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上面有一個特別火的小視頻,點贊數量高達142.7萬,評論數也有1.5萬。視頻內容是這樣的——
場景一
孩子剛進門,就告訴媽媽:「媽,我回來啦!」而後剛坐到沙發上的兒子就「唉」的一聲嘆起了氣。
第一位媽媽一臉調侃地說:「喲~你嘆什麼氣啊?」
「好累啊。」兒子頗為疲憊的回答。
「你一個小孩兒一天到晚就上上課,啥都不幹,有啥好累的呀?我天天工作還得做飯,我還沒喊累呢!」媽媽回答著。
兒子向沙發後面一躺,說:「唉,不說話了。」
場景二
孩子剛進門,就告訴媽媽:「媽,我回來啦!」而後剛坐到沙發上的兒子就「唉」的一聲嘆起了氣。
第二位媽媽一臉關心地問:「咋啦,小帥哥?」
「好累啊。」兒子頗為疲憊的回答。
媽媽關切地問:「上學很辛苦是嗎?」
兒子點頭回答:「對呀。」
「不過上學雖然很累,但媽媽看出你的成長了。你每天都學到更多,懂得更多,付出就有收穫嘛!就像媽媽工作也很累,但每天也在進步。咱倆可要一起加油呀!」媽媽邊說,邊做出加油的手勢。
兒子滿血復活的連連點頭:「嗯嗯。」
評論區有網友表示:「第一種媽媽是現實型,第二種媽媽是理想型。」有網友滿懷期待說:「什麼時候我媽變成第二種呢?」也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表示:「中國父母永遠是第一種!」
是呀,到底是第一種回答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還是第二種回答對孩子的成長幫助更大,其實這都是一目了然地事情。媽媽這個角色,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總是充當著先鋒,畢竟如今太多家庭都成了喪偶式育兒。同樣作為媽媽,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好以下幾點——
(1)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很多時候,媽媽們覺得孩子會頂嘴,會懟人,但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舉動,都是因為媽媽根本不了解孩子內心所導致的。電梯里,孩子一臉興奮地給媽媽分享自己剛剛的樂趣,媽媽卻拿著手機絲毫不搭理;公園裡,孩子希望媽媽能夠陪自己一起玩遊戲,媽媽卻盯著手機根本不理會孩子;小區里,孩子三番五次的問媽媽同一個問題,可媽媽卻只顧著網絡聊天根本沒有專心聽孩子的提問……
當孩子有話要說的時候,媽媽置之不理;當孩子求著媽媽陪自己玩的時候,媽媽總是以忙為藉口不斷推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自討沒趣,漸漸地不再如此粘著媽媽,有任何小心思也不願意給媽媽透露了。在需要安慰的時候,得不到媽媽的安慰;在需要鼓勵的時候,得不到媽媽的鼓勵;在需要表揚的時候,得不到媽媽的認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媽媽不會傾聽孩子的想法,所以最終才離間了和孩子之間的親密。
做一個善於聆聽的媽媽,尊重孩子,讓孩子把想說的話說完,不要聽到一半就打岔開始教育。對孩子最好的尊重,就是聽孩子把話說完,當孩子感覺到你的尊重之後,你後續的建議或者意見,甚至是批評和教育,孩子才更加願意虛心接受。
(2)擅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爸爸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偷懶,而整個社會似乎對媽媽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不僅要有自己的工作,還要兼顧好家務,更要教育孩子,輔導孩子作業等等一系列繁雜瑣碎的事情。諸多重壓下,媽媽們感覺壓力巨大,所以在情緒上面的控制往往就不能兼顧,甚至很多時候都把對孩子發火,當做了自己壞情緒的宣洩。
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常常聽見一些媽媽說:「每次自己都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但每一次發火之後自己又後悔。後悔之後管不了多久又要對孩子發飆,發飆之後又自責……」是呀,很多媽媽其實都在經歷這個無限循環,雖然她們深知這樣做挺不好的,但想要改變對她們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
對此,曦曦媽希望每一個媽媽都能做一個合理控制自己情緒的媽媽。第一,不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要知道進家門之後你還是一個母親,你的一舉一動對孩子都至關重要;第二,鄰里關係、婆媳關係、夫妻關係等如果出現問題,那就努力做好溝通,別把怨氣往孩子身上倒;第三,實在是難受我們可以哭一場,或者約上三五好友大吃一頓,把委屈都發泄出去,然後又滿血復活做個好媽媽。
(3)學會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永遠站在母親的角色之上。
很多媽媽會發現,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雖然我們對孩子的付出越來越多,但很多時候卻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其實,這裡最為根本的一點,就是媽媽不懂得如何合理切換自己的角色。
尤其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感覺更是極為強烈。小時候,孩子成天纏著自己打轉,芝麻大小的事情都會跟媽媽滔滔不絕地分享,成天就像話癆在媽媽耳邊念叨。但漸漸長大後,孩子就開始跟自己不那麼親近了,回家除了聊學習,聊分數,好像就沒其他的共同話題。再後來,孩子進入青春期了,曾經那個媽媽的小棉襖、小暖男,跟媽媽就像仇人了,自己心中有天大的秘密,哪怕外人都知道了,可媽媽依然被蒙在鼓裡。
媽媽不應該只是媽媽,還可以是孩子的朋友。我們要善於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分擔痛苦,和孩子一起分享快樂,讓孩子知道從始至終媽媽都是那個值得自己吐露衷腸的人。不要永遠站在母親的高度俯視孩子,必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放低姿態和孩子站在一起,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只有這樣你和孩子之間心的距離才不會越來越遠。
————————
家庭教育真的能夠決定孩子走多遠,而這期間媽媽這個角色更是重中之重。捫心自問一下,您屬於第一種媽媽,還是第二種媽媽呢?從今天開始,學著多學習多汲取經驗,做一個正能量滿滿地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