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條河流,它有著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上游叫新安江,中游稱富春江,下游則叫錢塘江,由於江流曲折,古人便將其稱為折江,又稱浙江,這就是浙江省名字的由來。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它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除此之外,浙江同時也是一塊充滿著詩意浪漫的江南煙雨之地。如此美麗的城市,又有哪些讓人慾罷不能的美食呢?
豆腐皮
義烏豆腐皮始產於清乾隆年間,當時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吃得到的。後來製作豆腐皮的手藝逐漸流傳,尋常百姓家也能自制了。在整個義烏地區,要數北鄉的楂林、湖門、上金、下金一帶和南鄉的佛堂、赤岸、朱店最為有名。
龍井蝦仁
蝦仁玉白,鮮嫩;芽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滋味獨特,食後清口開胃,回味無窮,在杭菜中堪稱一絕。「龍井蝦仁」選用活大河蝦,配以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烹制,蝦仁肉白、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滋味獨特。
三片敲蝦
在浙江的寧波、溫州一帶有一道非常鮮美好吃的菜肴,叫做「三片敲蝦」。敲蝦,將鮮蝦剝殼留尾,沾上干澱粉,用小木槌敲製成蝦片,再用氽的烹調技法使蝦肉色白透明,蝦尾鮮紅呈扇形,故又稱「鳳尾敲蝦」、「玻璃蝦扇」。「三片敲蝦」是湯菜,敲蝦另配雞脯片、火腿片、香菇片等調味,鮮美爽滑,清澈見底,乃溫州傳統名餚,與「三絲敲魚」為姊妹菜,聞名中外。
紹興臭豆腐
臭豆腐好吃,究其原因還是那一壇好鹵,滷的製作方法極其複雜,沒有幾年的時間不敢稱老鹵或好鹵,只能稱為清鹵,一壇好的滷水常常有二十以上的年頭。
舟山海鮮面
舟山海鮮面是浙江舟山傳統的特色麵食。麵條柔滑湯鮮味美,其濃郁富有營養的湯底和海鮮特有的鮮美讓人回味無窮。基本材料,分為兩部分:高湯及麵條、配料。高湯:一般為豬骨雞架湯。配料:麵條、活皮蝦、蝦、蟶子等。
紅燒梭子蟹
溫州人嗜海鮮,有一種血蚶,是生著吃的,其味鮮美,但食者唇齒間避免不了血色斑斑,望上去不免有些恐怖。紅燒梭子蟹就無虞「殺生」之嫌,雖名為「梭子」,其肉卻蟹,把豆腐跟梭子蟹一起燉,豆腐里也滲入蟹的鮮美,真的很好吃。
糟羹
糟羹又叫山粉糊,也叫咸酸粥,是浙江台州傳統的漢族小吃,元宵節食品。糟羹以米粉,薯粉或藕粉為主料調製而成,分咸、甜兩種。各地元宵吃湯圓,而台州則是吃糟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蟶、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 入少許米粉,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
除了以上提到的,浙江各地的名食還有很多,什麼西湖醋魚、東坡肉、叫花童雞、西湖蓴菜湯、冰糖甲魚甲魚、湖州大餛飩、寧波湯圓、嘉興粽子、溫州魚丸、吳山酥油餅等等,真可謂是奼紫嫣紅,一片繁榮之景。
說到浙江地區的飲食習俗,至少已有兩千年的歷史。由該地區的人們創造的浙江菜系更是獨樹一幟,在南食中占著重要地位,它的特點是:料重時鮮,製作精細,色彩鮮艷,味道鮮美,品種繁多,講究營養。
烹調方法以爆、炒、炸、熘、燴、燉、烤、蒸、燒、煎為主。現在市場上經常供應的菜肴,多達500餘種。浙江菜以杭州、寧波、紹興三種地方風味為代表,它們又各具特色,風味迥異。在這樣的氛圍下,浙江各地也出現了不少美食的聚集地(美食街)。
南塘老街(寧波)
寧波南塘老街是屬於寧波人自己的美食街。街短,一眼能望到頭,這裡卻大波最最地道的寧波美食,引入了各種傳統餐飲界的老字號,各色各樣的小吃都有,可以一路盡情吃到底,演繹出屬於寧波人記憶中那一絲熟稔的味道。
水亭街(衢州)
水亭街的三街七巷,是衢州保留最完整、最能體現古城風貌的街區,藏著太多的衢州元素。沿街屋舍店家的粉牆黛瓦、木門雕窗不知刻下了多少古城記憶,盡顯明清、民國風情。漫步磚瓦之間,最適合買一份小吃閒逛。
海門老街(台州)
在台州,除了老海門人,大概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還有這條濃縮了一個多世紀風風雨雨的海門老街了。老街保留了不同時期的風格,北面多為歐式建築,南面先有明清建築,後是民國時期的建築,使老街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月河老街(嘉興)
不像其他名聲在外的江南古鎮,嘉興月河老街恬靜清雅,沒有熙來攘往的人群,沒有喧囂紛擾的吆喝。徜徉嘉興月河老街,如同走進江南老故事。小巷小街迂迴曲折,縱橫交錯,這裡還原了嘉興民國時期的老中基路、北京路的江南模樣。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