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震盪分化,中央金融會議在京召開!多位首席深度解讀!

2023-11-01     格上財富

原標題:大盤震盪分化,中央金融會議在京召開!多位首席深度解讀!

今日市場

今日大盤全天震盪分化,滬指高開回落,創業板指探底回升。總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兩市超2700隻個股上漲。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8119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064億。北向資金仍在凈流出。盤面上,食品飲料,傳媒,汽車行業領漲;計算機,房地產,建築材料行業領跌。消息面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我國汽車出口同比增長60%。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1倍,刺激了汽車產業鏈的走強。整體來看,今日市場的高開除了金融會議的原因之外,還有茅台漲價消息的刺激。不過後續白酒板塊並沒有支撐住,高開後回落,大盤今日延續震盪整理的態勢。

截至收盤,今日上證指數收於3023.08點,上漲0.14%,成交額為3471億元;深證成指下跌0.38%,成交額為4648億元;創業板指下跌0.46%。今日兩市上漲個股數量為2777隻,下跌個股數為2282隻。

從風格指數上來看,今日多數風格表現不佳,其中消費風格的個股漲幅最大,成長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弱。近期風格轉換較為明顯。

盤面上,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2個行業上漲,其中食品飲料,傳媒,汽車行業領漲,漲幅分別為2.59%,0.61%,0.60%。計算機,房地產,建築材料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0.96%,0.81%,0.70%。

資金面上,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出20.83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3.62億元,深股通凈流出24.45億元。近三個月北向資金凈流出1740.12億元。俄烏和中美局勢對北向資金邊際影響逐漸縮小,美國通脹走勢和國內經濟狀況最近對北向資金影響較大。

從風險溢價指數來看,風險溢價率在歷史上處於均值+1倍標準差之上時,A股往往處於底部區域。目前風險溢價率為3.24%,接近一倍標準差,萬得全A指數處於底部區域。風險溢價指數近期小幅震盪,後期市場仍有擾動,但下行空間相對可控,建議投資者擇機分批布局。

(註:數據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風險溢價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價比越高;反之,則配置債券的性價比越高)

熱點新聞

新聞一:重磅!23年中央金融會議在京召開!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重要講話中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從全文框架上看,會議包含了中央對金融的定位和戰略布局、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的成果、當前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工作的原則、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金融體制改革、金融監管、金融對外開放、金融風險防範和化解、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等內容。

本次會議由「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級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有何深意?各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首席分析師,深度解讀了此次重磅會議: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本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延續了之前五次金融工作會議對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視之外,重點提出了金融工作的幾個新原則,將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金融工作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短期內有助於提升金融市場信心,活躍資本市場,更好支持擴大內需、穩外貿穩外資,進一步化解風險;中長期有助於支持新興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工作在這兩方面找到新的發力點,標誌著金融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副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建設是根本要義,要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未來將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首提)、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關鍵詞應可概括為「政治性、人民性、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監管、防風險」。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建設金融強國」指引下,金融體系建設目標已由「健康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相比過往會議對於「改革」的側重,首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高質量發展」、「強監管」與「防風險」。

長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毅:此次會議的目標是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本次會議無疑為我國今後5年的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調」。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將有助於將更多資源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產業、科技產業、新興產業集中,進而有效推動實體經濟、推動創新企業發展。

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團隊:伴隨金融創新,我國金融業呈現出一定的綜合經營趨勢。中央金融委員會,是繼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之後的又一次監管協調機制的升級,有望提升監管實效。

國泰君安研究所宏觀董琦團隊: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慎紮實推進。強調吸引海外的長期資本來華展業,並充分利用上海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擴大我國金融影響力。

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郁團隊:短期內貨幣政策轉向的機率較低,在流動性合理充裕、降成本邏輯下,金融機構的負債端成本可能繼續下移,債市未到拐點。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表述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格上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0be812883312997846c95117820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