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辣妙美食與耒陽的三國往事

2020-08-29     大羅言酒

原標題:湖南的辣妙美食與耒陽的三國往事

先秦時代湖南大部為三苗,百濮,揚越。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而湖南省之名最早源於唐湖南觀察使,又稱湖南道,但是道府在衡陽。

後宋荊湖南路州府在長沙,清1664年湖廣行省南北分治,依洞庭湖為界北為湖北行省,南為湖南行省。因其境內有湘江,而被稱為「三湘」還因秦置湘縣,晉設湘州。因此湖南省簡稱「湘」。

簡單介紹了湖南的歷史之後,再來看看湖南那些全國聞名的美食佳肴。湖南人喜歡吃辣,並且用料廣泛,品種多樣,注重香辣、香鮮、軟嫩的感覺,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

組庵魚

翅組庵魚翅又叫紅煨魚翅,是湖南的傳統名菜。此菜顏色淡黃、汁明油亮、軟糯柔滑、鮮鹹味美、醇香適口。組庵魚翅用料講究,製作獨特。此菜味道醇厚,魚翅糯軟,營養豐富,實為菜中珍品。

臭豆腐

湖南臭豆腐產品,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臭豆腐。從顏色,氣味上來比較,長沙的臭豆腐可謂是非常貼合「臭豆腐」三字。黑乎的顏色,初聞怪異的氣味。其實,外酥里嫩,清香可口,奇特誘人、亦臭亦香,做工精細,口味極佳。

糖油粑粑

長沙市的地方傳統名吃,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但其製造工藝精細講究,有特殊的製造過程。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眾的厚愛,成為民間長吃不厭的小吃。

血粑

血粑是用鴨血跟糯米混合,蒸熟而成,鄉野食品,造型比較粗狂,市面上有多種形狀,以長條形和這種方形居多,它本身就是熟的,所以烹飪的時候主要是調味,食用的時候先切片,再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煎、或炒、或燜都可以,湘西還有一道名菜「血粑鴨」,便是血粑和鴨子一起燒制而成,味道獨特,好吃。

唆螺

又名「喝螺」,製法為:選大小均勻之田螺或石螺置於清水盆中,滴茶油小許,使之吐 出雜質污物。二、三天後,用冷水洗凈,將瘦豬肉泥摻水拌勻,倒入盆中,使螺飽食,再鉗去螺尾,加鹽少許反覆搓洗乾淨,置炒鍋內旺火翻炒, 待水分稍干,加茶油再炒,至香味四溢,螺口掩皮脫落,再加鹽和紹酒復炒,起鍋後,與生薑、辣椒、醬油。蔥蒜、味精等佐料一道入骨清湯鍋中 蓋煮。

食時舀出,手持將螺口對住嘴,吸氣唆(喝)取,螺肉即人,故名「唆(喝)螺」。本品湯鮮味美,清香脆嫩,清火開胃,爽口宜人。

炎陵釀豆腐

釀豆腐,是客家的常見小吃。製作時,把豆腐斜切成約一寸見方的三角塊,投入油鍋中炸一會,取出瀝干,再切開,在裡面放入調有糯米、大蒜、五香、辣椒粉等拌成的半熟佐料,吃時再撒上些胡椒麵、蔥花,味道尤為鮮美。

口味蝦

雖然口味蝦不是湖南的獨家美食,但是湖南人特別會吃小龍蝦,麻辣小龍蝦在夏天依然成為了湖南街頭的一道風景線,男女老少要幾瓶啤酒,吃的滿口紅油,辣的渾身冒汗,此時此刻很多人也不顧及自己的形象,口味蝦口味辣鮮香,色澤紅亮,質地滑嫩,滋味香辣。

常德火鍋

常德人愛吃火鍋,因此常德火鍋也特別有名,在常德,無論是大小宴會,還是好友聚會,不管是在滴水成冰的嚴冬,還是在炎炎烈日,餐床上總少不了三兩個火鍋,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喝著美味的啤酒,十分愜意。

常德火鍋名氣雖不大,但口味不錯,與重慶火鍋相比,有著自己特色,重慶火鍋口味麻、辣,而常德火鍋講求口味多樣化,既有清淡的魚頭火鍋、青菜火鍋等,還有濃味的啤酒鴨火鍋、牛肉火鍋等,每次吃火鍋時,先吃上幾塊主料,然後在澆上少許油湯伴飯吃,那簡直是人間美食一絕。

眾所周知,湖南的歷史悠久,在各地都流傳著許多的歷史故事,比如三國時代的耒陽縣。耒陽縣壇下鄉有座名叫蔡下仙的高山,山下古道是耒陽通往桂陽等地的必經要路,古道兩邊山勢險要,易守難攻,當時,是兵家必爭之地。

相傳,有一次司馬懿帶兵把張飛人馬包圍在蔡下仙山上,並多次擂鼓攻山,無法拿下山頭,就用重兵圍困,截斷水糧,想叫張飛等人死在山上。張飛多日不見司馬懿攻山,也不見圍兵撤除,知道不妙。便將計就計,令手下人從蔡下仙西南山坳里的款皮塘,撈來了一條十多斤重的活鯉魚,將魚從石壁上滾下山去。司馬懿見圍困多日仍有大活魚,想必山上水糧充足,無法困死張飛。果然中計下令將人馬撤走了。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fxxOXQBd8y1i3sJ5v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