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王允若不死,他將會是下一個董卓?

2020-09-28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標題:為什麼說王允若不死,他將會是下一個董卓?

為什麼說王允若不死,將會是下一個董卓?

在歷史上,漢末國賊董卓是被王允設計殺死的,殺死董卓後王允成為了東漢名副其實的救國功臣,甚至早在王允少年時期,就有人評價王允具有「王佐之才」,那麼當王允坐上了漢朝實至上的第一把交椅後,他又做了哪些大事呢?為什麼現在人對於王允的歷史功過評價不一,有人認為他是功臣,而有人認為他是權臣,而還有人更離譜了,坦言若王允不早死,將變成下一個個董卓,究竟有何依據了呢?

功臣說:

董卓把持漢朝朝政時,欺負皇帝年幼儒弱,大肆在朝中培植親信排除異己,而這時的王允雖然位列三公且忠於漢室,但他懂得忍辱負重的道理,暫時表示屈從來麻痹董卓,而反觀董卓卻智商掉線的認為王允是自己的親信,反而讓王允參與自己的軍國大事,還對王允封官進爵。

可王允暗地裡時刻不忘復漢重任,常常與親信在私下裡暗謀如何除掉董卓。最後,經過王允等人的密謀,一個可怕的計劃由此誕生,這個計劃就是離間董卓與呂布父子,王允希望利用呂布來完成自己的計劃。

結果,王允扮演的這齣「雙璜」完美無暇,通過一個伎女果然讓呂布和董卓反目成仇,最終得以短暫的光復了漢朝天下。但是不久後,董卓舊部西涼兵造反,王允為了保護漢獻帝說了這樣一段話「臣無做威做福,而將軍乃放縱」,還請皇上不要珍惜後跳樓自盡,這種慷慨赴死的勇氣和決心,恐怕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第二個大臣能做出來。因此王允在跳樓後被人認定為忠臣,就連漢獻帝在多年後還對王允進行了追封,認為他是漢朝最大的忠臣,他的死是重於泰山的。

權臣說:

還有人認為王允算不上一個忠臣,但也不是奸臣,頂多算是一個權臣。因為王允在除掉董卓後整個人都開始變了,他變得不愛與群臣以平等的身份討論國家大事了,他反而常常自己正襟危坐起來且「一言堂」,任何事情都獨斷專行起來。

就在處理董卓財富以及善後問題上,常常都是王允一人說了算,因此董卓全家被殺而且財產充公,但財產並沒有進國庫,反而被王允賞賜給了三軍將士。另外,蔡邕聽聞董卓死訊,不過時表情一時失態,竟被王允治罪獲刑,眾朝臣勸詛都被駁回,最終蔡邕死在大牢。

此時的王允掌握著朝政,手下又有呂布這員猛將,因此他越來越驕傲,常常做事都憑個人喜好說了算,完全當漢獻帝和太后不存在,甚至沒有歸政的想法。因此,有人認為他與董卓相比,除了不太殘暴外,幾乎是一樣的權臣。

王允:下一個董卓?

有人將王允比做是下一個董卓,因為王允手握著漢朝軍政大權,而且都沒有還政於皇帝,似乎此時的漢朝已經滅亡,皇親國戚成為了局外人士,而王允在得到權利後一系列的表現也讓人失望,比如他不聽呂布意見,堅持消滅西涼兵團,又比如他將對他不利的經典書籍銷毀,這種做法和梟雄的表現無差別,如果任由王允的權力慾望進一步擴大,很有可能會變成下一個董卓,最後不得不「皇袍加身」同王允的經歷相同,董卓和曹操當初也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情。

董卓進京誅殺宦官是奉了何進大將軍的命令,而他臨時時只從邊關帶走了少部分兵馬,可能初心也真的是為了清除「國賊」,然而當漢朝廷內鬥後,董卓很輕鬆就揀個大便宜,獲得了漢朝最高權利後,董卓開始排除異己大展淫威,做事開始飄飄然了,這和王允掌權後有點相似。

漢朝人評價曹操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可見曹操早期沒有得到更大權勢時,也是希望做一個忠於漢朝的能臣的,可是恰逄天下大亂,對於曹操來說是個機會,讓他一下子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他的心理就變了,他再也不願意受制於人,成為了現在人們口中的「奸雄」。

因此,很多人認為,如果王允不早死,繼續掌握漢朝實權,那麼很可能會變成第二個董卓,而漢獻帝依然會是傀儡皇帝,因為對權力的慾望會讓人迷失本心,而反觀王允在掌握權力前後的表現差距,也不得不讓人為此擔憂。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看好玩的歷史和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lAv0XQBLq-Ct6CZh7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