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和玄奘為什麼都被稱做三藏法師?

2020-09-17     一路伴你看天下

原標題:《心經》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和玄奘為什麼都被稱做三藏法師?

《心經》最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和玄奘為什麼都稱做三藏法師?

翻譯佛經的人中,除了赫赫有名的玄奘法師,在他之前還有一位鳩摩羅什法師。

鳩摩羅什並不是中國人,他是南北朝時期的人,當時的秦王苻堅為了把鳩摩羅什請過來,出動了二十萬大軍,消滅了沿途的兩個國家,才達成所願,放眼世界,這種事情也是非常罕見的,也只有我們國家這樣深厚的萬花,才會幹出這樣氣派的事情,僅僅是為了迎請一位學者,而且他還是一位出家的法師。

秦王苻堅派去迎接鳩摩羅什的將領姓呂,當他辛辛苦苦把鳩摩羅什接上返回到途中時,卻聽到了秦王苻堅失敗的消息,故國已經不在了。

這位呂姓將軍於是在甘肅一帶自立為王,稱為西涼國。鳩摩羅什於是就在西涼住了下來。後來,風雲變幻,西涼也亡國了,鳩摩羅什於是來到了長安。

鳩摩羅什經過了好多年才抵達長安,他與秦王苻堅派出去迎接他的軍隊朝夕相處,加之西涼國王對他十分器重,禮遇有加,鳩摩羅什又是個十分聰慧的人,他這時已經能夠很熟練地運用漢語了。

鳩摩羅什在長安也待了很多年,他在這裡乾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翻譯經書。

鳩摩羅什翻譯經書,並不是像現在的學者那樣,憑藉自己的理解來翻譯,而是當時的譯經院有很多的人。當翻譯佛經的時候,鳩摩羅什每講一句,都要由其他參加翻譯的人討論再討論,逐字逐句斟酌考量,有時候為了一個字或者一句話,往往會討論數天直至好幾個月,力求達到最精準的表達。

唐代玄奘法師的譯經院裡,據記載有三千人之多。這些人中,有出家的高僧,也有在家的學者,總之,集合了全國有智慧、有學識的人才到這裡,來參加翻譯佛經的事業,據說還有基督教的傳教士也位列其中,真是消除了教派和世俗的分隔,也是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

玄奘法師翻譯了很多的佛家經典,甚至把祅教的經典也翻譯成了漢語,《摩尼竺天經》就是祅教的經典,而不是佛家的經典。

玄奘法師還把中國的經典《老子》翻譯成了梵文,並遣人送到了印度,只是這部梵文的《老子》在印度早已經遺失,並沒有流傳下來。其實很多印度的經典都沒有流傳到今天,反而我們國家還能找到保存的較好的譯本。

《心經》是很多人喜歡念誦的一部佛家經典,這部經被稱做大乘佛法教義的總綱,簡潔概要,言簡而意豐,詞寡而旨深。這部經書據說有七個譯本,最為著名的,就是鳩摩羅什和唐玄奘法師的譯本。

鳩摩羅什法師,又稱做姚秦三藏鳩摩羅什法師,玄奘法師則被人們稱做唐三藏法師。

在鳩摩羅什的譯本中,這部經書的名稱叫做《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起首的一段,鳩摩羅什這樣翻譯:「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陰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

在玄奘法師的譯本中,這部經書的名稱叫做《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起首則是這樣翻譯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三藏法師,在佛家是指指精通經律論十二部佛法並能弘揚者。鳩摩羅什和玄奘都是當之無愧的。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轉發請註明出處。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看好玩的歷史和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wwImXQBeElxlkkaXh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