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客角度來看,越南中部沿海地區的古鎮——會安(Hoi An),風格調性大約相當於中國江南水鄉古鎮的結合體。由於這座古城遍布中式風格的歷史古建築,且來此旅居經商的華人很多,所以不少中國遊客初到此地時,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親近感,仿佛是在國內江浙某水鄉一樣!
1999年12月,會安古鎮因核心城區完整地保留了800多處數百年歷史的傳統建築,從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置身其中時,我驚訝地發現,即使在最殘酷的越南戰爭時期,這座古鎮也沒有遭到戰火的損毀,這在越南來說是相當罕見的情況!
會安古鎮在歷史上,曾是大航海時代東南亞地區兩處最著名的貿易自由港之一(另一處是馬來西亞的馬六甲),也是越南最早的華商匯聚的商埠之地。會安商業最輝煌的時期,幾乎跨越了中國明清兩朝400多年的歷史。這一繁榮盛況,一直延續到了19世紀中葉,隨著當地最主要的秋盆河(Thu Bon river)河道嚴重淤塞,前來交易的商船日益減少,最終繁華了近四個世紀的古老商埠也隨之衰落。
如今的會安雖然不再是東南亞的商埠重地,但隨著「世界遺產」的掛牌,旅遊業發展迅猛,一座保存了500年歷史、擁有800多處古建築的古城鎮,開始向全世界重新亮相!短短几年間,這個安靜了150年的小城再次喧鬧起來了——除了原有數量眾多的法國遊客之外,中國、日本、韓國的旅遊團以及西方各國的旅行者蜂擁而至。
就像我國的麗江古城一樣,越南會安古鎮裡面也沒有機動車,遊客在古鎮里觀光可以步行,也可以租自行車或包一輛人力車代步。遊客進入會安古鎮不用購買大門門票,但如果要進入古鎮里的會館景點參觀,則需要購買12萬越南盾/人(約合36元人民幣左右)的通票。如果你不想參觀任何一處會館,即使進古鎮時有人追著你買票,也完全不用理會。
進入會安古鎮之後,你會看到許多中文商店和飯館的招牌,還有雕刻著中文漢字的景點古蹟,懸掛著中文牌匾的會館,以及聽到各種口音的漢語……你可能在一瞬間誤以為自己穿越回了國內。其實,你完全不用驚訝,在東南亞各國以華人為主的地區,看到中文,聽到漢語都是正常的情況,只是會安古鎮更明顯一些而已。
參觀會安古鎮,你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裡雖然屬於越南的古城鎮,但其建築和街道風格卻沒有明顯越南本土特徵!鎮上的古老民房並不像越南其他地區那麼多又高又窄的「扁樓」,大部分民居古屋反而呈現了中國南方傳統的住宅風格,而沿街、沿河的部分建築則呈現了典型的法式特色。
如果你對會安的歷史有所了解,那麼對這座「沒有本國特色」的越南古鎮就不難理解了,畢竟會安的歷史建築受到過封建時期越南的宗主國——中國明清兩朝,以及後來殖民地時期的法國風格影響。當這兩種外部因素結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如今這座看上去很特別的世界遺產地。
除了中法兩國對會安的風格影響之外,日本文化也能在此地找到存在的證明。在16世紀下半葉,隨著大航海時代的貿易繁榮,大批中國閩粵潮汕地區商人來到會安經商,同一時期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商人也千里迢迢乘船趕來此地參與「貿易大衝浪」,而日本人就是在這個時期,在會安留下了一些歷史遺蹟。
在會安秋盆河一條狹窄的支流上,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五孔廊橋,被當地人稱為「日本橋」。如果不做功課,誰也不會把這座古橋和日本人聯繫起來。16世紀中葉,部分日本人被允許出海進行有限的商貿活動,在當時最熱門的經商目的地就是以中國商人為主的會安。但由於當時的中日兩國勢如水火,所以即使在第三國相遇也無法和諧共處。
