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千年古城,而對於江蘇而言,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像蘇州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畢竟人家的名氣在那裡擺著,不過,今天在這裡卻要介紹另一座古城,它之名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有「到水邊的高地」的意思,這就是如皋。
「如皋」之名可追溯到《禮記》的木牘和《左傳》的竹簡。據《太平寰宇記》載:「縣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縣因以為名。」 如今的如皋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北翼,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是世界六大長壽鄉之一,這裡的人們不僅注重鍛鍊,吃也有自己的名堂。說起如皋美食,恐怕是要滔滔不絕好幾晚。
薑絲肉
神探李昌鈺向如皋父老鄉親問好時候曾說過:「我叫李昌鈺,如皋人,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中秋節,我最思念母親,最懷念她老人家燒的薑絲肉……」
白蘿蔔
如皋白蘿蔔在如皋的地位,就如同烤鴨在北京,水煮魚在四川,熱乾麵在武漢一樣。這裡的白蘿蔔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千餘年,品質優良,且製作的蘿蔔乾久負盛名哦。
黃橋燒餅
黃橋燒餅,一般有兩種口味的,一種是甜味,一種是鹹味。它的做法是很講究的以上等肉鬆作為餡料而製作。做出來的燒餅是色澤金黃,香酥可口,不油不膩,適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後來在03年的時候,還榮獲了「中華民族小吃」的稱號,04年的時候榮獲了「江蘇食品博覽會金獎」。真的是榮譽感滿滿啊!
如皋董糖
董糖是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的愛妾董小宛親制而成,屬於蘇式糕點。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鬆香甜,食之口齒留香,可干食之,亦可沖泡即飲,有滋陰補血之功能,300 餘年來譽滿大江南北。
盤水面
喜歡吃麵食的朋友絕不能錯過盤水面。面下入沸水後煮片刻即撈起,放入一個涼水盆里過一下,再撈起投入沸水鍋中汆個兩三下。將盛有麵條的笊籬順勢一甩,瀝去水,這一過程稱為「過橋」,這種面吃起來滑爽,不粘糊。蓋澆內容也很豐富,韭菜肉絲、雪菜肉絲、芹菜肉絲、青椒肉絲等等,根據喜好擇而選之。
肉渣
肉渣,其實就是將鮮豬肉放在油中熬,除去油水後,剩下的精華也就是肉渣了,我想對於想要減肥的妹子一定是個不錯的選擇。它不僅可以直接干吃,越吃越帶勁,越嚼越香,根本停不下來。還可以做菜,和白菜青菜一起紅燒都是可以的。
蟹黃包
剛出籠的蟹黃包,猶如一朵朵飽滿圓潤、黃白相間、含苞欲放的金菊。每日早晨直勾勾引誘著如皋人肚子裡的饞蟲,一籠一籠地熱氣騰騰端出。「輕輕地用筷提,慢慢地碟中移;先開天窗,後吸餡湯。」晶瑩的皮兒里包著滿滿的一腔蟹黃,佐以姜醋細細品味,蟹肉滑嫩,蟹油鮮美,別有一番美味流連於齒頰,綻放於舌尖。
黑塌菜燒粉絲
如皋黑塌菜,株型平展,塌地生長,經霜凍後味甜鮮美、質地柔嫩、清香爽口。在如皋,黑塌菜的吃法有很多,可炒食,也可做湯,還可以涼拌,清炒香氣撲鼻、鮮美肥嫩,燉湯湯色晶瑩透亮、宛如碧翠,是如皋長壽老人冬天飯桌必不可少的佳肴。
老爐燒餅
一個圓圓胖胖的老爐,中間部分掏空,底部炭火燃燒,周邊貼上燒餅,圍成好看的一圈圈。高溫烘焙的麵餅千層酥軟,小蔥、鮮肉或白糖內餡,可甜可咸,撒上厚厚一層芝麻,香飄十里。一到節假日就要排長隊的。
除了美食,如皋最值得關注和挖掘的重要特色文化之一,就是「龍鳳文化」。在如皋,說到「龍」,必須提到被稱為「九十九灣」的龍遊河,這是一條自然形成的歷史河流,相傳龍游而成。它好似巨龍縱貫如皋大地,且支系眾多,被譽為如皋的「母親河」。以龍遊河為代表的「龍文化」無疑是如皋的標誌性文化符號之一。
而說到「鳳」,當從如皋的地名來由說起。如皋之名,源於《春秋》中「賈大夫射雉」這一典故。與之對應,如皋又有著「雉水」、「雉皋」等雅稱。據專家考證,「雉」,就是鳳凰的原型。在如皋,也有不少以「鳳」為名的地名,比如老城區中的「鳳凰池」等。如此可見,「鳳文化」也是深植於如皋大地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OUHwXMBeElxlkkapU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