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地產雪崩不談,元宇宙還有出路嗎?

2023-04-21     VRPinea

原標題:拋開地產雪崩不談,元宇宙還有出路嗎?

大浪過後,

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4月21日訊)聽說最近很多人想幫我理財!」這是知名歌手林俊傑在其社交平台上發布的自我調侃。事情的起因是林俊傑的一次失敗投資,2021年他在Decentraland(基於區塊鏈的元宇宙平台)花費12.3萬美元購買的3塊虛擬地產,目前價值僅為1萬美元左右,浮虧91%。

(林俊傑社交平台截圖)

可能對於非行業相關人士來說,虛擬地產、數字房地產這樣的概念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房地產是不折不扣的有形資產。但從技術角度上來看,元宇宙中基於區塊鏈的房地產對一塊數字土地提供的所有權,與現實房地產相同,甚至更強。一個元宇宙房地產地塊即為一枚NFT,為其持有者提供元宇宙平台上土地所有權的數字證明。

什麼是NFT

上文提到的NFT是什麼呢?Non-Fungible Tokens,不可同質化代幣。簡單地說,NFT是區塊鏈的一個條目,而區塊鏈是類似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數字帳本技術。雖然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主流加密資產也記錄在區塊鏈中,但NFT和它們不同的地方在於:任何一枚NFT代幣都是不可替代且不可分割的。當用戶購買了一枚NFT代幣,這就代表用戶獲得了它不可抹除的所有權記錄和實際資產的使用權。例如,張三購買了一個NFT頭像,這個頭像可以被展示、被複製,但只有張三,才是它的實際擁有者。

(Non-Fungible Tokens網絡概念圖)

從技術層面上看,NFT所提供的數字所有權證明,其不可替代的特有屬性,在無差別複製文件泛濫的網際網路世界中,顯得格外珍貴。尤其是對於一類特定人群,號稱網際網路原住民的Z世代來說,他們本身就有為虛擬資產付費的意願,面對這種「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它,但只有一個人真正擁有它」的唯一性資產,自然會產生極高的認同感。

(編者按:Z世代也被稱為「網生代」「網際網路世代」「數媒土著」等,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這代人一出生就與網絡信息時代無縫對接,受數字信息技術、即時通信設備、智慧型手機產品等影響較大)

(「Z世代」網絡概念圖)

NFT與智慧財產權保護

NFT的這種特性,為智慧財產權保護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推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的建立健全。以數字藏品為例,作為NFT的一種應用形式。數字藏品可以通過運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此類方案,在理論上也能為藝術家作品的版權管理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為藝術作品的推廣和交易提供更加高效的安全保障。如此這般,以「童話大王」鄭淵潔為代表的維權群體的處境,或許將變得不再那麼艱難。「從今天起,我告別商標維權,不再對侵犯我原創的知名文學角色在先權益的673個侵權商標維權」,這樣的告別書,實在是令人不由得扼腕嘆息。

(鄭淵潔告別書)

當然了,NFT的具體應用還只是處於初級階段,要想實現合乎預期的發展,乃至成為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有益補充,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除開自身的合規發展外,通過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信力是關鍵。目前來說,相關領域的立法還有待完善,還是以數字藏品為例,由於沒有發行門檻,導致市場魚龍混雜,去年最多時甚至出現過上千個詐騙平台

風口過後的元宇宙地產

讓我們繼續說回元宇宙地產的話題,元宇宙的概念源自名為《雪崩》的小說,基於元宇宙概念發展起來的元宇宙地產行業,似乎也正在經歷一場「雪崩」。元宇宙地產市場遇冷,昔日那些人頭攢動的虛擬地塊,如今變得門可羅雀。這一場「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好戲,還能接著唱下去嗎,還有可能「起死回生」嗎?機會肯定是有。

(元宇宙平台Decentraland)

當然,不可能是從「炒地」的角度,沒人是傻子,在現實里當房奴,又在元宇宙里當「地奴」。所謂的元宇宙地產炒作,根本邏輯與線下炒地其實一致。簡單來說就是,在低價期購入地塊,然後在高價期賣出。本質上不過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沒人願意接最後一棒的。對於一個新生的行業來說,高昂的市場成交金額、市值的快速增長,其實並不一定是積極的,一個可持續化發展的健康市場可能更為重要。

元宇宙地產的常態化發展,應該是通過跨鏈生態和實際體驗去贏得用戶信賴、市場信任,這才是正解。跨鏈生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各個元宇宙生態孤島之間的互聯互通。現實世界中不同地區的房價,可以通過房管局進行一定程度的調節,那么元宇宙地產的價值也應該通過相互連接的區塊鏈,來完成交互流動的保障。

實際體驗就很好理解了,在元宇宙土地之上創造的體驗,目前較為成熟的主要就是為社交、廣告營銷及娛樂等領域提供服務。無論是個人用戶還是企業品牌,都可以在自己的元宇宙地產上設計專屬的內容體驗,音樂會、藝術展覽、貿易交流、品牌發布會、時裝周等等均能在元宇宙的土地上舉辦。

(某品牌元宇宙發布會現場)

道阻且長的元宇宙

元宇宙的入局者甚多,但成事者寥寥。在一輪又一輪的資本狂歡之後,元宇宙本身所面臨的技術限制、內容體驗等方面的問題依舊存在,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在元宇宙地產最火爆的時期,一塊虛擬土地甚至可以價值數百萬美元,元宇宙地產開發商MetaverseGroup曾以243萬美元(摺合約1549萬元人民幣)的交易價格,創下當時Decentraland的虛擬土地交易紀錄。

要想實現元宇宙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前提是元宇宙需要健康發展。但作為一個集「5G、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區塊鏈、數字貨幣、物聯網、人機互動」等一大批前沿技術於一身的龐然大物,元宇宙的現實是殘酷的。構成元宇宙的基礎技術尚且停留在理論向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技術成熟都還相差甚遠,更不必說基於元宇宙發展地產行業了。這已經不是八字還沒一撇的問題了,而是連毛筆都還在製作,談什麼寫字呀。

(支撐元宇宙的六大技術支柱)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必然是曲折的。當下市場對於元宇宙退熱,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畢竟,除開上文提到的技術困境之外,市場接受、內容生態建設、數據信息安全、政策法規監督等環節的發展,也都是需要時間累積的。對元宇宙的發展還是可以抱有信心的,僅2022年一年,國內共有15個城市頒布了28份元宇宙專項支持政策,這些政策謀劃了至2025年總計8500億元的元宇宙產業規模目標。

結語

未來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未來一定會改變。不論是元宇宙地產、NFT、區塊鏈還是元宇宙這個大概念本身,可以確定一點,在可預見的未來里,它們會在社會生活中占據不小的一塊比重,並且大機率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現實世界和元宇宙的「兩棲生物」。

虛擬地產雪崩,只是元宇宙發展中一次不大不小的擦傷,元宇宙的發展註定是道阻且長的,也註定是行則將至的。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9c853f9ac0ae7e8ac0ab68ce9c6c6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