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全網男人跳王心凌,我更關心張天愛這肩膀怎麼了?

2022-05-24     壹讀

原標題:比起全網男人跳王心凌,我更關心張天愛這肩膀怎麼了?

頸肩酸痛的壹讀君 | 寧七

大家看《乘風破浪的姐姐3》了嗎?

女藝人真的很拼,浪姐都到第三季了,依然能穩定輸出一批令人直呼「我可以!」的姐姐。

王心凌一首《愛你》,塵封的台偶回憶突然襲擊螢幕前的每個人。

誰被甜到了,我不說

這誰看了不得說一句:媽媽,我又初戀了嘿嘿嘿……一時間全網男人都在跳王心凌。

浪姐這季看點確實很多。而且從姐姐們的初舞台,就能看得出她們平時究竟有多自律:顏值在線、唱跳俱佳, 身材體態也保持得極為優秀。

不過有些姐姐對自己的身材管理下手確實過於狠了,比如天愛姐就瘦到一亮相就直接上了熱搜的程度。

據傳,張天愛為了保持上鏡形體,嚴格控制飲食,一有空就運動,妥妥的自律內卷狂人。大家一邊感嘆「姐真的太美了」,又一邊心疼「姐太瘦了,多吃點飯」。

和瘦一樣吸引人眼球的,還有她「非比尋常」的直角肩。

有人覺得姐體態管理一流,但也有人看到之後覺得: 直是真直,不過怎麼看起來有億點點奇怪?

「肩學」,娛樂圈顯學

在現在的娛樂圈,「肩學」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從肩膀形態品鑑再到肩膀鍛鍊方式,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審美閉環。

其中,最具美譽度的名品肩膀形態,非 「直角肩」莫屬。

沒能手握幾個「直角肩」艷壓通稿的明星,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走的是全面吊打的顏值路線。

張天愛浪姐初舞台之後,直角肩好身材的通稿隨之就來。

四千年美貌小花鞠婧禕從前是有點小溜肩的,但自從找到港風美人的風格路線之後,也捲起了「直角肩」審美。

迪麗熱巴自不必說,美艷好身材少不了平直肩膀線條的加持,網友表示這肩可能是天生為弔帶而生。

韓國女團愛豆Jennie金智妮,放鬆的時候肩膀大概長這樣:

但其出圈的照片和動圖,大多數是凸顯直角肩的角度和造型,比如這樣:

在內娛,最值得一提的知名美肩女星,必然是鍾楚曦。

鍾楚曦走紅毯時多半會選擇露肩裝,肩膀平直、線條清晰,肩頸線條確實漂亮。凡其所到之活動,肩快要比人有名了。

鍾楚曦的直角肩有多直呢?

曾有一次鍾楚曦做客韓火火直播間,韓火火拿出一把三角尺測量鍾楚曦的肩膀角度,尺子直角邊和鍾楚曦肩膀線條差不多重合了……

曦姐果真90°直角肩

關於自己這副名品直角肩,鍾楚曦自己也不藏著掖著,多次公開「凹肩教程」,教大家如何立刻擁有直角肩: 挺胸抬頭,先肩峰最高點上提,然後整個向後轉一下,再把斜方肌沉下去。

試過,挺不容易

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女明星實力帶「肩」,直角肩審美跟隨者眾多。

相應地,明星直角肩鍛鍊教程也如雨後春筍湧出,什麼三分鐘直角肩、一秒變直角肩,不少普通人開始依照這些教程,潛心修煉成直角肩。

不過,壹讀君友情提示:

明星們是在拍硬照和走紅毯的體態,是職業形象的一部分。為了出片的美感,淺凹一下直角肩無可厚非。

不建議普通人在生活中持續保持凹直角肩的體態,因為真的會凹出病來的。

硬凹直角肩,小心凹出病

過度追求直角肩,並按照教程長期維持凹肩姿勢,容易容易患上 「肩胛骨下迴旋綜合徵」

這是肩胛骨在不正確的位置上形成的一種異常體態,大家越認真練習、越自律保持,對肩部關節的損傷就越大。

什麼樣的肩胛骨是健康的呢?

人類的肩胛骨,是一塊三角形的扁平骨頭,緊貼胸壁後側。醫學博士、華盛頓大學教授Sahrmann將肩胛骨的理想排列位置定義為——肩胛骨的椎體邊緣與脊柱近似平行,距離胸腔中線7~8cm,位於T2~T7之間。

其中,肩胛上角應該比下角更靠近脊椎,並貼緊胸廓。在正常直立體態下,肩胛骨平整的位於胸部位置,沒有角或邊界的凸出。

而「肩胛下旋綜合徵」,Sahrmann將其描述為:

肩胛骨下角位於肩胛岡脊柱緣的內側,而不是與脊柱平行的椎體邊緣。換言之, 肩胛下角相對肩胛上角更靠近脊柱。

簡單的視覺評估就能看出這種體態異常。

(1)觀察肩胛岡內側緣和肩胛下角,視覺判斷肩胛骨是否向下旋轉,相對肩胛岡、內側緣、肩胛下角更接近脊柱,背面看呈現「翼狀肩胛」狀態。

(2)肩胛骨的內側緣從捲尺上看離脊椎不到7.6cm。

(3)從視覺判斷鎖骨似乎是水平的,或肩鎖關節低於胸鎖關節。

紅色是鎖骨,靠近脊柱是胸鎖關節,靠近肩部的是肩鎖關節

(4)肩膀與手臂的夾角近似90°直角。

這種異常體態從正面看,就形成了時下備受追捧的直角肩。

那些 並不科學的直角肩養成術和明星們的凹肩教程,其實就是把肩膀活生生掰成肩胛下旋綜合徵的形態。

「肩胛下旋綜合徵」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呢?

