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吃口飯竟痛到「要撞南牆」 喜!顯微鏡手術後她又能「笑逐顏開」

2019-11-07     藍十字腦科醫院

外出旅遊,如果攀登上「天下第一峰」抑或泛舟在「天下第一湖」、或參觀「天下第一寺」,一定會倍感靜謐與適意,印象深刻。然而,有一種病更會讓患者「痛不欲生」,它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發作起來讓人不敢喝水、不敢吃飯,甚至連微笑和呼吸都能引起劇烈疼痛,這就是三叉神經痛。

特點:毫無預兆、劇痛無比、反反覆復

早在1756年,法國人Nicolas Andri首先報道了三叉神經痛,指局限在三叉神經支配區內的一種反覆發作的短暫性陣發性劇痛。這短短一句話,幾乎囊括了三叉神經痛的所有特點。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沈建康教授表示,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每次疼痛發作時間由僅持續數秒到1~2分鐘便驟然停止。可怕的是,患者說話、吃飯、洗臉、剃鬚、刷牙、微笑等行為,甚至微風拂面均可誘發疼痛發作。發作時,患者會遭遇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

正是由於毫無預兆、劇痛無比、反反覆復等特點,以致患者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說話也極其小心,惟恐引起劇痛發作。

沈教授指出,三叉神經痛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相對較長。隨著病情發展,發作往往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劇,嚴重摧殘著患者身心健康。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多有「扳機點」

根據《三叉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多數認為病變在三叉神經半月節及其感覺神經根內,也可能與血管壓迫、岩骨部位的骨質畸形等因素導致對神經的機械性壓迫、牽拉及營養代謝障礙有關。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又稱症狀性三叉神經痛,常為某一疾病的臨床症狀之一,由小腦腦橋角及其鄰近部位的腫瘤、炎症、外傷以及三叉神經分支部位的病變所引起。

其中,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患者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某個區域特別敏感,稍加觸動就可引起疼痛發作,且疼痛從此點開始,立即放射至其它部位。凡能引起疼痛發作的部位稱做誘發區,亦稱「觸發點」或「扳機點」。

三叉神經痛醫學橫斷面解剖矢量圖

研究表明,約半數患者在三叉神經受侵犯支的分布區域內有一個或多個特別敏感的扳機點。此扳機點大小不一,其範圍大者直徑為指甲大小(約1厘米),小者為一個點或一根鬍鬚。扳機點多發生在上下唇、鼻翼、鼻唇溝、牙齦、頰部、口角、鬍鬚、舌、眉等處。亦有少數扳機點在下頜部或三叉神經分布區域以外者,如乳突部、頸部。

患者往往設法避免一切能引起疼痛發作,即「扣動扳機」的誘發因素,如說話不敢張口,不能正常進食,甚至不敢洗臉和快步走動。

與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不同的是,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疼痛發作時間通常較長,或為持續性疼痛、發作性加重,多無「扳機點」。

顯微鏡手術還她「安心」飲食

《三叉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指出,三叉神經痛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外科治療等。對於病發初期的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藥物治療被證實療效確切。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藥物很多,但長期服用後療效降低,且會產生副作用。如常用的藥物卡馬西平,常見副作用包括眩暈、嗜睡、噁心、皮膚過敏皮疹,使用不當出現嚴重後果者可出現共濟失調、復視、抽搐、肝腎臟功能損害、心絞痛,甚至會導致昏迷、精神異常等症狀。當藥物治療的療效減退或者出現患者無法耐受的藥物副作用而導致藥物治療失敗時,可以儘早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患者金女士(化名)3年前無誘因出現右側耳前部針刺樣劇烈疼痛伴麻木感,在當地醫院就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給予了藥物治療,症狀一度得到緩解。而三個月前,金女士右側面部疼痛加重,刷牙、飲食動作時疼痛明顯。「發作起來粒米難進,更別提張口咀嚼咬合了。」其家屬介紹,由於劇痛難忍,金女士三餐幾乎全靠流質食物,還只能在三叉神經痛發作間歇期快速進食,人非常消瘦憔悴。有時候,因為疼痛實在難忍,金女士還會以頭撞牆,痛苦之狀讓家人心碎。

患者右側三叉神經與周圍小血管關係密切

患者右側三叉神經與周圍小血管關係密切

最近,金女士慕名來到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尋求進一步治療。沈建康教授和醫院神經外科6B病區潘仁龍主任團隊結合患者病史和影像學分析,判斷患者右側三叉神經與周圍小血管關係密切,經開展嚴謹的評估討論並取得家屬同意後,沈建康教授為金女士開展了微血管減壓手術。

術中,藉助先進的蔡司顯微鏡(雙螢光)設備,沈教授牽開患者腦組織,顯露三叉神經,見神經近基底處有小腦前動脈分支於後方穿行而過。沈教授小心翼翼地分離二者,將三叉神經近基底處及動脈穿行處填塞特氟龍墊片分隔。

通過蔡司顯微鏡(雙螢光),沈教授為患者手術

經術後治療恢復,患者右側面部陣發性疼痛消失,面部感覺和功能也未受影響。「終於可以安心吃飯了。」金女士笑著說道。

《三叉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明確,在各種外科手術方式中,微血管減壓手術是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中療效最好和緩解持續時間最長的治療方法。沈建康教授表示,三叉神經痛患者往往存在多根血管壓迫或者多個部位壓迫的情況,識別責任血管非常關鍵,術中強調全程探查避免責任血管遺漏。同時,還要避免損傷患者的面神經。手術完成後,三叉神經痛患者一般沒有後遺症,預後效果良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3oZUW4BMH2_cNUgo_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