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大地上,可以說是北有糧倉,南有魚場,西有林棉,東有果園,為遼寧人的飲食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瀋陽回頭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姓金的一家人在瀋陽北門裡開設燒餅鋪謀生。此後,這種食品一時名聲大振,官民爭相購買,生意日趨興隆,故而取名「回頭」。
馬家燒賣
馬家燒賣享譽瀋陽地區。由於馬家燒賣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所以深受群眾歡迎。馬家燒賣的獨到之處在於用開水燙麵,柔軟筋道,用大米粉做補面,鬆散不粘,選用牛的三叉、紫蓋、腰窩油等三個部位做餡,鮮嫩醇香。
紅梅魚肚
這道美食以魚肚為主要材料,配之以蝦肉,豬肉,香菇,蝦黃,青菜等。清淡鮮嫩,營養豐富。這道美食在本溪有很長時間的歷史,可以說這道美食是遼寧本溪人最為驕傲的美食。
錦州什錦小菜
錦州什錦小菜主要以小黃瓜、油椒、豇豆、芹菜、苤藍、茄包、芸豆、地梨、薑絲、杏仁等十種新鮮蔬菜與蝦油配製腌成。成品鮮嫩翠綠,味道鮮香,清脆適口,色香味俱全。
白肉血腸
白肉血腸,是從古代帝王及族長祭祀所用祭品演變而來。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儀注篇》記載,滿族長期以來信仰薩滿教,祭祀過程中,以豬為犧牲。每逢宮廷舉行祭祀時「司俎太監等舁(即抬)一豬入門,置炕沿下,首向西。
司俎滿注入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首,司俎滿洲執豬耳,司祝灌酒於豬耳內……豬去息後,去其皮,按節解開,煮於大鍋內,……皇帝、皇后親詣行禮……,神肉前叩頭畢,撤下祭肉,不令出戶,盛於盤內,於長桌前,按次陳列。皇帝、皇后受胙,或率王公大臣等食肉。」這種肉叫「福肉」即「白肉」。
貽貝
大連人稱貽貝為「海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高,素有「海中雞蛋」之稱,加工成海紅干,即「淡菜」,淡菜味咸,不及鮮海紅鮮美,且口感差,但對內地居民來說,能品嘗到這種海物,也算是有口福。冷凍貽貝串口感爽嫩,味甜酸、微辣,為佐酒佳品,亦是美味小食品。
遼寧除了東北風味的美食,酒文化也是出名的豪邁,很多喝酒文化讓人瞠目結舌,例如帶著一杯酒的量喝,會被看不起、酒桌不分男女等等。
遼寧人愛酒,但並不挑剔。關係親近的、經濟條件一般的,親朋好友請到家裡,弄幾個炒菜,嘮嘮嗑,酒水大都是地產的中低檔酒甚至土製小燒;條件好的要面子的,去有模有樣的館子,點上百元以內的中檔白酒,一頓酣暢淋漓的大喝;商業宴請酒水多採用地產的百元以上的地產酒或者更高檔次幾百、上千一瓶的傳統名酒。
可能是歷史因素和飲食習慣的問題,遼寧人喝酒注重下酒菜的搭配,葷素和冷熱拼盤等,但對酒水品牌就不太重視,工薪消費者,只要口感適合,至於哪個企業生產的就不那麼關心了,而且常常更換酒的品牌。
在遼寧,因為酒無處不在,聚會頻繁,人數不定,所以形成了很有趣的飲用規律:小聚會時消費者喜歡喝50度以上高度的白酒,感覺夠味兒過癮;而大聚會因為敬酒多,往往喝得很多,很難控制酒量,於是就青睞38~42度的低度酒。
獨特的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暫的氣候造就了東北地區巨大的白酒市場,遼寧作為東北三省之一自然也是白酒企業的必爭之地,國內歷來有「不到東北不知道酒量太小」的民間說法,就連國外的高度烈酒在東北也都是一口乾掉的常見喝法,可見其飲酒之風。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Bt1onMBLq-Ct6CZ6E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