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盤探底回升,經濟日報:鼓勵更多長期資金積極入市

2023-10-26     格上財富

原標題:今日大盤探底回升,經濟日報:鼓勵更多長期資金積極入市

今日市場

今日大盤全天探底回升,創業板指領漲,盤中一度再創年內新低。總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兩市超2800隻個股上漲。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8425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312億。北向資金終於又開始凈買入。盤面上,華為汽車概念今日再度走強。消息面上,繼M7大定突破6w台一炮而紅後,10月25日問界官宣M9目前大定已突破15000台,給資金帶來了更樂觀的預期。今日衛星通信板塊同樣漲幅居前,原因是消息面上,工信部部長表示,要積極拓展北斗在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領域應用,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整體來說,今日市場全天呈現出探底回升的走勢,其中創業板更是在盤中一度再創年內新低的局面下放量拉升,疊加北向資金凈流入的利好消息出現,從側面證明了市場的信心正在逐步回歸。

截至收盤,今日上證指數收於2988.30點,上漲0.48%,成交額為3323億元;深證成指上漲0.40%,成交額為5102億元;創業板指上漲0.65%。今日兩市上漲個股數量為2861隻,下跌個股數為2206隻。

從風格指數上來看,今日各風格表現不錯,其中穩定和消費風格的個股漲幅最大,成長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弱。近期風格轉換較為明顯。

盤面上,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0個行業上漲,其中公用事業,汽車,通信行業領漲,漲幅分別為1.64%,1.55%,1.22%。建築材料,煤炭,房地產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1.64%,1.18%,1.17%。

資金面上,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入12.2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8.13億元,深股通凈流入4.14億元。近三個月北向資金凈流出1394.34億元。俄烏和中美局勢對北向資金邊際影響逐漸縮小,美國通脹走勢和國內經濟狀況最近對北向資金影響較大。

從風險溢價指數來看,風險溢價率在歷史上處於均值+1倍標準差之上時,A股往往處於底部區域。目前風險溢價率為3.36%,接近一倍標準差,萬得全A指數處於底部區域。風險溢價指數近期小幅震盪,後期市場仍有擾動,但下行空間相對可控,建議投資者擇機分批布局。

(註:數據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風險溢價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價比越高;反之,則配置債券的性價比越高)

熱點新聞

新聞一:「二套轉首套」存量房貸利率統一下調!

從10月25日起,各家銀行對符合「二套轉首套」要求的存量房貸利率統一進行了下調。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要求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通知實施以來,利率下調幅度最大的一批房貸。

此前,各家銀行已經在9月份下調了存量首套房貸利率。從9月25日到10月1日,98.5%符合條件的存量首套房貸利率都完成了下調,合計4973萬筆、21.7萬億元。調整後的加權平均利率為4.27%,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而10月25日各家銀行調整的是存量房貸中「二套轉首套」的房貸利率。

中國銀行總行消費金融部住房金融團隊主管尹鵬介紹說:「這次調整針對歷史上房貸被認定為二套房貸款,但是當前又符合首套房標準的客戶。10月25日我們一共調整了7.23萬戶,平均利率下調76個BP(基點),是高於我們首套房調整幅度的。」

除了二套轉首套的房貸,此前採用固定利率或採用基準利率定價的房貸,借款人已向銀行申請轉為採用LPR定價的浮動利率貸款,10月25日也統一調整利率。銀行人士提醒,本次統一調整後,目前還沒有申請二套轉首套的房貸,借款人依舊可以向銀行申請調整。

新聞二:經濟日報:鼓勵更多長期資金積極入市

不足半月,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再度入市,開啟新一輪增持。10月23日,匯金公司公告稱,當日買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而就在10月11日,匯金公司對四大銀行集體增持,合計投入近5億元。接連真金白銀的買入,折射出匯金公司對A股市場的認可,穩預期、強信心意味十足。

近期受多重因素影響,A股震盪加劇,投資者信心不足。面對低迷的市場表現,監管部門多措並舉,降低印花稅、階段性收緊IPO節奏、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等,著力緩解市場資金面困境,引導市場預期。被視為金融「國家隊」的匯金公司此時連續出手,並明確表示未來將繼續增持,給市場帶來持續護盤的確定信號,體現了管理層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決心。

匯金再度入場,帶動作用值得期待。ETF跟蹤市場指數,代表市場整體,相較於增持大型銀行股,直接增持ETF相當於買入一籃子股票,對整個大盤指數的支撐作用更為直接,有助於改善更多股票流動性狀況,提振市場整體情緒,從而帶動增量資金入場。回顧匯金公司的歷史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自2008年以來,匯金公司數次入場購買股票,在市場大幅波動之際,投下一顆「定心丸」,引領市場走出低迷行情。

匯金公司主動「站出來」,對於修復市場短期情緒無疑有積極作用,但正所謂「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要更好地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還需要更多上市公司大股東做多力量的托舉,需要保險資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更多長期資金積極入市。讓人喜聞樂見的是,利好因素正在匯聚,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大股東開始行動。繼10月16日10家上市央企集體出手後,10月19日晚,又有7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宣布回購或增持計劃,傳達出與投資者休戚與共的態度。相信在多方資金的合力下,穩市場、穩預期效應會逐步顯現出來。

還要看到,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存在投融資失衡、上市公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挑戰,這也是導致A股此次非理性下跌的原因之一。促使A股儘快回歸理性軌道、回歸經濟基本面,已成為目前市場的迫切訴求。對此,在鼓勵長期資金入市外,相關部門既要立足當下,加快投資端改革,增強市場投資功能,重拳打擊財務造假、違規減持等各類亂象,著力穩定預期;又需著眼長遠,堅持改革開路,統籌發展股票、債券、期貨市場,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打造公開公平公正、信號反應準確靈敏的市場,營造長期投資良好環境。

爬坡過坎,關鍵是信心。對於投資者而言,眼下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而非釋放恐慌。要撥開迷霧,看清短期的「形」和長期的「勢」,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總體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清醒認識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的既定方向沒有改變,在理性和堅持中穿越波動、覓得機遇,共同守護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表述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格上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1e287d68d57922bbc39c673ddb275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