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四大高僧之憨山大師,禪宗中興之祖,提倡禪靜合一的修行

2020-09-19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標題:明末四大高僧之憨山大師,禪宗中興之祖,提倡禪靜合一的修行

明末四大高僧之憨山大師,禪宗中興之祖,提倡禪靜合一的修行方法

明朝末期的四大高僧,是蓮池、藕益、紫柏、憨山四位大師。我們今天先來說一說憨山大師。

憨山大師的法名,叫做德清,俗家姓蔡。他的道德文章非常好,著有《夢遊集》。憨山是他的號。

《憨山大師年譜》,記載了憨山的生平行事,裡面也講到了他是怎麼樣讀書,怎麼樣出家,怎麼樣修行,怎麼樣成道的。

憨山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對他管教很嚴。就像今天的小孩子一樣,憨山被母親逼著讀書做功課,很是辛苦。

憨山那時候是個善於思考的小孩,他就問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努力地讀書?

母親告訴他,讀書考功名,可以做官。

憨山又問,能做到什麼官?怎麼做?

母親告訴他,從最基層的官員做起,最高可以做到宰相。

憨山又問,做到宰相之後,然後如何呢?

母親告訴他,做到宰相之後,最後就是退休免職,那時候叫做罷官。

憨山又問母親,那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一生辛辛苦苦,到最後還是罷官,那麼做這個官又有什麼用處呢?有沒有可以不用罷官的呢?

母親覺得憨山的想法很特別,就對他說,那你去當和尚好了,不但可以自由自在地行遍天下,如果努力修行,還能夠成佛作祖。

憨山一聽可高興了,他覺得這個好,做和尚好!

於是在憨山十二歲的時候,憨山的母親送憨山進了報恩寺。不得不說,憨山的母親也是有著大智慧的奇女子,才成就了憨山。

到了寺廟之後,憨山遇到的祖師西林永寧和尚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高人,他覺得憨山氣度不凡,並沒有讓憨山馬上剃度出家,而是為他延請了許多名師,為他教授包括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經史子集和詩詞文章。

在祖師多年的培養之下,憨山有了很高的學識,祖師讓他自己選擇入世或者出世生活。憨山到了十九歲的時候,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道路,他請求祖師為他剃度出家,正是進入沙門。

憨山的一生,對於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後來成為了明朝的國師,皇太后也皈依了他。

萬曆皇帝很多年都沒有兒子,皇太后非常著急,因為皇帝沒有兒子在那時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她懇求憨山大師主持法會,來為皇帝求子。法會過後不久,皇帝就得了太子,於是皇太后對憨山就更加信服,也更加尊重了。

可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因為牽涉到宮廷鬥爭,憨山後來也曾被貶到廣東雷州。雖然被貶,憨山並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復興了曹溪六祖的道場,因此嶺南的佛法,在憨山這裡得以弘揚廣大。憨山大師有著悲憫的慈悲心懷,他曾多次賑濟災民。憨山也被人們尊為明末四大高僧。

憨山精通儒釋道三家的學問,他主張三家思想的融合。憨山倡導禪靜合一的修行方法,與禪宗的六祖慧能非常相契合,曹溪是中國禪宗的祖庭,在憨山大師的努力之下,由之前的荒蕪廢棄,恢復到了繁榮鼎盛的場面。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看好玩的歷史和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UfaonQBLq-Ct6CZaJ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