首先是會降低肩關節的穩定性,更容易損傷。正常的肩胛位置是肩胛肱關節正常運動所必需的,肩胛骨位置的一點點改變,都有可能導致相關肌肉長度和肩關節位置變化,引發關節損傷;

其次,肩胛骨和頸椎通過肩胛提肌與斜方肌連接,肩胛骨位置改變還是頸椎的錯位,都可能 改變生物力學平衡,產生肌肉代償,通常是肩胛提肌、胸小肌和菱形肌較短,上斜方肌和前鋸肌較長,說人話就是會斜方肌粗大;

第三,由於四肢的重量是通過頸肩肌(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的附著體轉移到頸椎區域的,當肩胛骨錯位,頸後就會長時間承擔超負荷壓力,進而引起 頸部疼痛、頸椎旋轉限制,長此以往有 頸椎病風險,或者可能 引發頭痛

第四,長時間保持肩胛下旋的姿態有可能會 影響呼吸,讓人胸悶氣短。甚至長時間不良骨骼體態,還可能導致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受壓迫出現 胸廓出口綜合徵,引發假性心絞痛。

除此之外,硬凹直角肩最直觀的嚴重後果是——凹著凹著,脫臼了。

體態不對,直角白費

直角肩固然是好看的,但 直角肩的「直角」,真不是鎖骨和胳膊線條形成的直角, 而是指鎖骨的走向表現。

鎖骨內端與胸骨通過胸鎖關節連結,外端與肩胛骨通過肩鎖關節連結。

肩的表現,或者說鎖骨走向,就看 胸鎖關節的活動角度和肩峰的位置,兩者共同決定是直角肩、圓肩、溜肩還是聳肩。

圖源:圖蟲創意

當肩胛骨位置正確,鎖骨處於標準解剖位時,上肢骨相的正常表現,從正面看就是健康而好看的平肩,而這才是真正的「直角肩」。

鎖骨繞胸鎖關節的位置稍有不對,就會變成異常體態,並引發相關肌群力量不平衡。

當鎖骨繞胸鎖關節向前活動時,會形成「圓肩」

圓肩時肩胛骨外展,肩前伸。此時肩胛提肌、上斜方肌、胸小肌和前鋸肌上部纖維緊張短縮,而負責肩胛骨內收和下抑的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鋸肌下束被拉長而無力。

圖源:參考文獻[3]

當鎖骨繞胸鎖關節向上活動,會造成「聳肩」

聳肩時肩胛骨內收,肩抬高。此時肩胛骨、斜方肌上束緊張短縮,而斜方肌下束、前鋸肌、胸小肌無力。

當鎖骨繞胸鎖關節向下活動,會變成「溜肩」

溜肩時肩胛骨外展,肩下沉。此時斜方肌上、中束,肩胛提肌,菱形肌無力,斜方肌下束、前鋸肌、胸小肌緊張。注意,這和單純斜方肌粗大造成的視覺溜肩是有區別的。

如何在家就能簡單判斷自己的上半身體態是否正常呢?

這裡給大家一個簡單檢測方法:

先從側面觀察——

頭部應該處於身體正中位置,不向前傾也不向後仰;

以肩峰突為參考點,頸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與重錘線平行,當耳朵的延長線超過肩峰突時,說明頸部前傾;

肩膀放鬆後旋自然下沉,腰背挺直,將一塊板子貼於肩胛骨上,觀察與身體的夾角,夾角越大說明肩胛骨位置不正程度越嚴重。

再從背面觀察——

頭部也應該處於身體正中位置,不向左或右傾;

頸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時,應與重錘線平行;

將腰椎作為參考點,耳屏點、肩峰點、大轉子點至外踝點的垂線應該與重錘線重合;

讓肩部處於自然舒展狀態,觀察兩肩的連線是否與重錘線垂直,連線與重錘線如存在夾角,夾角越大則兩側肩胛骨高低不平情況越嚴重。

體態正確是一切美感的前提,勸普通人還是放下對直角肩的執念,快點回歸到骨骼健康的康莊大道上來。

參考文獻

[1]馬雲輝,任蘭芬,黃肖群.肩胛下旋綜合徵研究進展[J].實用骨科雜誌,2020,26(06):520-523.

[2]朱夢雲. 大學生上交叉綜合徵發生現狀及運動康復干預對肺功能的影響[D].廣州體育學院,2020.

[3]劉彧秀,趙梅玲,李建臣. 身體功能訓練對圓肩駝背不良體態的矯正方法研究[C]//.第二十七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2017:392-397.

[4]李盼. 普通大學生身體不良姿態調查與干預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6.

點擊圖片閱讀 | 瑜伽褲裡面到底要不要穿內褲?

點擊圖片閱讀 | 恭喜蚯蚓贏得最終訴訟!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429fe9b0c26b7646e288e09e090b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