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數高開低走,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國內成品油價下半年首次

2023-10-10     格上財富

原標題:三大指數高開低走,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國內成品油價下半年首次

今日市場

今日三大指數高開低走,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3100隻個股下跌。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7747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7億。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出。盤面上,行業板塊漲少跌多,華為概念股持續走強,能源金屬、網際網路服務、半導體板塊漲幅居前,工程建設、醫藥商業、醫療服務、中藥板塊跌幅居前。消息面上,今日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主要是受到了國際原油價格震盪下行的影響。往後看,短期地緣政治影響仍存,市場擔憂石油供應中斷風險,將給予油價一定的支撐,因此下周期國際油價或呈現震盪偏強運行。

截至收盤,今日上證指數收於3075.24點,下跌0.70%,成交額為2936.53億元;深證成指下跌0.56%,成交額為4810.16億元;創業板指下跌0.53%。今日兩市上漲個股數量為1867隻,下跌個股數為3168隻。

從風格指數上來看,今日多數風格表現不佳,其中成長風格的個股上漲,消費和穩定風格的個股表現最弱。近期風格轉換較為明顯。

盤面上,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0個行業上漲,其中電子,計算機,農林牧漁行業領漲,漲幅分別為0.93%,0.73%,0.62%。建築裝飾,建築材料,醫藥生物行業領跌,跌幅分別為3.38%,2.00%,1.74%。

資金面上,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出54.70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47.56億元,深股通凈流出7.14億元。近三個月北向資金凈流出839.01億元。俄烏和中美局勢對北向資金邊際影響逐漸縮小,美國通脹走勢和國內經濟狀況最近對北向資金影響較大。

從風險溢價指數來看,風險溢價率在歷史上處於均值+1倍標準差之上時,A股往往處於底部區域。目前風險溢價率為3.12%,接近一倍標準差,萬得全A指數處於底部階段。風險溢價指數近期震盪,市場情緒回落。後期市場仍有擾動,但下行空間相對可控,建議投資者擇機分批布局。

(註:數據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風險溢價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價比越高;反之,則配置債券的性價比越高)

熱點新聞

新聞一:國內成品油價下半年首次下調!

10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自24時起,國內汽油價格和柴油價格分別下調85元/噸和80元/噸。摺合升價,92號汽油、95號汽油和0號柴油均下調0.07元。

此次調價後,私家車和物流企業用油成本略有下降。以油箱容量為50升的小型私家車計算,車主們加滿一箱油將少花3.5元左右;對滿載50噸的大型物流運輸成本而言,平均每行駛100公里,燃油費用減少2.8元左右。

本次調價是今年第二十次成品油調價,也是油價下半年首次下調。此次調價過後,今年成品油調價將呈現「十漲七跌三擱淺」的格局。

調價周期內,國際原油呈現震盪下行趨勢,國內成品油市場批發價格均呈下跌。汽柴油價格在中秋國慶假期間持續下跌,而節後前期原油深跌利空仍未消化,中下游對市場仍持觀望態度,入市較為謹慎,汽柴油價格跌勢不減。

下一輪成品油調價方向存在分歧。以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水平計算,下一輪成品油調價開局將呈現下調的趨勢。目前來看,國際原油價格呈現高位震盪態勢,空好博弈跡象有所增強,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擱淺的機率較大。短期地緣政治影響仍存,市場擔憂石油供應中斷風險,將給予市場一定支撐。但另一方面,全球經濟運行仍有較大壓力,將會抑制原油價格漲幅,因此下周期國際油價或呈現震盪偏強運行。

按照當前成品油調價周期測算,下一次調價窗口將在10月24日24時開啟。

新聞二:最高法重磅發布!十大要點速覽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十大要點如下:

一是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備案、註冊、年檢、認定、認證、指定、要求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定或變相設定準入障礙。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在政務服務前要求企業自行檢測、檢驗、認證、鑑定、公證或提供證明等。

二是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健全銀行、保險、擔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健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加強涉企信用信息歸集,推廣「信易貸」等服務模式。《意見》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在債券市場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推動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擴大覆蓋面、提升增信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三是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意見》提出,堅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強化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反壟斷執法。未經公平競爭不得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不得限定經營、購買、使用特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

四是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鼓勵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回收資金。堅持精準識別、分類施策,對陷入財務困境但仍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積極適用破產重整、破產和解程序。據介紹,今年1至9月,全國法院受理破產案件19797件,審結11517件,化解債務1.08萬億元,幫助1000多家企業通過重整、和解實現重生。

五是完善拖欠帳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意見》強調,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不得以內部人員變更,履行內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約定情況下以等待竣工驗收批覆、決算審計等為由,拒絕或延遲支付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款項。

六是完善支持政策直達快享機制。加大涉企補貼資金公開力度,接受社會監督。針對民營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機制,推廣告知承諾制,有關部門能夠通過公共數據平台提取的材料,不再要求重複提供。

七是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持續完善政府定價的涉企收費清單制度,進行常態化公示,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暢通涉企違規收費投訴舉報渠道,建立規範的問題線索部門共享和轉辦機制,綜合採取市場監管、行業監管、信用監管等手段實施聯合懲戒,公開曝光違規收費典型案例。

八是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意見》明確,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以及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進一步規範涉產權強制性措施,避免超權限、超範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對不宜查封扣押凍結的經營性涉案財物,《意見》提出,在保證偵查活動正常進行的同時,可以允許有關當事人繼續合理使用,並採取必要的保值保管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偵查辦案對正常辦公和合法生產經營的影響。

九是構建民營企業源頭防範和治理腐敗的體制機制。出台司法解釋,依法加大對民營企業工作人員職務侵占、挪用資金、受賄等腐敗行為的懲處力度。強化民營企業腐敗源頭治理,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嚴格的審計監督體系和財會制度。

十是持續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加大對民營中小微企業原始創新保護力度。嚴格落實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行為保全等制度。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和行政非訴執行快速處理機制,健全智慧財產權法院跨區域管轄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10月10日下午還舉行了《關於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暨涉產權保護再審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林文學在會上表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環境,以審判工作現代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職責和重要使命。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表述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格上研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6b5697b1ce0a05831de2e228a9293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