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收跌,7月進出口成績單出爐,公募規模首超銀行理財!

2023-08-08     格上財富

原標題:A股收跌,7月進出口成績單出爐,公募規模首超銀行理財!

今日市場

今日大盤全天低開後弱勢震盪,三大指數均小幅下跌。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2900隻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989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912億,成交金額跌破8000億。北向資金全天呈凈流出態勢。盤面上,行業板塊漲少跌多,中藥、醫藥商業、貴金屬、文化傳媒、化學製藥板塊漲幅居前,證券、船舶製造、汽車整車、房地產服務、房地產開發板塊跌幅居前。

近期在醫療反腐的風波下,醫藥相關個股股價接連大跌。上周醫藥生物板塊跌幅居首,細分行業中,醫療器械、生物製品和化學製藥跌幅最大,這與此次集中整治明確指向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相關。反腐的壓力下,藥械新品進院速度或將放緩,疊加帶金銷售品種銷量可能下滑,對醫療器械和化學製藥等細分行業影響較大。此次震盪中,大市值股的跌幅高於小市值的股票,其中甚至有一些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超50%的公司。目前來看,醫藥反腐令當下行業氣氛變得緊張。不過醫藥板塊本就屬於一個「反向板塊」,發展前景較好,在回調的時候較為容易成為自己抄底的對象,往往具有逆向投資的特性。從醫藥ETF及醫療ETF今日的走向來看,份額暴增,續刷上市以來最高份額紀錄。接下來,短期來看,市場情緒將會使醫藥板塊繼續震盪一段時間。部分運營不合規的企業確實會在此次醫療反腐行動中被打擊和清退。長期來看,在人口老齡化的加速、14億人口的醫療健康剛需的現實情況下,醫療賽道是一個長坡厚雪的品種,需求並沒有在醫療反腐下有所改變。相反,醫療反腐是行業回歸正常秩序的必由之路,有利於行業長遠健康發展。

截至收盤,今日上證指數收於3260.62點,下跌0.25%,成交額為3558億元;深證成指下跌0.42%,成交額為4431億元;創業板指下跌0.53%。今日兩市上漲個股數量為2010隻,下跌個股數為2998隻。

從風格指數上來看,今日多數風格表現不佳,其中消費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好,成長和金融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弱。近期風格轉換較為明顯。

盤面上,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9個行業上漲,其中醫藥生物,煤炭,基礎化工行業領漲,漲幅分別為0.92%,0.64%,0.49%。房地產,國防軍工,計算機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1.45%,1.16%,1.13%。

資金面上,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出68.1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32.58億元,深股通凈流出35.57億元。近三個月北向資金凈流入435.14億元。俄烏和中美局勢對北向資金邊際影響逐漸縮小,美國通脹走勢和國內經濟狀況最近對北向資金影響較大。

從風險溢價指數來看,風險溢價率在歷史上處於均值+1倍標準差之上時,A股往往處於底部區域。目前風險溢價率為2.98%,低於一倍標準差,萬得全A指數處於爬升階段。風險溢價指數近期震盪,市場情緒回落。後期市場仍有擾動,但下行空間相對可控,建議投資者擇機分批布局。

(註:數據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風險溢價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價比越高;反之,則配置債券的性價比越高)

熱點新聞

新聞一:7月進出口成績單出爐,如何理解?

據海關統計,中國2023年7月進出口總額(以美元計)4829.15億美元,同比下降13.6%,前值為-10.1%,降幅擴大3.5%。其中,出口2817.56億美元,同比下降14.5%,預期下降13.2%,前值下降12.4%,降幅擴大2.1%,降幅超出市場預期;進口2011.59億美元,同比下降12.4%,預期下降5.6%,前值下降6.8%,降幅擴大5.6%;貿易順差806億美元,同比下降19.42%,預期700億美元,前值706.2億美元。

7月我國出口受國外需求放緩影響,出口增速超預期下降;國內投資需求放緩、商品需求恢復不及預期,進口增速降幅超預期進一步擴大。7月以來,歐美經濟增速繼續放緩,未來歐美需求短期或將繼續回落,出口壓力仍存。國內方面經濟復甦放緩,投資需求繼續放緩,商品需求恢復偏慢,進口增速降幅進一步擴大。目前商品外需走弱、內需恢復較慢的局勢導致國內呈衰退式順差的局面。未來隨著歐美經濟有進一步放緩的預期,出口或繼續承壓,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以及新出口增長動能對國內整體出口仍有一定的支撐。而進口由於投資繼續放緩,商品需求恢復偏慢;但隨著進口價格高基數效應逐步下降以及國內政策刺激進一步增強,需求續期提升,預計進口增速有望收窄,但短期凈出口對經濟的拖累仍將存在。

新聞二:公募規模首超銀行理財!折射居民財富結構變遷

一直占據居民理財「C位」的銀行理財規模首度被公募基金超越。截至2023年6月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5.34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為27.69萬億元,公募基金規模實現歷史性首次超越。從類型看,貨幣市場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QDII均為公募基金規模增長貢獻了可觀增量。與2022年底相比,這幾類基金的增幅分別達到9.82%、11.53%、8.86%和9.80%。

拉長時間,從5年維度看,相較於2018年6月末,公募基金資產凈值總規模實現翻倍增長,增幅約1.2倍。其中,封閉式基金5年來凈值總規模增長超4倍;在開放式基金中,QDII、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增幅最高,分別實現了超3.1倍、超2.4倍、超1.9倍的增長。

「這一歷史性的反超反映出居民財富結構的根本性變遷,也是中國基金業迎來黃金髮展期的動力。」一位公募基金高管說,過去20年,普通投資者的理財方式主要依靠投資房地產、定期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等。在中國宏觀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已成為投資者選擇的重要方向,甚至可能會慢慢變成一個主要方向。

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總量提升、結構優化」。在一位公募基金公司總經理看來,公募現在面臨的環境、市場、法律法規、監管都發生較大變化,公募基金尤其是權益類基金的發展前景良好。目前資管行業面臨著由剛兌產品到凈值化產品的轉變,投資者對產品凈值波動有一個適應過程。未來權益類基金會給大多數產品提供基礎收益,包括「固收+」等產品最終收益來源也是權益類資產。權益類基金將成為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資產之一。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表述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格上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689b4194722acb0dd6a24cfca6e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