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大智慧,清凈是修行的根本法門,金剛經圓覺經可互為註解

2020-10-13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標題:文殊菩薩大智慧,清凈是修行的根本法門,金剛經圓覺經可互為註解

文殊師利菩薩是圓覺經中第一位向佛問法的菩薩。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也是其他諸佛的師傅。文殊菩薩是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又稱為法王子。

我們通常所看到的文殊菩薩的佛像,文殊菩薩有一個坐騎,這個坐騎是個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也有威猛無比的象徵意義。

在密宗的造像里,文殊菩薩一手拿著經典,一手拿著寶劍,代表了智慧成就的意思。右手所持的金剛寶劍,不但能斬妖除魔,更能斷除一切煩惱。左手持有的青色蓮花,其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正是象徵著所具有的無上智慧。

《金剛經》中說,要想成就智慧,必須要有足夠的福德。世上最大的福報不是財富,不是顯赫的名聲,也不是美女金錢和各種享受,而是智慧。

智慧是不能靠著金錢或權力來獲取的,只有福德夠了,才能求得智慧和解脫。

如來本起清凈,這是文殊菩薩向佛問的問題中的一句。什麼是如來?如來就是佛。自覺覺他,覺醒圓滿,就是佛的境地,而當達到了大徹大悟的境界,就是成佛,稱為如來。

《金剛經》中對於如來的解釋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是名如來。

《金剛經》和《圓覺經》是相互印證的,兩部經典互為註解,則其中的妙義可以盡知。

《金剛經》中所說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就是如來本起清凈因地法行的意思。本起就是成佛最重要的根本。清凈則是成佛的第一步。

如何才能達到清凈的境地呢?有什麼法門嗎?要求得清凈是很難的,煩惱、散亂、妄想就是清凈的反面,而這些狀態反而是人們常常所處的狀態。

菩薩,源自梵文「菩提薩埵」的簡化翻譯,也可以翻譯為大士或者開士,相當於我們所說的傳統文化里的聖賢、聖人,但是菩薩有覺悟有情的意思,菩薩是最多情之人,以大慈大悲之心要度盡一切眾生。

文殊菩薩向佛提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成佛?這個問題很大,但是文殊菩薩在提出問題的時候,以他的大智慧,已經給世人們給出了答案,就是要想成佛,必須要做到本起清凈因地法行,使身心隨時都處於清凈的狀態中,這樣修行就是成佛的法門。

要想做到真正清凈的狀態很難,如果心裡存了修道的念頭,來追求清凈的境界,這是有所求,就不是真正的清凈的境地。只有擺脫這一點心中的執念,才可以達到清凈的狀態。

真正清凈的境界是很難達到的,文殊菩薩因此向大乘菩薩們問,如何發起清凈心?這也是世人在達不到真正的清凈狀態時,退而求其次的一種法門。

這裡所說的發心,並不是給寺廟出點錢出點力,或者做做放生之類的善事,而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發大悲心。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才能夠做到犧牲自我來度化一切眾生的狀態。

菩提心是大悲心的體,菩提心的相,就是清凈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vB9HnUBURTf-Dn5bzx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