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裏海(公眾號:fengkuanglihai)
今天和一個私募的買方行業研究員朋友一起喝茶聊了一個多小時,我突然有一種很涼的感覺,就是覺得我以前的很多研究,有可能是想當然,沒有什麼價值和意義。當然也引申出來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散戶靠什麼取勝?靠研究取勝呢還是靠策略?
以前我肯定是覺得靠研究取勝的,因為我覺得只要靠我的認真努力,我是可以把某些行業和某些企業研究得比較透的,靠確定性取勝,然而最近這一兩年,特別是我在上市公司工作後,我越來越覺得散戶是很難把一家公司或者一個行業看得很透的。
今天和這個行業研究員交流,正好他也是專門研究汽車行業的。話說我還是在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裡面工作了這麼長時間撒,但今天和他聊起汽車行業,我突然有了一種陌生感,我有一種很無力的感覺。
話說我肯定比95%的散戶懂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行業,但我仍然不能確定未來新能源汽車哪個企業能夠走出來,哪門技術會成為真正的主流。如果你讓我出來演講,講這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話,我肯定可以講出一套一套的理論,可以忽悠住不少散戶,但其實我知道,我只是看起來很懂而已(實際上我確實接待過很多來我司調研的二級市場投資人,哈哈)。
對自己本職工作所在的行業認知況且如此,更何況對其他不熟的行業了。所以我認為普通散戶是很難把一個企業看得很明白的。
1.好的研究可能毀於壞的交易。
這裡說的好的研究,只能說是大機率把這家公司的主線看對了,但看對了主線並不是說就一定能夠賺錢。今天這位研究員朋友也說了,他有一次研究了一家公司,並且他所在的公司也買了這個股票,而且公司的發展邏輯也按他的預期在走,業績也按照預期在穩健增長,可是股價卻跌了20%,所以說明公司研究對了,但是操作卻錯了,所以說好的研究並不代表好的交易,更何況我們很多時候並沒有好的研究。
2.尋找主線邏輯簡單的個股。
那麼基於我上面的反思和分析,我們散戶是不是又要放棄基本面投資,回到追漲殺跌的技術炒股去呢?非也。其實後面我覺得我們研究公司的話,應該讓自己跳出這家公司來看,把自己拔高一點,別陷入到那種紛繁複雜的研究當中去。
今天這個研究員朋友也給我說了他的困惑,就是很多時候連他也有種感覺就是把一家公司給解剖完畢之後,發現自己心裡沒底,這有兩種可能,一是這家公司的確太複雜了,主線太多,研究不清楚,例如我的老東家,中國平安,雖然研究的資料汗牛充棟,但我相信應該沒幾個能把中國平安看得非常清楚,二是陷入了細節當中,把握不住主線。
所以我建議他尋找那種邏輯簡單的標的,別去搞那些變量複雜的,這也是這一兩年我選股的條件之一。例如涪陵電力,主要變量就一個,死盯這變量就行,不用非常深入的研究就能夠抓住這家公司能否投資的核心點。
3.相比研究,策略更重要。
所以最後我覺得對於我們普通散戶來說,投資的策略其實是更重要的,因為研究我們的確沒有什麼優勢。我有一個朋友,他其實也沒有個股的研究能力,他的策略就是在歷史估值的最下面的20%區間,越跌越買50指數,或者就是越跌越買垮不了的券商龍頭股,等到了牛市到來,或者是大環境轉暖,賺1~2倍走人。
例如我,多少有一點個股研究能力,現在的這種策略,就是找那種跌不動邏輯簡單的股,緊盯那個引起業績變化的主要因子,一旦有向好的變化就殺進去,這種策略的好處就是即使看錯了,也虧不了多少錢,而一旦對了,則可以賺不少,從現在來看,我以前曾經賺了不少錢的一個股,現在好像又在進入狙擊區間啦!
上述就是我今天的思考,不知道是否正確,歡迎討論評點。
本文為友情推薦,非商業推廣
今天推薦一位朋友公眾號:股魔群英匯。
「股魔群英匯」公眾號是全網首個持續跟蹤馬克動態的公眾號,以保持對中國股市長期發展的持續跟蹤和研究為使命,以研究行業動向和企業質地為根本,以股票魔法師理論為依託,以樂於分享、協作共贏的理念為紐帶,彙集了一大批各行業喜歡研究股票投資的志同道合愛好者,各種觀念自由交流、相互啟發,同時我們與時俱進、不斷進化。
「股魔群英匯」善於擇時,以中期信號敏銳捕捉進、出場點並動態調節倉位;「股魔群英匯」對全行業進行動態監控,能夠第一時間參與板塊輪動,2018年10月至今,「股魔群英匯」擇股能力出眾,至今挖掘並實盤操作了「滬電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生益科技」、「歌爾股份」等大牛股,獲利頗豐,諸多深度關注者帳戶收益和操作技能都有了突破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