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為你好」成最毒砒霜!爸媽注意:請別為自己的控制欲找藉口

2020-04-02     曦曦媽說教育

​孩子八歲時,父母說:「孩子,不要打遊戲了。要以學習為重,我們是為你好!」

孩子十六歲,父母說:「孩子,可千萬別早戀。要以學習為重,我們是為你好!」

孩子十八歲,父母說:「孩子,你要選這個專業,以後好就業工資還不低,我們是為你好!」

孩子二十四歲,父母說:「孩子,你該結婚了。以前爸媽啥都依著你,你這次就聽爸媽的,我們是為了你好!」

……

「為了你好」成為牽絆孩子一生的夢魘,如果孩子做出反抗或者心中有一絲不悅,父母不僅會說孩子沒孝心,往往還會找來三姑六婆當說客,為了就是讓孩子永遠降服於父母的魔掌之中。因為見過太多這方面的悲劇,所以曦曦媽希望各位家長別再因為自己一手遮天的控制欲,親手毀了自己最愛的孩子。

(1)給孩子建議是對的,但過分的強制孩子就是錯的。

表妹身高一米五,身寬體胖,屬於那種喝水都會長胖的體質。高中三年,她的目標很明確——一定要選一個園林方面的專業,因為自己無限酷愛。高考結束之後,小姨和姨夫因為表妹的堅持火冒三丈,甚至到了要動手打人的境地。

小姨和姨夫一致認為,什麼園林、景觀之類的設計,覆蓋面是極低的,而且身邊也沒有一個孩子選擇過這個專業。相比之下,護士就不同了,這不僅是一份體面的工作,更有白衣天使的美稱。所以,小姨和姨夫不僅找來三朋四友、三姑六婆當說客,甚至以死相逼,以斷絕親子關係為要挾,逼迫表妹乖乖就範。

是得,從第一志願到第三志願,但凡能填的空格,最終表妹都寫了護士專業。由於自己打心底不太喜歡這個專業,所以大學三年表妹算是渾渾噩噩度過的。實習找工作的時候,全家都懵了,由於身高和體型等諸多方面的因素,表妹的求職屢遭失敗。這個時候,小姨和姨夫開始推卸責任了,見人就抱怨自己的女兒長得丑,身高矮,還肥胖。想著父母當初以死為要挾,如今又盡說風涼話,表妹感覺寒心極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孩子正在經歷著表妹同樣的經歷。父母永遠打著「為你好」的旗幟,操控孩子的人生走向,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快樂。作為父母,給孩子建議固然是對的,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但過分的強制,就顯得非常錯誤了,畢竟這是孩子的人生,孩子應該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靠著父母的意志活著。

(2)愛孩子,就應該學會換位思考。

就拿如今令無數父母頭疼的手機、遊戲問題來舉例吧。在「以分數論英雄」的時代,除了中高考的父母無限緊張以外,就連小學,甚至是幼兒園的家長也開始無比慌張了。

前兩天,閨蜜給我聊天,說她那個比我女兒大兩個月的兒子,天天玩手機,都數不清因為這個問題遭她打了多少次了。她滿是心酸的告訴我:「我這個兒子怕是要養殘了!我都不知道為什麼就成了現在這樣一副狀態,只要喊他寫作業他就哭哭哭;只要喊他一個人睡覺,他就偷偷摸摸鑽到曾祖母的被窩裡去看電視;只要喊他做數學計算題,他就十萬個不願意,但看到誰在玩手機他就跑得飛快……」

是呀,手機和遊戲的問題,似乎都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發展的詬病。但曦曦媽想說的是,其實孩子沉迷於手機或者遊戲,無非就是家長不會換位思考以及自己的引導方式不對所造成的。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讓手機和遊戲在普通家庭出現,原本這是方便大家聯絡,方便大家了解世界,打開知識大門的推動力,怎麼就成了禍及無數未成年的罪魁禍首了呢?

首先,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手機和遊戲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如果杜絕孩子接觸,那麼就等同於逼著孩子與這個時代脫節。其次,學習只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我們不能一門心思琢磨著讓孩子分分鐘浸泡在知識的海洋里,對於新鮮事物的出現,我們更應該做好相應的引導。第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家長吃飯看手機、睡覺看手機、過馬路看手機、上廁所看手機,孩子又怎會不受其影響呢?第四,孩子為什麼總是對手機、遊戲心心念念?是不是因為家長對於孩子的陪伴太少了呢……

孩子身上的任何一個壞毛病,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這和家庭關係有著莫大的關係。作為父母,如果我們不能換位思考,那又拿什麼奢望自己擁有一個出色的孩子呢?

(3)父母的控制多了,孩子就變得沒有主見了。

在很多父母心中,對孩子的愛其實是扭曲的。當孩子喜歡穿粉色的衣服時,父母總以黑色就算是髒了也看不出來為由,常常給孩子買黑黢黢的衣服;當孩子覺得穿兩件衣服就夠了的時候,父母總要孩子裹三件,理由就是少穿一件就是專門想感冒,想感冒之後就不學習;當孩子覺得吃一碗就飽了的時候,父母總要逼著孩子吃兩碗,理由就是孩子若是吃一碗,心中一定惦記著零食……

把控制孩子當作樂趣的父母,並不在少數。他們以孩子事事都聽自己的為榮,以孩子有丁點反抗為恥;他們把孩子對自己的控制怒不敢言當作炫耀的資本,把孩子的頂嘴、回懟當作人生的奇恥大辱。

曦曦媽在此提醒各位家長,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如果父母總是芝麻大小的事情上面插足,只會讓孩子變成毫無主見的懦夫。作為爸媽,我們要懂得宏觀把控,只要孩子在大的方向上面沒有出現問題,我們就不要做過多的干涉;我們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事事都聽從父母安排的奴隸,而應該讓孩子學著獨立,學著承擔。

__________

為孩子好,並不等於控制孩子!作為過來人,我們經歷過無數事,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我們可以給孩子分享我們的經驗,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議,但絕不能逼著孩子必須順從自己。任何事情,父母的表述都顯得很蒼白無力,只有孩子自己經歷了他才會長記性,教訓才會更加深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2FVPHEBnkjnB-0zB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