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的黎族飲食與山蘭美酒

2020-08-09     大羅言酒

原標題:瓊中的黎族飲食與山蘭美酒

黎族是海南島上的世居民族。黎族人熱愛生活,善於創造,黎錦、黎單、黎酒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關於黎族的族源,有多種不同見解,其中,多數人認為,黎族是從古代越族發展而來,特別是和"百越"的一支-——「駱越」的關係更為密切。

"黎"作為今天黎族的族稱,最早見於唐後期劉恂著的《嶺表錄異》一書。該書有"儋、振夷黎,海畔采(紫貝)以為貨"的記載。另外,宋代,各類史籍中普遍以"黎"代替了"俚"、"僚",作為今天海南島黎族的專有族稱。

黎族主食主要是大米,其次是玉米、番薯和木薯等雜糧。合畝制地區的黎族每天舂米一次,只夠當天吃用,每天天一亮,就煮好一天三餐的飯,飯煮熟後用冷水泡吃。而在外圍地區的黎族,多數則是早、中、晚餐的飯分別煮,也有些地區一次煮完早、中飯,到下午再煮晚餐。

黎族南殺

黎語稱腌制的酸菜為「南殺」,有一種濃郁並獨特的氣味,是黎族招待上賓的獨特菜肴。「南殺」有素類和葷類兩種。素類「南殺」的原材料,是一種黎語叫做「里嫩」和「芝溫」的野菜。如果是用「里嫩」製作「南殺」,則剝去葉子取其幼莖,「芝溫」則可同時取其幼莖和葉子。

然後將野菜用冷飯和水沖調,入壇密封一個月,讓其發酵成為獨特氣味的酸菜。葷類「南殺」,是將田蟹、小青蛙、螞蚱和其他小動物切碎,與半熟的熱乾飯拌調,加進食鹽或鹽水,入壇封存,經過一個月甚至一兩年時間發酵後取出食用。

黎族椰子糕

椰子糕呈扁圓型有碗底般大小,外面用椰葉或香蕉芭蕉葉裹成。除了具有年糕的綿軟特點外,其餡是最大的特色。一般有椰絲花生餡和椰林芝麻餡的。當然外麵包的椰葉散發的香味也許更能夠提起人的食慾。

山欄香糯

黎族人民喜歡吃糯米飯,特別是喜愛吃"山欄香糯"。吃法,有的是用鍋煮熟,有的是用陶甑煮熟,還有包粽子吃的。粽子種類很多,有長、圓、三角形等,主要用豬肉和糯米包成,還有用蛋類加糯米包的。過"三月三"是包粽子的最好時節。

山螞蟻蛋

海南的高山上有一種小螞蟻,渾身烏黑髮亮,還散發著一股特有的香味。成熟的山蟻蛋色澤白裡透紅,晶瑩剔透。山蟻蛋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富含營養價值,是一道難得的天然美食。黎族人的飲食習慣比較原始和傳統,老人們喜歡將山蟻蛋與酒糟同煮,再添加適量的油鹽及老山姜。另一種吃法是拌煮南瓜葉:取新鮮南瓜葉,剝除脈絡,然後浸在水中揉碎至軟;將南瓜葉下鍋,加入螞蟻蛋及調料,很快便可做出一道味道鮮美的素食蟻蛋。

珍珠椰子船

椰子船是用鮮椰子裝入糯米、桔餅等味料煮熟而成,椰肉和糯米飯緊密結合,色澤白凈,晶瑩半透明,狀如珍珠(故有「珍珠椰子船」別名)。硬軟相間,脆糕結合,慢品細嚼,椰香濃郁,清甜爽口,具有濃厚的椰鄉氣息。

黎族魚茶

「魚茶」可分為「濕魚茶」和「乾魚茶」兩種。「濕魚菜」要將魚和炒米粉或將大米煮成的熟飯趁熱攪拌在一起,加上適量的鹽,用陶罐密封七到十幾天後便可取食,封存時間越長越好吃。密封過程十分忌沾到油,否則便會腐爛。制「乾魚茶」則要把魚曬乾。

除了特色鮮明的美食,黎族還有種類繁多的自釀美酒,常見的酒有山蘭酒、芭蕉酒、南瓜酒、椰子酒、甘蔗酒、荔枝酒、番薯酒、木薯酒等。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山蘭酒及與其相關的地藏酒。山蘭酒被譽為黎族的「茅台」,黎語稱「Biang」。成品嘗起來清醇可口、味美甘甜,是黎族人用來滋補身體和招待賓客的上品。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關於山蘭酒的釀製:先將旱糯稻米浸泡12個小時,然後把米淘洗乾淨置入蒸鍋中蒸成乾飯,之後放涼。將放涼的乾飯置入釀酒專用的竹籮內(竹籮呈錐狀,口徑約80厘米,底部尖,釀酒時用芭蕉葉鋪蓋),至此,酒料形成。之後,根據酒料配置酒餅。

將之前制好的酒餅搗碎放入陶盆中,用溫水沖調,將酒餅水倒入酒料中,排去水分後用芭蕉葉封閉籮口。經過3天發酵後,就會聞到一股芳香的酒味。此時,在籮筐底下捅一個小孔並放置陶盆,就會有甘醇的山蘭酒汁一滴一滴地流入盆中,俗稱「酒滴」,這就是山蘭純液。到第7天時,用陶罐來盛酒汁,用大罈子盛酒蜜。起初,二者酒精濃度都比較低,封存愈久酒精濃度愈高。這樣,黎家山蘭美酒就釀製成了。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7eI0HMBURTf-Dn5I6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