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止於此,海始於斯:從波爾圖到羅卡角,奔馳在歐洲陸地最西端

2019-10-31   福大人愛旅行

曾因老國王去世而抑鬱而亡的十六世紀最偉大文學家,有著「葡萄牙屈原」和「葡國國父」之稱的愛國主義詩人路易·德·卡蒙斯(Luís de Camões)曾在這片熱土上寫下過著名詩句——「陸至此而盡,海自此而始」。

​這位葡萄牙詩人所讚美的地方正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里斯本以西的岬角之地——辛特拉(Sintra)。

​此行,我們將循著大詩人的讚美詩,從葡萄牙濱海城市波爾圖啟程,開車沿著北大西洋東岸一路南去,最終抵達辛特拉的著名海角——羅卡角,親眼見識一下大文學家眼中最美的風景。

​波爾圖(Porto)是葡萄牙北部沿海地區的一座港城,在葡語裡的發音是[ˈpoɾtu]。城裡有26萬多常住居民,而其周圍的大波爾圖地區卻住了一百多萬市民,此地也是葡萄牙的第二大都會區,其市中心就位於杜羅河(Douro River)出大西洋的河口處。

​波爾圖最初是希臘人的地盤,但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時易手羅馬帝國,由於當地常年溫暖、濕潤,於是羅馬人就給它取名叫「Portus Cale」,溫暖的港口(「Portus」就是現代英語裡的Port-港口)。有人說拉丁語裡的Portus Cale在希臘語裡是「美麗的港口」,這個名字應該是希臘人給起的,這裡不必過度爭論。後世的Portugal(葡萄牙)這個詞一定是從拉丁語Portus Cale演化而來的,這個應該沒什麼爭議。

​舉世聞名的「波特紅葡萄酒」就產自於這個地區。在十五世紀時,葡萄牙人來到我國的廣州要求通商,船員們自稱是Portuguese,用粵語音譯後大致就成了「葡萄牙」。那時的中國廣東老鄉很可能沒想到,這船老外的老家真的盛產葡萄。

​其實除了葡萄,波爾圖也產橘子。在葡萄牙吃著名的烤乳豬時,你會發現盤子上一定會放上切了片的橘子,而歐洲許多國家語言里的「橘子」這個詞也都衍生於此。例如:保加利亞語的橘子叫portokal,希臘語的橘子叫portakali,羅馬利亞語的橘子叫portocală,喬治亞語的橘子叫phortokhali,義大利的拿波里方言橘子叫portogallo,突厥語裡的橘子叫portakal,阿拉伯語裡的橘子叫al-burtugal,波斯語裡的橘子叫porteghal……您別以為我是語言通,能懂這麼多語言,其實我全是從導遊那裡學來的。聽完基本就忘,虧著當時做了記錄,否則根本寫不出來這些名字!

​小城波爾圖很美,沒有快節奏商業城市那麼冷冰冰的感覺,當地的生活節奏比較慢,遊客特別適合在老城區那邊走走逛逛。我們在波爾圖開車邊走邊玩,最後繞丟了兩個多小時!因急著找路,後來就沒拍到太多照片,是個比較丟人的事。下次再來,肯定要多待一些時候,好好喝喝著名的波特紅酒。

​沿著北大西洋海岸公路向南60多公里,就是葡萄牙的另一座漂亮小城——阿維羅(Aveiro)。據說,這座城市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從它名字字面上理解,是「小鳥們棲息的地方」,不過當我們的汽車越靠近城區時,看到的沼澤地區越多,進而各種各樣的鳥兒也更多了。

​在阿維羅的市內有幾條運河,縱橫交錯,所以小城也有「葡國威尼斯」的美名。站在運河邊上,可以看到船家正載著遊客可著運河來來回回地巡遊觀光,遊客則不停舉著相機、手機對著運河兩岸拍照。

​小城裡有個阿維羅博物館(Aveiro Museum)規模不小,裡面還有一座540多年歷史的「耶穌修女院」(Convent of Jesus)。據說,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1432-1481年)的女兒喬安娜就長期住在這處修女院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有趣的是,喬安娜公主雖然一生里都住在這裡,但連一天修女也沒當過,更奇葩的是,當她死後羅馬教宗竟然還送了她一個神聖、有福的「Blessed」頭銜。在天主教里,誰要是死後得了教宗給的「Blessed」頭銜,據說就能在天堂里跟上帝說得上話,能為還活在世上的人當說客。雖然這頭銜夠不上天主教里「聖人」的資格,但實際卻很受人尊敬。當時的葡萄牙人乾脆就稱她為「聖喬安娜」,這就跟咱們平時管副部長、副局長、副處長,一律喊部長、局長、處長是一樣的道理。

​我問了當地人,喬安娜沒當成修女的原因。據說是她有「要務在身」,不能和修女們一樣發誓當天主的新娘。他爸爸在位的時候曾為她介紹過幾樁親事,但最終都沒成。其中一位新郞候選人小喬安娜9歲。要是真結了婚,葡萄牙的國土安全就更有保障了;最後一門親事是要她給英國國王填房。親事雖然說成了,可惜英王沒福氣,在戰事中陣亡了。喬安娜也只得耗在修女院裡直到老死了。成殮她的棺槨鑲滿了寶石,至今還放在修女院裡。

​在阿維羅簡單停留了一天,我們驅車南下辛特拉。距離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北30公里,有一座名叫佩納宮(Palacio da Pena)的城堡,那裡被稱為是「歐洲最浪漫的宮殿」!據說,在中古時期,曾有人聲稱在辛特拉地區的佩納山上親眼見到了聖母瑪利亞!此事已經傳開,震動八方,這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於是,國王下令在山頂上建造一處小教堂獻給佩納聖母。

​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伉儷就曾經來此朝聖,繼位的後世國王也相繼來此,下令再增建一個修道院送給苦修的僧侶們。但新建成後的修道院規模太小,只能擠進十八位修道士。到了18世紀,修道院又是遭雷劈又是遇地震,結果沒多久,修道院全毀了。

​1838年時,葡萄牙女王的丈夫費迪南德買下了這裡以及附近的幾個山頭,又於1842-1854年,蓋了這座羅曼蒂克式的皇宮(離宮)。女王瑪利亞和王夫費迪南德商量之後,決定把這座皇宮打造成歐洲最浪漫的城堡,於是,佩納宮就出現了多種建築風格的大雜燴特徵,兼具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摩爾式、曼努埃爾式風格,1995年時還被評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如今,佩納宮已經成了遊客們的觀光聖地。它也是葡國接待國賓的地方,有點類似於咱們北京的釣魚台國賓館。

​距離佩納宮不到20公里就是北大西洋的海岸,當地有個著名的岩岬——羅卡角(Cape Roca),一年四季總能吸引許多具有浪漫情懷的各國遊客。羅卡角不僅是葡萄牙的領土最西端,同時也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

​十六世紀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路易·德·卡蒙斯就是遊覽此地之後寫下了著名讚美詩句——「陸至此而盡,海自此而始」。

​1772年時,葡萄牙在此豎起了一座燈塔,警告此處水裡多岩石,來往船舶應迴避!在過去的240多年裡,途經此水域的葡萄牙水手在海上一看到這個高出海面140米的岩岬和燈塔,就知道快到國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