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現最快破發,打新炒新風險凸顯,你還會積極參與嗎?

2019-11-28     曹中銘股市觀察

11月26日是浙商銀行掛牌的日子,但該股的表現卻讓市場大跌眼鏡。開盤價格只比發行價格高1分錢,開盤後10秒鐘即破發,尾盤報漲0.61%,也成為2012年以來表現最差的新股。27日,浙商銀行低開低走,全天在4.94元的發行價下運行,也將掛牌首日買入股票的投資者「一網打盡」。

浙商銀行表現不佳,其實此前已經露出端倪。浙商銀行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顯示,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941.42萬股,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400.32萬股,網上網下累計棄購1341.74萬股。雖然新股中籤後棄購的現象並不少見,但像浙商銀行這樣網上網下均出現大規模棄購的卻不多見,客觀上也表明投資者對於浙商銀行上市後的走勢並不看好,事實也正是如此。

浙商銀行出現最快破發,個人以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近期新股出現了破發潮。11月6日,上市第二天的科創板公司久日新材出現了盤中破發,當天,另一隻新股昊海生科也在上市第六天出現了破發。再加上渝農商行,11月份以來破發的新股近10隻。渝農商行同為銀行股,破發對浙商銀行所產生的負面效應是不言而喻的。

其二,銀行股整體表現不佳,股價跌破凈資產的不在少數。截至11月26日,滬深股市掛牌的銀行股中,股價低於每股凈資產值的多達25家,其中就包括工、農、中、建等四大行。多家銀行股跌破每股凈資產值,表明市場對於銀行股的一種態度。而且,與其H股股價相比,當天浙商銀行A股股價也明顯高企。浙商銀行在此背景下上市,結果可想而知。

其三,新股加速發行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據Wind統計,截至11月13日,2019年共有159隻新股上市,合計募集資金約1768.64億元。2018年上市新股105隻,合計首發募集資金數額約1378.15億元。進入10月份以來,新股加速發行態勢明顯。比如10月份發行新股30隻,11月份將發行28隻。新股加速發行,既對市場資金面產生壓力,讓市場有不可承受之重,客觀上也會打擊投資者對於市場的信心。

浙商銀行快速破發,打破了A股市場多年以來頻頻上演的「新股不敗」神話,也意味著A股已告別「中籤必賺」的時代。事實上,「新股不敗」神話,並不是一個正常市場所應有的正常現象。而無風險打新,也凸顯出現行新股發行制度所存在的弊端與短板。浙商銀行的破發,不僅凸顯出打「新」所隱藏的風險,而且也將炒「新」的風險暴露無遺。

渝農商行、浙商銀行以及多家科創板新股出現破發,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更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然。這一點在科創板新股上表現得更為明顯。科創板由於實行市場化發行,其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由市場決定,強化市場的約束作用,因而其發行市盈率不再受23倍發行市盈率高壓線的限制,導致「三高」發行在科創板重現。但新股發行價格越高,其破發的機率就越大。

個人以為,多家新股出現破發,將會產生積極的後續影響。一方面,有利於提升投資者打「新」與炒「新」的風險防範意識。浙商銀行前兩個交易日的表現,對於警示投資者盲目進行打「新」與炒「新」將是非常有意義的。否則,投資者將會遭遇「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式的尷尬。

另一方面,新股出現快速破發現象,實際上反襯出新股發行價格的高企。將倒逼發行人與保薦機構,在進行推介、路演時保持審慎的心態,有利於降低發行人與保薦機構高價發行新股的預期,有利於防止新股發行變成了新股圈錢現象的發生。此外,新股降低發行價格,將能讓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RQqsm4BMH2_cNUgA8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