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關雎》的中和之美

2020-08-15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標題:也談《關雎》的中和之美

《關雎》的中和之美

要說中國的詩歌,第一個想到就是《詩經》,《詩經》裡面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首篇《關雎》。孔子在《論語·八佾》一篇中,這樣評價了這首詩: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意思是說:「《關雎》這首詩,快樂卻不是沒有節制,悲哀卻不至於過於悲傷。」

1.《關雎》中的現實與理想:

《關雎》這首詩歌,以一位男子視角,講述著因為在河邊看見一位姑娘采荇菜而心生愛慕的故事。整首詩篇寥寥數語,就表達出男女之間的感情互動。「輾轉反側」的動作更是描述了男子在夢中對這位淑女念念不忘,以至於夜不能寐的感覺。古人巧妙的以夢境為意象,來表明對窈窕淑女的愛慕。

要知道,古代對於男女之間的感情是很克制的。古時宗族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封建傳統禮法對於色慾的限制是令人無法想像的。而《關雎》裡面講的是含蓄的男女之情,這裡面主張的男女之愛是發乎於情、止乎於禮。對於男女雙方的情感互動含蓄而委婉,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規範在道德禮法之下,行為絲毫沒有違反當時的社會背景。或許男女之間因為偶然產生的感情是不符合社會禮儀規範的,但是行為卻彬彬有禮,頂多就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沒有任何的逾矩和不妥之處。

男女不能私相授受,這是宗族禮法的轄制。禮教規矩以距離阻止男女之間的接觸,但是阻礙不掉男女之間感情的產生。愛慕之情的朦朧,不是人世間的教條規矩可以規束的。《關雎》以絕對的克制自我的態度處理了對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種正常的感覺。描寫的既符合當時的社會禮儀規範,又含蓄的表明了感情的升華。在詩句里既有對社會現實的描述,又同時也有對於理想中的情感的展望,以至於孔子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子與《關雎》:

其實孔子對於《關雎》的評述,用現代的話來理解就是「共情自我管理」 ,講究的是對於情感的控制與把握。凡事講究有個適度,求得的是那種「中和之美」。如果你仔細的探究就能發現,孔子的這個觀點應合了《中庸》中的「中庸其至矣乎」。以中庸之道以求平衡,在處理感情和理性的關係中,維持一定的中庸之術。孔子對於感情的看法全然沒有一味的否定,他主張「樂與哀」的合法地位。但是對於「樂與哀」方面的要求不能超出合理以外,必須有所節制。孔子在《論語》中闡述的對於《關雎》的看法其實就是古代典型的審美方式。

3.後世對《關雎》的理解:

其實到了現如今為止,人們對於追求「窈窕淑女」還是一如既往。「《後漢書·皇后紀序》中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後世將此詩中的「窈窕淑女」作為女性美好賢良淑德的一種象徵。「淑女」的內在品質和自身修習從來都是被世人所喜愛的,就算是世間的事物變幻無常,但是對淑女的追求卻沒有變過。

4.現代愛情與《關雎》:

其實中國的感情表達一直很含蓄,但是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東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表白愛情大膽而直白,失去了《關雎》裡面對於愛情的婉約之感。現代人所追求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在古人看來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在封建宗族制度之下,父母親情比愛情更貴一層。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如果將男女私慾的情感凌駕於父母親族之上,那簡直就是不能想像的事情。我們現如今把愛情看的如此重要,更多的是因為西方思潮的衝擊,將我們的情慾釋放,不再因為教條規矩而壓抑。

5.《關雎》背後實際是階級統治:

愛情和情慾是不同的,不能將男女之間的情愫都稱之為愛情。如果我們仔細的研究這首詩,就會發現這並不是單純的愛情詩。就以其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來說,琴瑟和鐘鼓都不是普通人能夠輕易接觸到的。

之前我在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總覺得這首詩描寫的是古代樸素的勞動階層的愛情。但是現在突然回味過來,琴瑟、鐘鼓等樂器在古代時期都是雅器,只有在祭祀場合或者房中之樂才可用到。那麼琴瑟在堂,鐘鼓在庭,種種表明絕不是那麼簡單。

所以很可能是當時的人在寫《詩經》是以「愛情」為表面,實際上寫的是即使是很難控制的感情,也要懂得克制守禮,要遵循社會禮儀教條。而什麼人會以這種角度描寫?其實很可能是周代貴族階層夫妻之間的情趣故事,只不過貴族階層藉此表明「克制情感,追求健康的情感方式,要有分寸和界限,要遵守社會禮儀規範。」

6.從孔子的社會階層來理解為何如此評價《關雎》:

從「注本齊魯韓三家的《詩》、《毛詩》中可知,《論語》溯源到孔子時期」。孔子傳給弟子,弟子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到了漢代編寫成書。孔子的社會背景是怎樣?其祖上是宋國貴族,王室後裔,所以他很容易能看出《關雎》表面是描述愛情,實際是講禮儀制度,社會道德規範。他是非常了解這種似是而非的詩歌其背後的目的。那麼孔子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評價就很接近《關雎》的本源思想。

孔子以「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對《關雎》評價,以表達遵守儒家典範,要和平而有分寸。表面上是愛情詩,實際上講的是禮儀規矩,要規範並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要克己守禮。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看好玩的歷史和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O_V7nMBd8y1i3sJyo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