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壩上最後一批賞秋遊客,錯開旅遊旺季,看別人無緣得見的好風景

2019-11-02   福大人愛旅行


機緣巧合,原計劃9月下旬去一趟烏蘭布統草原,那時的壩上草原紅黃交錯,光影斑駁,是一年當中風景最美的時候。但是,到了臨出發時卻硬是被客戶拉著去乾了別的事。這一耽擱就是一個月,眼瞅著已近10月下旬,不知壩上是不是已到處枯黃一片。

​雖然此時已過了壩上草原的賞秋旺季,但心有不甘的我們,最終還是決定冒險一試。畢竟大城市裡的風景永遠離不開高樓大廈,茫茫人海和滾滾的車流。春夏秋冬的季節交替在城裡最多只能以氣溫的增減來劃分,即使已近深秋,城裡也讓人找不到那種天高雲淡、萬物絢爛的好情境。

​從北京出發,一路向北直奔壩上方向,直到出了北京市界也沒有遇到堵車,看來我們真的錯過了傳統賞秋時機。沿途低海拔的山色已然燦爛過了頭,不知道到了海拔一千五六百米的高海拔壩上還能不能看到期待中的秋韻。心裡雖然擔心,但腳下不敢猶豫,不知不覺油門踩得更深了。

​此行的目的地在木蘭圍場到烏蘭布統區域,也就是大清帝國康、雍、乾等歷代皇帝每年秋季都會來此狩獵和接見北方游牧民族、共商國是的那個範圍(史稱「木蘭秋獮」)。這裡是北京周邊草原過渡到山地區域的最佳觀秋勝地。

​每年9月中旬到國慶黃金周期間是壩上熱度最高的賞秋旅遊時機,不分平日、假日,每天遊客如潮,高峰期間壩上草原軍馬場小鎮一房難求。此時過去,我們倒不擔心賓館客房被人訂光,而是實在害怕當地的酒店是否還在營業中,畢竟這個時候幾乎沒有什麼遊客去壩上了,酒店賓館也都相繼進入關門歇業狀態了。

​從北京到烏蘭布統草原一共450多公里路,大部分路段是高速路,幾個人換著開倒也走得輕鬆。

​當汽車駛入御道口的二級路之後,蕭瑟的大草原氣息撲面而來——略顯枯黃的草原一眼看不到頭,路邊焦黃色的樹叢黃葉不斷飄落下來,汽車駛過的路面,雜草枯葉跟著隨風翻飛。說實話,當時我的內心充滿了擔憂,而且對後面的風景也越來越不抱希望。

​但隨著越來越接近紅山軍馬場,四周的風景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山川之間的白樺樹林越來越多,樹葉非但沒有落光,反而明黃鮮艷,路邊起伏的沙丘越來越密集,間或還有陽光照耀下呈現深藍色的小泡子(湖泊),很美。

​隨著從林區到草原的過渡,連綿的山峰逐漸消失,平緩起伏的小丘越來越多,視野也逐漸開闊。天色依然澄澈,原本枯黃的草原在柔和陽光的照耀下也有點好看起來了。當地人的馬群在小丘和山麓間時隱時現。

​此時此刻,除了我們自己,再沒有一位遊客,這份大自然的賜予,我們可以獨享了!

​烏蘭布統草原與更北邊的錫林郭勒盟草原不太一樣,這裡不僅有開闊的草原地貌,還有沙地、沙丘,以及一叢叢一簇簇的白樺林。小山丘之間可以看到圓潤舒服的曲線,山丘之間或草原,或水泡,或樹林,似乎更符合稀樹草原的地貌,與東非大草原的特點有點類似。但與非洲草原的不同之處是這裡沒有那麼多野生動物,只有牛羊馬群。

​透過汽車天窗,我看到了天空中被夕陽照射得金光燦燦的雲彩,一切都是那麼的寧靜與和諧。此時此刻,車、景、人完美地融入了這幅美麗的畫卷。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天人合一的意境吧。

​路邊不遠有一處大的草原凹地,那是當地一大明星景點,名曰:將軍泡子。早在1690年,漠北準噶爾汗國數萬騎兵來犯,康熙皇帝率軍御駕親征,雙方在此以大炮互轟三日,數萬炮彈落在了草原上,遂形成一處大槽坑,史稱「烏蘭布統之戰」。此戰,終以大清完勝告終。炮轟後的草原戰場經過三百年的時光,如今已成了一處風景優美的大湖。這裡也是遊客們秋遊賞景或是騎馬休閒的必到之地。此時,因過了旺季,並不見遊客雲集的場面,騎馬的價格也較旺季時低了一倍多。

​當太陽即將陷入西邊的大山里時,雖然沒有風,但氣溫還是直線下降了,即使我們把帶來的厚衣服都穿上,也沒覺得暖和。畢竟1500米的海拔落差和北京比起來氣溫要低了9度左右(此時體感也就零上幾度而已)。在景區一位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我們終於解找到了當晚的住宿地——住在軍馬場小鎮最後一個計劃關門歇業的賓館。據賓館老闆說,我們幾個是他家今年賞秋季節的最後一波遊客,等我們離開後就關門歇業。

​壩上草原烏蘭布統,每年的6月~9月下旬是讓遊客最舒服的避暑和賞秋旺季,而此時的壩上完全有別於夏天時的水草肥沃和入秋時的奼紫嫣紅,我們所看到的,則是一幅秋草滿山,遍野金黃,霜林浸染的深秋草原景象。

​尤其是山丘和草甸之間那一片片金黃色的白樺林,像極了歐洲宮廷裡面掛的油畫,充滿詩情畫意,更讓人既愛慕又傷感。如果不是晚來了這一個月,恐怕我們很難看到這麼特別的景象。

​任何一次缺少美食的旅行,都是不完美的。在忙碌了兩天,把影視基地、公主湖、將軍泡子、五彩山、蛤蟆壩和盤龍峽谷的拍攝工作統統完成之後,我們特意交待賓館後廚幫忙安排一餐炭火烤羊腿。觥籌交錯間,終於為這次姍姍來遲卻沒有錯過最美風景的旅行,划上了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