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不丹曾登上過「全球國民幸福指數」的榜單前列,但卻很少有人會去這個「神秘佛國」旅行,原因並不是中國遊客對它沒興趣,而是因為赴不丹旅行的簽證辦理很麻煩。
由於不丹和中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想去不丹旅遊,只能通過不丹政府授權的國內旅行社或者境外合作機構代理旅遊簽證的申請;遊客到了不丹之後,由於交通、路況和旅遊基礎設施差等原因,所以你還得接受另一半不方便的挑戰。
此行我們也是通過泰國與不丹的旅遊合作機構才拿到的簽證,其中各種手續的申請和辦理花費了不少時間,感覺比較折騰人。眾所周知,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區的這個神秘高山王國很少參與國際事務,在各種國際排行榜中(如經濟、文化、旅遊等)也看不到它的名字,他們只是在自娛自樂地悶頭干自己的事情,不問世事。
事實上,不丹一直以來確實在以自己的節奏悄然發展,不丹人選擇現代世界能接受的東西接受,排斥與不丹倫理道德不相符的各種事物。
在不丹旅行時,我感覺有時候自己就像身處二三百年前的環境中,但優惠突被拉回到21世紀。例如,一位寺廟門口打盹兒曬太陽的僧人可能會突然從它的長袍衣袖裡掏出一部iPhone 11接電話、刷新聞……不丹就是這麼一個充滿矛盾又讓人捉摸不透的地方。
記得第一次去不丹時,飛機還沒落地廷布(不丹首都)就吃了一個下馬威。當飛機下降的過程中,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山區氣流影響,導致機身劇烈顛簸。當時我們遇到了幾波非常強烈的氣流,感覺飛機就像無人駕駛一樣,上躥下跳的非常不穩定。不誇張地說,當時真有點要墜機的感覺。雖然空乘通過廣播反覆提醒大家注意,但還是有一些外國遊客被嚇得哇哇大叫。
我到過世界上很多城市,但當不丹皇家航空的飛機艙門打開之後,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地方——眼前是兩側聳立著高山、中間一條縱深的山谷地形。河谷中間全是油綠綠的農田和清澈的河水,兩側的山上遍布深綠色森林。深吸一口氣,呼吸中感受不到任何雜質,全是樹林的味道。
在不丹各地旅行,你很少能看到平坦筆直的公路,幾乎所有的道路都伴隨著險峻的山坡。幹線公路都是沿著山谷蜿蜒二建,汽車不時地還要下穿橋樑,上穿隧道。在不少幹線公路和景點間的結合部區域,還有不少未鋪裝的砂石路。
不喜歡坐車,只喜歡開車的我,被沒完沒了的迴旋公路搖晃得頭暈腦脹,噁心想吐。為了緩解沉悶的氣氛,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不丹導遊開始給大家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
不丹是個純粹的農業國家,國土面積僅有3.8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兩個北京市的面積),人口也不多,80萬而已,全國沒有重工業,說得上的輕工業也屈指可數。
可以說不丹的經濟很不發達,人均GDP僅僅3360美元(不及甘肅省的一半)。但是,不丹卻有充分的理由稱之為「世界上最環保的國家之一」!
「最環保的國家」並非空穴來風的說法。據不丹導遊說,不丹的森林覆蓋率占國土總面積的72%,每年大約可以通過森林植被吸收600萬噸二氧化碳,而全國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則在150萬噸上下。看看,不丹簡直就是喜馬拉雅山上的天然凈化器!
事實上,不丹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的一個「負碳排放國家」!除了碳排放水平讓人驚訝之外,不丹如今的糧食生產也是100%有機的,據說到了2030年前後,他們的環保發展目標是——年度零廢物產出!
導遊所說的一系列環保數據,讓我們全車外國人都深感震撼。小小的不丹王國,敢於犧牲(或無奈而為)重要的工業和經濟發展來換取環境保護。
無疑,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有損國家發展大計和民生質量,也必然會阻礙全社會向現代化國家過渡的步伐。這究竟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倒退呢?
當然,在我國現行各個大中城市都在推行垃圾分類,廢物回收、環境保護的政策下,能源的妥善處理利大於弊。在不丹,無論是生活在城市,還是生活在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比較注重污水處理,注重節約能源,日常的廢物會特別分類,以便回收再利用。例如,不丹農村人家的廚房產出的廚餘垃圾,並不是直接扔進分類垃圾桶,而是用來堆肥,或當作動物飼料使用。
不丹首都——廷布
不丹首都廷布坐落在一處開闊美麗的山谷中,城市的街道和建築呈現著濃濃的宗教風格(受藏傳佛教和印度教的影響),即使看上去很高檔的酒店,也多呈現木結構的窗戶和帶有檐的房頂,屬於傳統風格的設計。
隨著這幾年廷布城區的交通流量增加,據說從今年開始,全城將會安裝交通信號燈——廷布可能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國家首都!
長期以來,不丹外交施行自我孤立的國策,對於國際決策很少參與,從執政層到普通百姓都具有典型的與世無爭心態,而對內的經濟發展則鼓勵自主化,嚴格限制外國投資。即使有境外投資項目進來,也必須符合不丹的國策條款,其限制外國項目的主要根據在於保護環境和民族傳統文化!
導遊說,不丹全國最大的工業部門是水力發電。他們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喜馬拉雅山融水形成的河流來發電,並把電力出口到鄰國印度賺取外匯;農業生產則依然是壓倒一切的主要產業,也是九成不丹人的日常工作(不丹三大農作物是玉米、水稻和辣椒)。
旅遊業這幾年在外國投資項目中最火,這也是不丹人最願意引入外資的行業,可是不丹卻不注重速度和量級,只是刻意奉行「小批量,高價值」的旅遊政策,所以「小團隊,深度游」是最近幾年不丹一直採取的核心方向。大多數入境遊客也只能被動接受這種既不靈活又高成本的玩法(同時限制獨行遊客)。所以,你在不丹旅遊時很少看到10人以上的旅遊團或者大媽購物旅遊團,最多看到的是歐美、日韓和東南亞地區的年輕遊客。
雖然「國策」限制了一切,但用導遊的話說,遊客人數的限制和奇奇怪怪的政策,有助於保護不丹獨特的人文氛圍和自然環境,防止不丹與其他國家同質化,從而繼續保持神秘雪山王國「與世隔絕」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