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你看這個小孩兒,走路的姿勢,說話的口氣都跟他爸爸一模一樣。」「你看這個小女孩兒,脾氣暴躁得簡直跟她媽媽沒有任何區別。」「你看著孩子滿口髒話,跟他爸爸簡直有得一拼……」
是呀,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每個孩子的身上,我們都能找到其父母的影子。孩子的優點也好,缺點也罷,都跟家庭教育有著莫大的關聯。很多家長往往只看到了孩子的各種缺點,卻不曾在孩子的身上找到自己負能量的榜樣。殊不知,孩子的缺點,其實也伴著父母的原因,以下這些孩子身上最為普遍的缺點,各位家長不妨結合自身對照一番——
(1)孩子沉迷於手機,更沉溺於遊戲。
手機,作為這個時代發展的產物,不僅僅只是被人們用於通訊,更多的是用來排解和浪費光陰的。很多家長,一邊禁止孩子玩手機、玩遊戲,一邊對自己放縱不已。當孩子剛拿著手機的時候,他就一頓怒吼,可等孩子剛放下手機,他又開始若無其事的追著電視劇、刷著小視頻。
首先,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杜絕孩子玩手機,因為這無異於把孩子逼上與社會脫節的道路之上;其次,父母給予孩子一個正面的榜樣,不僅在用途上要注意,在時間的控制上面也要當心;最後,控制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能因為孩子撒嬌、無理取鬧或者成績進步了,就利用延長手機玩耍時間及使用頻率的方式來滿足孩子。
(2)孩子膽小又怕事,遇事畏畏縮縮。
當學校有什麼比賽的時候,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夠報名,鍛鍊一下自己,可孩子說什麼也不敢踏出第一步;當班級選舉班幹部的時候,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夠積極推薦自己,可孩子唯唯諾諾連手都不敢舉一下;當面臨不懂的題目,孩子寧願一直不會,也不願意踏出向老師請教的那一步……
孩子為什麼膽小又怕事?為什麼遇到任何事情都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模樣?其實孩子丟失的自信都跟家長密切相關。當爸媽的指責越來越多,孩子漸漸也會相信自己真的一無是處;當爸媽的訓斥越來越頻繁,孩子除了暗自傷心,連頂嘴的勇氣也沒有了;當爸媽把謾罵和毆打當做家常便飯,孩子除了察言觀色,除了封閉自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若想改變孩子膽小怕事的缺點,爸媽要學會收起指責、訓斥、謾罵和毆打,多多鼓勵孩子,認可孩子,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3)把父母當仇人,任何心裡話都瞞著父母。
陪伴一個孩子長大,真的很不容易。從小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孩子,不僅要供孩子吃穿用度,還要抽時間陪伴孩子,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家長會發現當初那個對自己粘到不行的孩子,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為孩子的任何秘密都不再告訴父母,甚至出現了仇視父母的情況。
孩子把父母當仇人,其實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也和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想要改變這種狀態,首先我們應該努力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看到父母對於自己的認識並不是片面的;其次我們要尊重孩子隱私,孩子願意說的事情我們用心聆聽,孩子不願意說的問題,我們不要一再逼問,也不要通過偷看日記本、跟蹤等方式來達成目的;最後我們要放低自己的姿態,學著和孩子做朋友,學著尊重孩子的選擇,只有改變了親子之間相處的緊張模式,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才能夠得到改變。
(4)孩子脾氣暴躁,一丁點小事就情緒崩盤。
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了,回到家父母才叨嘮了兩句,孩子就開始發飆;孩子上課開小差被老師捉住了,回家父母剛問了一句,孩子就摔門而去;孩子和同學之間發生了矛盾,爸媽剛要問事情真相,孩子就衝著父母一頓怒吼;孩子想要買一件衣服,家長說周末帶孩子去買,孩子馬上就極不耐煩,跟父母又吵又鬧……
脾氣暴躁的孩子,往往也有同樣暴躁的父母,只不過是各位家長不願意承認罷了。想一想,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候,當孩子一有壞情緒了,你是不是以暴制暴,用更為嚴重的火爆脾氣鎮壓孩子的怒火?面對孩子的壞情緒,我們不要用更為嚴重的暴脾氣堵塞孩子的情緒,我們要學會疏導,讓孩子不僅有一個壞情緒的出口,也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有效的建議。
(5)毫無主見,什麼事情都拿不定主意。
我應該什麼時候起床最合適?我應該如何安排我一整天的學習?我應該達到多少分數,才能對得起自己?我應該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我應該留什麼樣的髮型……大大小小的事情,孩子總是要問父母,自己一丁點主見都沒有。
孩子為什麼會成為沒有主見的懦夫?其實都怪家長幫孩子做了太多的決定,讓孩子已經習慣了有父母安排的環境。孩子想要學哪些興趣班,孩子想要考哪個學校,孩子想要學什麼專業,孩子想要買什麼顏色的衣服……大大小小的事情,爸媽都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意思,不能全憑父母的感覺為孩子張羅一切。因為你的過分勤勞,會把孩子培養成為一無是處、毫無主見的廢人。
(6)以自我為中心,是一個只知索取的自私鬼
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零食,孩子只要看見了就吃個夠,也不憂心著給父母、長輩留一些;飯桌上,孩子習慣性把自己喜歡的菜放在自己面前,大人夾一點點來嘗,孩子都一臉不滿意……
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家有一個小孩兒,還是兩個小孩兒,很多家長都喜歡過分溺愛孩子,喜歡毫無原則的給予孩子一切。他們從來不會教孩子關愛身邊的人,從來不會教會孩子體貼父母和孝敬長輩,這樣的後果就是把孩子養成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只知索取不懂付出的自私鬼。愛孩子要有原則,把愛和害分清楚,不要等到自己把孩子養殘了,才來自責,這個時候就晚了。
(7)過分懶惰,永遠一副怕苦怕累的樣子。
上學放學,連自己的書包孩子也懶得背,總是找各種藉口讓父母替自己背書包;家長讓孩子倒一下垃圾,孩子也推三阻四,癱在沙發上玩手機,一動不動;飯前飯後,孩子從來不會主動收拾碗筷,從來都是一副桌子上端碗桌子上放碗的樣子……
用很多家長的話說,自己的孩子就是白長了一身懶肉,永遠都是又怕苦又怕累。想要改正這種現狀,首先我們要懂得鼓勵和邀請孩子參與家務;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著做;面對孩子的進步和改變,家長要給予及時中肯的認可和表揚,讓孩子體味到勤勞給自己帶來的精神財富。
(8)愛說謊,隨時隨地都是口是心非的模樣。
考了79分,孩子卻想方設法的把79分改為99分;老師在通知書上寫了孩子一兩句批評的話,孩子寧願告訴父母通知書丟了,也不肯拿出來讓父母瞧瞧;高分本來都是靠抄襲同學試卷而來的,孩子卻一本正經的找父母邀功拿賞……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家長越來越分不清孩子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因為家長已經被孩子騙傷心了。其實,孩子愛說謊只是因為家長缺乏寬容而已,因為家長期待的永遠是最好的,所以當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成績時,家長只會打罵卻不曾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改正問題。這一來一去的,孩子為了避免懲罰和打壓,只能靠說謊來免受嘮叨以及皮肉之苦。
——————
孩子身上的任何一個缺點,其實都跟父母有著關聯。作為父母,你有沒有深入的反思過這些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