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端午節終於來了。
有人早早就做好了假期計劃,準備趁這三天出去浪一把;有人準備窩在家裡,徹底休息一下;也有人被迫主動選擇繼續工作,努力奮鬥。
但不管怎麼安排,吃粽子,和親友互發祝福都是必須的,不過,這兩件事你真的搞明白了嗎?
端午安康還是端午快樂
每年都有人因為端午祝福語吵起來。
有人認為,端午節原本因祭祀而起,五月初五當天,伍子胥死了,曹娥投江了,屈原自盡了,這麼悲壯的日子,說端午節快樂?不合適。
有人則不這麼看。自2008年起,端午節就已經入了國家法定節日,規定放假一天,放假就意味著不用上班,我怎麼還不能快樂一下了?我就說快樂你能怎樣?
旁觀群眾也是左右為難。說端午快樂吧,顯得我怪沒文化、不尊重歷史的,說端午安康吧,又怕被說跟風狗、裝什麼裝。思來想去,要不就……端午節牛b?
事實是,端午節既能說安康,也能說快樂。
很多人都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不是,早在屈原跳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聞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端午節最開始是吳越人為求來年風調雨順祭圖騰的節日。後來,端午節逐漸演變成了禳毒驅疫節。
傳統認為五月是惡月。進入五月後,天氣變熱,蚊蟲滋生,特別容易出現大規模傳染的瘟疫。為預防疾病,古人們在五月會有很多禁忌。漢代應劭《風俗通義》中有記載: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史記》的記載也嚇死個人: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簡單地說就是,五月別蓋房子,會禿,五月出生的孩子,會對父母不利。
五月五日更是惡月中的惡日,得在這一天儘可能辟邪祈求安康。所以,說端午安康,完全沒毛病。
那端午快樂呢?也完全OK。
端午當天,古人們無論是祈求安康還是紀念屈原,都不是苦哈哈式的,而是過得相當愉快。還有這樣的歌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所以,想說端午快樂,就大聲說吧。
粽子吃甜還是咸
除了祝福語,每年端午節也必有咸甜粽子之爭。
一般來說,北方人愛吃咸,南方人愛吃甜(相對而言,不絕對)。原因是,相對於男方,北方更乾燥,人們出汗更多,需要補充更多鹽分。這一點從許多菜中可以窺得一斑,比如,北方人愛吃醬豬蹄,南方卻敢做冰糖豬手(當然,這兩種都很好吃)。
但粽子是個例外。
北方人堅定地支持蜜棗、豆沙等甜粽,南方則偏愛蛋黃肉粽等咸粽。那麼,到底是咸粽正宗,還是甜粽更好?
答案是,都好,但這些都不是真的粽子。
這要追溯到粽子的起源。早在春秋時代,粽子就已經存在了,不過那時候不叫粽子,北方稱它為角黍,南方稱它為筒粽。不管是角黍還是筒粽,都是用來祭祀的。
先說角黍,它裡面是黍(也就是黃小米),形似牛角。黍在當時人民的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牛角造型在祭祀中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所以就產生了這種將黍飯用茭白葉包成牛角形狀的貢品。
再說筒粽。筒粽是將大米放入竹筒中烹熟而成。水稻的生長離不開水,所以在南方稻作區,人們祭祀的是水神——蛟龍,將貯有稻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飼蛟龍,正是越人祭龍的古老活動。
再說外麵包的葉子。春秋時期用的是菰葉(茭白葉),現在用的是箬葉,吶,殼也不一樣了。
可以說,現在我們用糯米和菰葉做出來的,根本不是最初的粽子!
既然如此,愛吃啥就吃啥吧,自己高興就成。
現在粽子到處都能買到,也有人想自己做,所以丟個粽子製作指南在這裡。自己做粽子,糯米是關鍵。根據食品科學專家崔耀軍的研究,糯米最佳浸泡條件是:瀝水時間為30分鐘,浸泡時間60分鐘,浸泡料液比1:2,浸泡溫度30℃。
粽子冷水下鍋,水要浸過粽子兩寸左右,粽子煮熟後最好浸泡10~20分鐘,這樣可以使粽葉中的香味完全進入粽子中。
要注意的是,一次別煮太多,不然吃不完放久了影響口感。如果懶得一次次煮,那麼,根據《現代食品科技》上的一篇論文,最科學的保存方法是:煮粽時間3小時,瀝干1小時,烘乾0.5小時,烘乾溫度80℃。(這一頓操作下來,還不如每頓煮倆來得方便。)
端午節還有什麼習俗
賽龍舟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板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
賽龍舟歷史悠久。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龍舟最初是用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後來才發展為木板製作的龍形船。
現在大城市裡賽龍舟不是很方便,一有參與機會,人們就容易激動,甚至有把自己胳膊造抽筋的……健康為上,命重要啊!
掛艾草與菖蒲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因為艾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且五月艾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以人們爭相采來,掛於門上。《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戴五色繩中國傳統文化中,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發展到現在,有了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
立雞蛋因為端午之後天氣越來越熱,正式進入夏天,所以端午被古人們當做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人們認為,陽氣能讓雞蛋立在地上,只要雞蛋立起來了,就意味著未來一年會有好運。台灣至今為止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辦立雞蛋遊戲。2012年端午,新竹市舉辦的千人立蛋活動一共吸引了超過5500人參加。
啪一下把雞蛋底部磕碎再立不算!
最後,好好珍惜假期,粽子吃甜吃咸都可以,端午安康或快樂也都行,如果花時間來吵吵這些,太不值。
畢竟假期快得就像高潮,咻一下就沒了。
參考資料
[1]高丙中. (2004). 端午節的源流與意義. 民間文化論壇, 000(005), P.23-28.
[2]蕭放. (2009). 端午節俗的傳統要素與當代意義. 民俗研究(04), 231-240.
[3]宋穎. 端午節研究:傳統,國家與文化表述.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中央民族大學).
[4]從屈原與伍子胥的關係看端午節的起源.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5]韋保耀, 王燕, 黃麗, & 滕建文. (2006). 粽子保鮮的研究. 現代食品科技, 22(003), 82-83.
[6]崔耀軍. (2009). 糯米浸泡條件對粽子品質的影響. 安徽農業科學, 37(32), 15984-15986.
星標一下,我們永不走散~
點擊圖片閱讀 | 為什麼有些演員成了「演貝」?
點擊圖片閱讀 | 黃子佼「我不好,別人也別想好」是種什麼心態?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