外,還會出現精神遲緩、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疲乏無力,還經常出現睡眠障礙比如失眠、早醒,還有胃口不好、體重減輕、性功能下降的問題。

我們還要考慮它存在的時間,按照正規診斷,這種狀態必須要維持兩周以上,才可以判斷為抑鬱症。

為什麼會發生抑鬱症?

尹平:目前科學界對抑鬱症的研究,病因還沒有一個精準的確定結果,但可以從以下三個範圍來理解:

第一是生物學方面:抑鬱症是一種精神活動現象,它產生的物質基礎就是以大腦為主的高級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物質性的,當該系統的功能出現障礙和紊亂,或遺傳基因發生變異及缺陷,都可以導致情緒低落和紊亂。所以說抑鬱症也是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影響。 抑鬱症首先是精神醫學範疇的一個病症。

第二是心理學方面:它的出現跟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動特點有關。壓力是客觀存在的,為什麼有的人就能很好地去適應壓力,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而有的人就不擅長處理或很容易受傷害?這跟人的心理特點和敏感度等有密切關係。

第三是社會環境方面:比如說現在生活的壓力偏大,各式各樣的負性消息很多,比如生病、工作失敗、情感受挫折等等,這是社會刺激,也會促發抑鬱症的形成。

因此綜合地講,抑鬱症的發生來自於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方面,只是每個人的抑鬱症狀來源特點不一樣,需要分別對待。

抑鬱症成因複雜,每位患者的抑鬱症狀來源特點不一樣,需要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給出準確判斷。/ 銳景視覺

日常生活中看起來很開朗的人也患上抑鬱症了,所謂「微笑抑鬱」是怎麼一回事?

尹平:我們可以把「微笑抑鬱」看成抑鬱症表現形式的一個亞型,它本質就是抑鬱症,只是說在某些心理表現形式上是微笑的。我們說一個人的憂鬱情緒是有表情的,往往可以從其表情上能看到憂鬱。有的時候,一些人內在是抑鬱的,但外在表現上可以出現微笑表情,這是人的一種掩飾能力,把抑鬱給遮蔽了,表現出微笑、堅強甚至是樂觀的態度來。

我的理解是,這說明Ta在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抑鬱症,甚至可以叫抗爭,不想被它壓垮,Ta想努力克服抑鬱。第二,Ta可能不想讓太多人看到自己低落的狀態或者是不好的一面。這些人往往有這樣一個特點:個性比較強、有能力、追求完美和極致。

一般人得了抑鬱症,想掩飾都掩飾不了。「微笑抑鬱」這類病人平常可能是某些行業中的佼佼者,工作能力都是出眾的。最後Ta就一直壓呀壓,當承受能力已經不能保持最後的外在的微笑,可能就崩塌了,往往會出現極端行為。

這類人群為什麼會這麼要強?我個人的理解可能和他們早期童年的一些創傷有關。 為了從創傷中走出來,必須形成一種很強的自我保護能力,但這種「強」常常是作用在外殼的建立上,對自己進行保護,如果內在的力量沒有增強,當壓力過大就會把外殼給打破,內在的抑鬱的本質和核心還是會出來。

有數據顯示女性抑鬱症患者占抑鬱症人群的68%,大概是男性病人的兩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較大的差異?

尹平:我們搞臨床工作的確實發現了這個現象,對這方面的解釋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個人的理解是,可能有幾個方面,首先我覺得女性的求助慾望相對來講比男性強。相對來講,女性在社會文化中看起來好像是偏弱一方,有困難就願意去求助,不丟人。對抑鬱的求醫開放度上,女性比男性更高。

如果是男性,傳統觀念會覺得說,一個大老爺們還有情緒問題,好像都覺得你太軟弱了。 我想這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影響,所以說男性有心理問題而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偏少。

這背後是否有特殊的生物學上的變化?有這方面的研究,但還沒有提出一個特別精準的學說。我想在生物學上肯定是有特點的,這有待於進一步進行探索。

對抑鬱症病人進行幫助的前提,是要深入地了解這種疾病。/ 銳景視覺

我們應怎樣正確看待抑鬱症?

