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古人遺蹟,走終南捷徑!重陽日登終南第一山

2019-10-12   福大人愛旅行

重陽節,為了尋找茱萸(我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初九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戴茱萸的布袋),我來到西安鄠邑區的紫閣峪,在紫閣道上登高爬山五個小時。當時整個西安地區大霧,籠罩在終南山紫閣峪這一帶的大霧該叫「雲」了。

​自古以來,此地的美景就為紫閣山贏得「終南第一山」的美譽(紫閣峰,海拔2150米)。無論是在雲里還是在霧裡,看紫閣峪的風景都比在秋高氣爽的時候來這裡差得多。即便今天古來一路雲霧瀰漫,但我還是滿心歡喜和感動。

​漢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的張良就曾在紫閣山(當時的名字是紫蓋山)的無量洞和張良洞裡隱居。到了唐代,同樣有許多高僧和文人曾在紫閣峪修行。因為名士薈萃於此,唐代皇帝就常派人來此地求賢。在長安一些謀官的人也就搬來此地置地建宅,希望沾上隱士的名聲,被皇帝羅致。因此,「終南捷徑」就成了取笑謀些官員到此「曲線入仕」的一個名詞了。我來晚了一千三百年,沒當成官。出峪的時候依舊一介布衣。李白有詩《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巘?」

此詩既出,人們就開始把這裡的紫蓋山改稱為紫閣山了,紫閣峪也因此得名。

​紫閣峪一些狹窄山道的一側是人工鑿出的尖銳突出的花崗岩,當地人稱這樣的山壁為「老虎嘴」,而另外一側全是深淵。單從老虎嘴上完全看不出歲月的痕跡,這是因為花崗岩很難被風化的緣故。

​現在距離唐代已有一千三百年了,長安完全變了樣。然而,這裡的山道和花崗岩的老虎嘴卻似乎一點兒沒變。走在似乎永恆的紫閣道上,讓我覺得仿佛隨時能邂逅在這裡住過的王維、李白、杜甫、韋應物、岑參、賈島、張籍和白居易。他們在紫閣峪里的逸事和寫下的傳世之詩,也在我的腦海里點起了一圈圈漣漪。

​那麼些來此結廬的隱士們的小茅屋沒留下一點兒痕跡,即使考究一些的房屋,也早都化成了泥土。留下來的是豪宅前院用花崗岩砌成的石垣。

​歷史上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為官清廉,一生拮据,平時的經濟條件差了些,推測這裡沒有他的居所;據說李白和張籍的手頭比較寬鬆一些,感覺即使這些殘垣不是他們從前的宅院,也可能是他們盤桓之處。

​我踏上了石階,走進了已經消失了的先人書齋,從不存在的窗口向外望著對山。這就是人們祝頌「壽比南山」的終南山了!先人經營的大宅第早已化成了氣,化成了土,而永恆不變的只有終南山。

​紫閣峪里有多處摩崖石刻,若從字體來看,貌似是漢代以後刻上去的。路旁斜倒著一些刻有字句的大石頭。不知它們在什麼時候從岩壁脫落的,也不知道還有哪些大石塊會在未來的千年里陸續從岩壁上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