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堅定的認為,中國的保險就是這不賠,那不賠,並且將自己的想法強行「普及」給別人。
而很多對於這種「凡是很多人說不好,就肯定不好」的病毒式的過期言論,特別信任。同樣的案例讓海哥想到了2003年「非典」那會兒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去「搶鹽」,後來又去「搶板藍根」。
大多數人認為對的,就真的對麼?
有網友問:
每年保險理賠上萬億人民幣,但人們還認為說保險這不賠那不賠?
第一、2018年全國保險行業理賠了多少?
官方公布數據是:12297.87億元人民幣,是2018年保費收入的1/3左右吧。
第二、保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買保險買的就是一份合同,所以,保險賠不賠,原則上來說都是寫在合同上。保險不賠的情況有這些。
1、險種不對導致的拒賠,又叫做「不在保險範圍拒賠」
例如,只買了重疾險,結果被保人小感冒生病,這個屬於醫療險直接報銷,重疾險肯定不賠的。
又例如,很多人曉得有種保險(重疾險)是得了病可以賠幾十萬,但是買的又是低保額的醫療險,結果得個大病只報銷了幾千塊,而不是別人說的那種幾十萬。這就是買了空調當冰箱用。
而出現上述情況,絕對是投保人問題,因為保險業務員肯定希望你買了重疾買醫療,而不是讓你買一樣。同時也說明了,我們投保人自己也要有點兒基本的保險常識,至少知道各種保險是怎麼回事兒。
當然還有種險種不對就是很多人投保時候被忽悠,或者過於關注了各種「理財」,「返還」「分紅」「養老」「教育金」這些險種,不帶有保障功能的險種,結果生個小病,以為是保險都能賠。因此導致的「不在承保範圍內」拒賠。
2、投保告知問題導致的拒賠
這是保險公司拒賠的重點因素。
保險公司業務員因為各種原因,主動或者被動的引導了客戶不如實告知被保人的身體健康。導致出險了保險公司拒賠。
投保人問題,投保人主動故意不說或者根本不知道有健康告知,導致了有意或者無意在投保時候沒有如實告知被保人的情況。
保險公司問題,很多保險公司業務部門在日常培訓中,都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向業務員做了明示或者暗示。目的就是為了快速簽單,特別是保險公司會要求沒有XX日之前交單,有各種獎勵,保險佣金才會屬於當月,都會導致業務員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損害投保人利益。
3、其它拒賠
例如,等待期內出險,合同未生效出險,合同失效期內出險,出險人和被保人不是一個人,偽造出險事故,違法情形下的出險……
第三、遇到了拒賠怎麼辦?
不用懷疑,保險公司不會無緣無故的拒賠。不信,你可以隨便問一個被拒賠了的人,問問他們被拒賠的理由。
保險公司理賠是專門的理賠部門,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是寧願錯誤的拒賠,也不遠胡亂的賠。畢竟,拒賠大家可以通過舉證後重新理賠;而理賠後在說賠錯了,這個責任只有理賠員承擔,或者理賠員部門領導承擔。
假如,你的工作過失導致公司利益受損,是你賠呢?還是公司自己承擔?保險公司理賠如果亂來,損失的不是千八百塊,動輒就是幾千幾萬甚至更大的金額。恐怕理賠員幾輩子也賠不起。
當我們遇到了拒賠,如果你不怕丟臉,你可以到保險公司撒潑。
第二方式就是心平氣和帶上記//者或者律//師朋友,或者自己收集好保險公司該賠的證據,咱們在保險公司理賠部慢慢談。
第三個方式就是通過司法訴訟。海哥之前在【案例說保險】系列文章中,寫了小兩百個案例,保險公司輸官司的幾率95%以上。這種方式就是費時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