為了便於管理外國商人,會安官方便以這條秋盆河支流為界,把中國和日本商人分別安排在了兩岸居住,最終出現了河流兩旁雞犬相聞,卻不相往來的局面。久而久之,日本商人為了促成越來越多繞不開中國商人的大買賣,達成與中國商人進行交往的目的,在16世紀末,日本商人籌集資金建造了這座廊橋(橋長18米),並請官方從中協調、賜名「來遠橋」(取「有朋自由遠方來不亦樂乎」之意)。
後因此橋為日本商人修建,所以當地人俗稱它為「日本橋」。小橋建成後的幾百年里,屢次被毀又屢次重修,現在的橋身為1763年前後的風格,而橋樑本身則為上世紀80年代重建的。
在會安古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日本橋」作為古城鎮里最著名建築代表之一,還驕傲地登上了2萬元面值越南盾的紙幣上。如果將來你有機會去到會安旅遊,不妨掏出印有古橋的越南盾比對一下。
會安古鎮的老城區有一個連通河濱的居民市場,是當地人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在營業時間裡,這個市場非常熱鬧,水果、蔬菜、鮮花、雞鴨魚肉,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在此都可以買到。我發現在此採購的居民里有不少講漢語的人,但他們不是遊客,也不是越南人,而是移民至此或在本地經商的華人,經過多年的融合,他們顯然已經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中。
這座中式風格的古建築是古鎮里的一處會館景點,原為「福建會館」(又名金山寺),最初是由中國福建來此經商者於1697年時集資修建,是當時會安華商的最要聚會場所。現館內供奉有媽祖,建築周身配有龍、麒麟、鳳凰等傳統中國吉祥元素的雕塑、雕刻,整座建築裝飾精美,神像保存完好,如今是會安古鎮裡面最熱門的一處遊客觀光景點。
在會安古鎮里逛街,你會發現秋盆河岸邊才是最熱門的拍照地。在那裡你可以看到許多穿著越南傳統奧黛服裝逛街休閒的當地少女,如果你想要給她們拍照,可以大方一點告訴對方,大多數「奧黛女孩兒」都不會拒絕你,因為就像中國人穿漢服拍照一樣,她們也視奧黛為國服,認為穿奧黛拍照可以充分展示出越南女性的身材之美,會大方地配合外國遊客拍攝;如果你羞於啟齒,那就用長焦段鏡頭去拍也完全可以。
古鎮河邊除了有不少穿奧黛的女孩,也有一些拍攝婚紗照的越南情侶和其他遊客,人們尋找著最美的古鎮和河流角度做背景,以各種誇張的姿勢陶醉在自拍中。
秋盆河上有一些掛著彩色手工燈籠的小木船,船主一邊划船一邊攬客。據說,晚上的河面上會有更多點著五顏六色燈光的小木船來回穿梭,「乘船夜遊秋盆河」也是很多遊客喜歡的一大體驗項目。只可惜,我們當晚並不住在古鎮,只能與它失之交臂了。
根據越南當地導遊的推薦,我們在會安古鎮裡面一個名叫「秘密花園」的越南風味餐廳(Secret Garden Restaurant & Bar)吃了午飯。
對於越南人所謂的「美食餐廳」,我一項沒什麼好感,所以對此行的午飯也沒寄予希望。但真正吃飯的時候,我才發現我錯了。這家越南菜館的飯菜非常好吃,環境也非常優雅,比較具有法式餐廳的情調。另外,價格也不算貴,人均消費24萬越南盾左右(約合72元人民幣)。
從我的遊覽感受來說,這座曾在照片上打動我無數次的寧靜美麗的古鎮,如今已經非常商業化了。自從會安加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後,西方遊客、東南亞遊客和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紛紛湧入這座小鎮,其結果就是古鎮原來的大多數房屋被大批出售(或出租)給商人進行店鋪經營,而這些店鋪幾乎都是服務於觀光遊客。
以前的會安特色手工藝和民俗文化遺產幾乎消失殆盡,僅剩下一大批中國風格的古老建築尚可觀光,與之相對應的是古鎮街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有償表演,紀念品商店,旅遊餐館和人造景點!如果你正打算去會安旅行,還請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