尹平:首先,抑鬱症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們每個人或者身邊的人都有可能經歷。第二,抑鬱症不可怕,只要真正地去認識它、面對它,尋求正規的幫助治療,大多數是能夠治癒的,所以我們要有信心。第三點,整個社會要更多地理解抑鬱症,善待患有抑鬱症的人,對他們包括給自己和身邊人一些更多愛心。

可以說,在30年前對抑鬱症真的是大家都不太知道,都在迴避,但通過這30年社會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現在抑鬱症可能是我們知曉率最高的一個精神障礙疾病,大家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知道抑鬱症和了解抑鬱症是不太一樣的,我覺得我們還是要更多地進行科普宣傳,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這種疾病。了解抑鬱症對自我、對親人的幫助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很多人是自己對抑鬱症不能接受,不能理解,這叫「病恥感」,從而引發了很多問題。而且 也不一定只是抑鬱症患者有病恥感,應該說大家對精神疾病都帶有病恥感。大家在認知上還是有誤區,有點恐懼,因為不了解才容易有很多誤會。

02

抑鬱症病人的用藥治療

抑鬱症患者可不可以不吃藥,通過運動或其他方式就能解決問題?

尹平:有輕微抑鬱症狀不一定非要吃藥,因為它更多地屬於正常範圍的抑鬱情緒。但如果說時間和程度上達到了指標,被診斷為抑鬱症,最好到精神專科門診去看看,讓專業人員來判斷是否需要用藥治療。

這也是精神衛生法要求的:當確定了抑鬱症,一定要去看精神科醫生。精神科醫生會評估你的功能、你的狀態,一般可以把抑鬱症簡單地根據程度分輕度、中度和重度。

如果抑鬱症達到了中度以上,最好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再配合自我調整和心理輔導。 總之一句話,抑鬱症患者一定來看精神專科門診進行臨床評估,再決定哪種方法治療更好。

有些家長比較擔心,得了抑鬱症的青少年如果服藥,會產生藥物依賴或是對身體有副作用。應怎樣看待用藥這個問題?

尹平:為什麼用藥?首先跟抑鬱症的發生機制有關,抑鬱症是疾病,疾病就是一個醫學問題。抑鬱症有它生物學的基礎,有生物學的改變,有神經遞質的變化。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大腦神經系統,那麼我們治療抑鬱症,通過幫助改善大腦神經功能,是肯定能解決問題的,這個道理是對的。 大家有時被那句話誤導了,叫「心病還要心藥醫」,就覺得心理問題你幹嘛要用藥。但心理從哪來的?它是有物質基礎的,大腦神經系統就是它的物質基礎,因此我們將藥物作用在神經系統功能上,絕對能改善它。

關於副作用的問題,我會建議大家這樣去理解:第一,正規藥物有兩個基本要求,首先它要有用,對吧,沒有用就不能成為藥;第二,這個藥一定是安全的,要保證安全的。一個藥的生產和批准就叫質量檢查,一定要達到合格才能使用的。

第三,藥不能自己亂用,要專科醫務人員用專科的藥,因為醫生是術有專攻,精神科醫生給你開藥,他一定會理解應該用什麼藥,會保證有效和安全。

所以我們經常說,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辦。

抑鬱症本身是一種病症,一個樸素的科學認知就是:人生病了就要看醫生,根據醫生的專業指引看是否需要服藥治療。/ 銳景視覺

03

抑鬱症病人的陪伴問題

有觀眾問,她先生得抑鬱症了,她應該怎麼辦好?

尹平:當抑鬱症發生了,作為身邊的親人,首先要了解和理解抑鬱症。我們前面講過,抑鬱症患者一個最主要特點就是能量不足,Ta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一定要理解Ta動力能量不足,不是有能量不用、藏著掖著,是Ta已經用盡了,用不動了。所以這個時候一定首先不要批評埋怨Ta,對吧?

