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三國無名小將,諸葛亮都害怕他,終於熬到封侯時卻死了

2020-07-28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標題:此人是三國無名小將,諸葛亮都害怕他,終於熬到封侯時卻死了

此人是三國無名小將,諸葛亮都害怕他,終於熬到封候時卻死了

在東漢末年到曹魏初期的時候,有一個無名小卒,在歷史上好像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他卻立下了很多戰功,成了諸葛亮北伐道路上的一道障礙。他是誰了?究竟有什麼本事能成為諸葛亮的對手呢?

這個人叫做郝昭,今天的太原人,這個叫郝昭的也是個少年從軍,立得功勞也不小,但是空有其才卻始終不得志,本來他是一方善守大將,是有能力晉升為良將的,卻始終在偏軍中止步不前。

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曹魏方面沒有發現他這個人才,另一方面可能本人比較低調,不善於交際往上爬,但是,看看他的功績就知道他絕對不是個等閒之輩。而且算是個高級指揮型人才,難怪連諸葛亮都害怕他。

郝昭因功被升為邊軍將軍吋,在他所在的地方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西平的麴涼快勾結胡人和附近的幾個縣的人馬準備反叛,自主為王。這個時候河西附近的幾個統兵將軍都認為賊軍勢旺,不適合帶兵征殺,但郝昭與人商議,利用胡人與麴涼之間的內部矛盾進行擴大,然後幹掉敵方的一部分力量,就能平定這場戰爭。

後來,果然赫昭抓住了賊首麴演,並將他殺掉後,把屍體拖出來展示,就這樣,麴演的合伙人全都散走了。很快,反叛的各縣和胡人也都臣服了赫昭他們。此後赫昭鎮守河西十幾年都相安無事。

大司馬這個伯樂發現了赫昭的能力,所以他舉薦赫昭守住曹魏儲糧重地,陳倉道口。而蜀國諸葛亮這邊派了重量級人物魏延去奪取這個糧道,魏延素有良謀,而且極善用兵,小小陳倉對他來說應該不在話下,但這次他吃虧了,因為守城將士是赫昭,所以他的多次進攻都被打退,無論如何都沒能次下陳倉。因為這一次沒完成任務,魏延還差點被殺掉。

後來諸葛亮親率大軍打陳倉,一打聽才知道是赫昭在守城,當時他就害怕了,他知道赫昭守城是個厲害角色,所以他派赫昭的老鄉去當說客,想說服赫昭投降,但赫昭忠貞沒有投降,還回話叫人去攻城,他會死守。最後諸葛亮在損失慘重,且赫昭病重的情況下才攻破了城。而這也成為赫昭一生最光榮的戰功。戰後,皇帝還親自接見了他,並賜他當了候爺。

這個無名小將終於在後期風光了一回,為家族帶去了榮譽,而他也是一位比較可惜的將領了,在對的時機卻沒遇見對的人,還沒能發揮完自己全部的才幹就去世了。更難得的是,他死時還告訴兒女們,要節約點葬他,不要很風光,破財的搞排場,人活著的時候有住的,死後就沒有了,所以,薄葬就行了。

小結:筆者認為,按小說《三國演義》中去排名武將的地位本來就是錯的,在這一亂世時期,本來就不可能存在單槍匹馬與敵作戰的。像呂布的「人中呂布」的美名雖然在正史中也有記載,但從來沒有過他與任何良將單獨PK的事跡,所以呂布很大可能出名是因為帶了一支并州勁旅,這支勁旅英勇善戰,「陷陣營」成為三國第一軍陣,這與呂布的訓練肯定也是脫不開關係的。

因此,三國武將孰強孰弱是不好分辨的,在正史中常常以「成王敗寇」來定個強弱,似乎勝利的一方他就一定有高強的武藝,孰不知戰場如商場,在對弈博殺間是受多方因素影響的。

而在三國亂世中,最難得的是忠義之臣,關羽為什麼受曹操敬重?並不是因為關羽武藝高強,而是他為人忠義,這在亂世中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就連劉備在這一塊兒都及不上關羽,呂布雖然被人罵作「三姓家奴」,可他好歹也只是屬於不孝,而劉備則不同,他先後投陶謙、得徐州、投劉表、得荊州、投劉璋、得西川,幾乎每一次投奔別人,他都是最大得利者,難道這一切都是巧合?我看未必,其中必有手段。

讓我們再回到郝昭身上,他本身武藝不俗,又深有謀略,能以幾千兵馬抵抗住諸葛亮的大軍,可見此人能耐之大,而他更難得的一點,在絕境之下他也沒有想過變節投降,這樣的人足以堪稱三國名將,然而由於他沒有後台,又是後起之秀,自然為人所不知,排不上名將榜單了,不得不說非常遺憾。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看好玩的歷史和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yXmkXMBnkjnB-0zKn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