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前建議告訴孩子的3句話,能少走彎路!值得看看

2020-04-30     曦曦媽說教育

陪伴孩子成長,其實就是父母自身的一場修行。如果你脾氣火爆,動不動就發火,那麼你的孩子將來勢必也是易爆易怒之人;如果你善良友好,待人真誠,那麼你的孩子自然也會活得快樂且受人待見。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部分家長總是喜歡利用嘮叨、打罵、懲罰等多種方式,讓孩子不再犯錯。但其實讓孩子少走彎路,我們只需要在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三個道理就行了——

(1)告訴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重要性。

上學期期末的時候,女兒所在的幼兒園舉行了一個學期彙報演出,其中有一個比拼就是疊被子。

其中有兩個男生動作飛快,沒有幾秒就疊好了,而我的女兒卻因為心慌,連被子都沒有鋪平就舉手示意完成了。當老師點名誇獎兩個男生的時候,我的女兒站在台上黑著臉,出著大氣,甚至輪著眼睛不滿的看著最先完成的兩個男生,就連下台的時候她也怒氣沖沖地。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她竟然有這樣的情緒,也確實把我震驚了。活動結束後家長們都回家了,孩子又返回教室進行下午的學習。出校門以後,我一直惦記著這事兒,我該怎麼教導她控制自己的壞情緒呢?

後來我把錄製的視頻給她看,然後告訴她:「寶貝兒,媽媽知道你很想成為第一個完成的人,但是在這個比賽上面你根本就不占優勢。首先,兩個男孩個頭比你高,力量比你大,他們可以捉著被子的兩角,輕輕一抖被子就鋪平了。而你,個子相對較矮,又是女孩兒力量不夠強大,別人的輕輕一抖,你卻需要跑遍四個角,才能把被子鋪平。拿第一不應該是我們唯一的目標,媽媽希望你更能享受這個過程,而不是因為拿不到第一而怒氣沖沖。」

至此以後,我就格外關注女兒的情緒,我常常會告訴她:沒有人可以像父母一樣,無條件地包容你。所以你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通過哭泣、畫畫、運動等方式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但不能把別人當作出氣筒,因為沒有人會為了你的不高興而買單。

(2)讓孩子知道成功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有粉絲給我留言,說他自己上學那會兒其實不是不願意學習,也不是自己不喜歡學習。只是因為他害怕自己努力學習了,花費很多時間在學習之上,到頭來成績依舊沒有提升,或者成為不了名列前茅,因為就會遭遇別人的嘲笑。

是的,很多孩子寧願不努力,寧願耗費學業,並且不屑的吐槽:「我都是不想努力,我要是真想努力了,第一名還會是他嗎?」寧願不努力去說大話,也不寧願靠努力證明自己,這就是很多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

無論如何請告訴你的孩子:有時候你已經很努力了,但是依然沒有成功,這是很正常的。你能承受多大的失敗,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我們要學會享受過程,不要害怕別人嘲笑你,因為你比連嘗試都不敢的人優秀多了。

(3)不要想著取悅別人,做最好的自己就夠了。

那個被男友洗腦,不斷跟自己較勁,最終受不了控制而自殺的大學生,經過漫長的一段治療,最終還是走了。

從孩子青春期開始,當他們開始對異性怦然心動的時候,就開始特別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所以很多時候都在勉強自己、委屈自己成為別人心目中的那個人,最後往往卻失去了自我。

時常讓孩子明白你即使做的再好,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你。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幫嫉妒者,如果你把心思都放在取悅別人身上,那麼你最終將失去自我。不管別人怎麼說,只要堅守本心做善良的自己,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就行了。

————————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教會孩子能夠獨當一面的能力。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身邊,能夠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不違背自己的初衷,有自己的主見。

你覺得以上三點對孩子來說重要嗎?歡迎和曦曦媽探討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Sr20nEBiuFnsJQV4XW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