如果你說抑鬱症患者怎麼那麼懶,那麼笨,那麼不積極,這顯然不對。對一個餓著肚子沒有能量的人,你讓Ta去再幹活,是沒有道理的。Ta有時候真的是心有餘力不足,可能道理都懂,Ta也不想這樣但做不到,這個時候給過多的建議,不但幫不了忙,有時還會起反作用。

我經常會舉個例子:就像過一個小水溝,大人輕輕一腳就邁過去了,小孩可能就不敢邁出去,一邁出去他就可能掉溝里。患抑鬱症的人外表像個大人,其實Ta內在動力就像個孩子。

如果你能理解Ta這個時候是能量不足,就不能去按照你的步驟去要求Ta。如果你想要幫助Ta,應該把Ta背過去,或者說你陪著Ta,從其他可以過去的地方繞過這個溝。

身邊人正確的陪伴、積極的支持,是建立在理解抑鬱症的基礎上。我們平時的陪伴經常是過多地提建議,甚至是過於鼓勵,再嚴重的就是辱罵批評,這顯然不對。

在陪伴過程中我們還要做決定,需不需要帶Ta去尋求專業幫助,這是非常重要的。 專業機構的專業人員提供專業的治療對抑鬱症治療很關鍵。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幫助解決Ta生活當下的需要,比如Ta想吃個東西就遞給Ta,Ta想聽音樂就播給Ta聽。最後一個是保護,守護在身邊防止Ta出現意外。

社會層面的一些敘事方式經常會將精神疾病與「瘋癲」等同起來,這樣的污名化標籤讓很多人未能正確認識精神疾病。對於抑鬱症,我們還需要擺脫病恥感。/ 銳景視覺

是不是家庭給於足夠溫暖,抑鬱症患者就可以慢慢康復了?

尹平:這個問題兩看。家庭足夠的溫暖,肯定能幫到抑鬱症患者,有療愈作用。但我們剛才也說了,抑鬱症它是由綜合因素引起的,抑鬱症患者是能量不足,除了能量源不夠,還有Ta獲取能量功能不足,吸收不了能量。相當於你給了能量Ta也吸收不了,或者說激活不了。 所以說藥物治療是基礎,是不可缺少的。到了一定程度,在生物學這方面還是占很重要位置,有時候你跟抑鬱症病人講什麼道理沒有用,當到了那個點——生物學治療那一點,Ta一下好像突然開竅了,突然什麼就明白了。

因此我認為不要排斥藥物治療,應該藥物治療配合家庭溫暖。

抑鬱症可以治癒嗎?

尹平:大部分抑鬱症病人通過積極科學的治療,是可以治癒的。但不能說抑鬱症能100%治好,很難這樣說,沒有人能絕對保證。

對抑鬱症我們及早察覺,積極努力配合專業藥物治療加心理輔導,我覺得絕大多數患者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還是要有信心,首先要有信心。抑鬱症的治療往往有波動性、復發性、多因素性,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還需要有點耐心。

心理諮詢對治療抑鬱症的作用有多大?

尹平:抑鬱症患者如果確診了,治療首先是在精神科進行評估,中度以上的一定要用藥物為主,這個時候可以配合心理治療;如果是輕度的,可以以心理治療為主,必要的時候配合藥物。

心理治療肯定是有幫助的,但以我幾十年的臨床經驗來判斷,治療抑鬱症患者,我覺得藥物是個基礎。

在什麼時候以心理治療為主?應該是比較接近後期或者已經康復了,我們再加強心理建設,鞏固避免復發。在早期嚴重的時候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不要把它與藥物治療對立起來,應該是更好地配合起來。對抑鬱症的治療,是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效果最佳。

RECOMM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afce2304a37753bd2e4d1cd1b8f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