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賺了

2020-03-05     瘋狂的裏海

文:裏海(公眾號:fengkuanglihai)

知道的風險,不是風險!

米國終於降息了,而且是一口氣降了50個點,然並卵的是,米國股市也就是那麼微微一揚,最後還是下來了。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疫情的確發展得出人意料,形勢越來越不樂觀,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已經非常擔憂會影響經濟的發展了,二是這疫情很有可能擊垮米國牛市,但昨天的刺激不起作用,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

這波疫情,覆蓋之廣,看樣子要形成世界性的傳染了。對世界經濟潛在的影響之大,在這幾十年里我是沒碰到過的,如果再進一步發展的話,真有可能改變整個世界的經濟格局。

2003年的非典我還記憶猶新,當年我女朋友(現在的夫人)的宿舍樓出現了一例疑似,整棟樓都封了,我趕公交車過去給她送物資,記得街上人還挺多,公交車上也還是很多人,街上商業消費也是如常,並不像現在一樣封城封小區。當年的非典,在世界範圍內也就影響了幾個國家,在我們國內也只是幾個省市比較嚴重而已,很快就覆滅了。

難以想像, 在如此現代化的今天,我們人類在病毒面前是這樣的脆弱。

經濟僅僅停擺一個月,我周圍很多人在經濟上都扛不住了,要是嚴重一點,停擺三個月,我估計這社會上有接近一半的人要斷糧。回頭一看,要是武漢晚封城半個月一個月,湖北省外的嚴重程度估計要大幾倍,那就不是封城一個月能夠解決的事情了。細思極恐!

時代的一粒灰,掉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知道的風險並不是風險,不可預知的才是風險。無論面對什麼事情,都需要客觀冷靜的分析,獨立思考,萬不可盲目跟從,對疫情是一樣,對投資仍然是一樣。

我看到周圍好多人,根本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有時候我感到很無奈。例如我在大年最後一天,武漢已經封城,但我們當地戴口罩率還不高,我打車回家,司機根本沒有戴口罩,我問他是沒有還是什麼?他說怕什麼,又傳染不到他這裡來,戴口罩的是怕死的。我無奈,給他說,你每天要接觸很多人,是高危接觸群體,你知不知道這病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自己要當心做好防範才行,最後我送了他一個口罩(後來我們當地確診的病例中,有一例就是滴滴司機和他老婆,希望不是這位司機哈)。

然後過了幾天,隨著武漢的各種消息傳出來,社會上很多不怕死的人開始怕死了,恐慌得不得了。其實,用常識來判斷下,我到是覺得,根本不用怕,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自己做好防範就行了,該幹啥就幹啥。我在這疫情的後期,通過理性的分析,讓我周圍接觸的不少人緩解了對疫情的恐慌。

例如,我現在身在四川,感染機率有多低呢?首先,武漢這樣的重災區,被感染機率不到1%,並且,這1%的感染率,是在前期毫無防範的基礎上被感染的,如果有防範,不可能這麼高,所以,對比到四川,被整體被感染的機率要低兩個數量級。其次,在易感染人群中,最容易感染的,是經常職業暴露的人,每天要接觸很多的人,例如醫院的醫生,例如快遞小哥,例如超市收銀員,而我們縮在家裡,幾天不見一個人,偶爾下去拿下快遞,都離快遞小哥至少1米遠,並且回來馬上消毒,怎麼可能感染呢?所以,被感染的機率,再降低兩個數量級。再退萬步說,萬一被感染了,掛的機率是多少呢?在湖北之外,千分之一。所以,在有效防範的基礎上,被感染的機率幾乎為零,掛掉的機率更是幾乎為零,有啥恐慌的呢?

大自然真是公平的,這病毒傳染率高於非典,致死率卻是低於非典。

如果在前期不幸感染上了怎麼辦呢?我這裡就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完美的救了整家人。這是我熟悉的朋友中,唯一一個染上這病的,坐標武漢。

我這朋友,在自己開始咳嗽和發燒後,立馬把自己全幅武裝包起來,當時武漢已經封城了,大醫院人滿為患。他用浴帽,口罩,雨衣等把自己包起來後,夫人開車送他去社區醫院先看了看,社區醫院沒啥人,照完CT後確診為疑似,但不給檢測,因為沒檢測盒,然後社區醫院介紹到另一家人少的醫院再去複查,幾乎可以確診,但不檢測就只能是疑似。並且明確的告訴我的朋友,沒有辦法住院的,但開了不少藥。

這個時候就要靠自己的判斷力了,如果盲目的去大醫院耗著,可能在那環境中,陪同的夫人可能也要被染上。我那朋友經過冷靜分析,他事先通過查詢知道這病最終是靠抵抗力自愈的,因為當時只有發燒和咳嗽,尚未有呼吸衰竭跡象,他決定在家吃醫生開的抗生素,自己獨立一間房,一個廁所,吃增強抵抗力的食品,不與家人直接接觸。這是一招險棋,不過他抗過來了,七天後退燒,家人無一感染。

但很多人就沒他幸運了,盲目的去大醫院耗著,在家也不隔離,最終傳染到全家。從武漢發病的數據的時間點來看,很多人應該是封城後恐慌跑到醫院去傳染上的。

在外界的力量幫不到你的時候,只有靠自己的學識,認知和膽識了!

當然,有些時候,再客觀的分析,再理性的抉擇,也避免不了那種小機率的風險,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那就是命!

我們在投資中也是一樣,需要非常客觀的分析公司可能會存在的風險。確定性是投資一家公司的認知基礎,但沒有也不可能有哪家公司有100%的確定性。所以,我在看一家公司基本面的時候,第一眼就喜歡看公司的漏洞而不是公司的成長,並把可能的漏洞一項一項列出來,從而判斷在哪個價位什麼時候投資這家公司是最優點。因此,只要是我們知道的風險,就不是風險了,就算是風險來了,我們也有應對的策略。

當然,再深入的研究和準備也無法做到100%的正確,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的事件導致虧損,也只有認命了!

所以,在投資中,我喜歡用弱者思維,萬一看錯了,我不至於大虧。

最近我算是躺賺了,反正浮盈金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就算是付費專欄中展示的1月7日才開始建倉並且運用略分散策略建倉的示範帳戶,收益率也超過30%了。我幾乎不看盤的,因為我知道我肯定賺,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賺,賺多少而已。我每天的時間,上午我是用於看書看研報,下午,我一般一點多鐘睡覺,起來一般接近3點了, 起來的時候有時候刷下雪球,感嘆一聲,我靠,又漲停了!然後該幹嘛就幹嘛!哈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wpOqnABgx9BqZZIkv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