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楊振寧來到了中國,這是他第三次回國,前兩次回國,楊振寧和周總理等人談了許多科學方面的論證,每每回想起來,楊振寧都覺得意猶未盡。這一次再來,工作人員特意詢問楊振寧,是否有什麼想見的人,國內可以提前安排。
楊振寧則說:「前兩次我來,一直沒見到毛主席,這次要是能見一面就好了。」話一出口,楊振寧覺得自己很唐突,毛主席哪能是自己說見就見的呢?
一見如故
但是很快楊振寧就得到了答覆,毛主席答應與他見面,這讓楊振寧心裡格外激動,他對毛主席可以說敬佩已久,只是始終沒有見面的機會,他知道毛主席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因此,楊振寧非常高興能得到這個和主席談話的機會。
其實,1971年楊振寧第一次回國的時候,就很想見見主席,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沒能見到,楊振寧回國之後,他的老同學鄧稼先給他寫信,先是解答了楊振寧長久的疑惑,那就是中國核武器製造是否有美國專家參與,鄧稼先很肯定地在信中告訴他絕無此事。隨後,鄧稼先又在信中提到了毛主席。
鄧稼先是這樣寫的:「毛主席說:『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你談到人生的意義應該明確,我想人生的意義就應該遵照毛主席所說的這句話去做……我願意引用毛主席這句話,與振寧共勉。希望你在國外時能經常想到我們的祖國。」
老同學真摯的語言讓楊振寧備受感動,他更為毛主席這句話動容,同時他也更加好奇,毛主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現在,他終於可以和毛主席面對面進行交談了,在周總理的陪同之下,楊振寧走入了中南海,毛主席已經坐在辦公室里等他,當時毛主席身體不大好,凡是這樣的會面,工作人員都是能推則推。但是毛主席聽說是楊振寧要見自己,堅持要親自接見他,所以才有了這一次見面。
楊振寧進屋之後,周總理給二人做了見面介紹,毛主席笑著對楊振寧說:「我知道你,你在科學上做出來的成績很好啊!」
哲學思辨
楊振寧趕緊說:「您太誇獎我了!」
毛主席還是笑著,又問他:「最近你在研究什麼呢?」
楊振寧對毛主席說:「近期研究的是基本粒子結構。」
毛主席聽到這個回答,頓時興趣倍增,他很認真地問楊振寧:「依你看,質子是否能被分割?」
這個問題楊振寧並不知道答案,因為這是個科學難以證明的問題,所以楊振寧只能老實回答:「眼下還沒有公論。」
毛主席卻對楊振寧提出個新觀點:「莊子講:『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說的就是物質無限可分的意思,依我看,質子是可以無線分割的。」
說罷這個觀點毛主席又對楊振寧開玩笑說:「如果物質分到某個階段便再也不可分了,那麼科學家也要沒事情做了!」
這番理論讓楊振寧十分佩服,這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角度,哲學和科學,本就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楊振寧不由得對主席表達了自己的欽佩之情。
主席又對他說:「科學,離不開一個矛盾論,矛盾的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譬如有些人眼裡,『人類』是看不見的,看到姓楊的、姓周的,看到大人、小孩,但是看不見『人』。」
這次談話足足進行了一個半小時,原本計劃的時間沒有那麼長,但是主席和楊振寧越聊越投機,只能不斷把會面的時間延長,到楊振寧要走的時候,兩個人還覺得聊的不盡興。
毛主席對楊振寧說:「我年輕的時候對科學很有興趣,想做個科學家,可惜後來沒能做成。你現在做的自然科學對世界很有貢獻,比我對世界的貢獻更大,我要感謝你。」
毛主席最後問了楊振寧一個問題:「現在很多老百姓祝我萬壽無疆,你說萬壽無疆是科學的嗎?」
楊振寧真誠地對主席說:「這是大家發自肺腑的話,主席,我也要祝您萬壽無疆。」
毛主席哈哈大笑起來,他對楊振寧搖頭說:「你不要講這個話,這是不科學的!」
永生難忘
然後,毛主席堅持站起來,把楊振寧送到門口,他拉住楊振寧的手,回頭對工作人員說:「來,給我們倆照個合影!」
這是楊振寧和毛主席唯一一次見面,這讓他銘記了一生,他為中國有這樣一個領袖感到自豪,雖然他是美籍華裔,但是內心之中,楊振寧始終認同自己的中國血脈。
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有記者採訪他的心情,楊振寧說:「假如今天有人問我,你覺得你這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這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改變了中國人自覺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偉大的科學家可以改變歷史進程,但是和毛主席相比,楊振寧覺得自己依然是渺小的,毛主席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其他方面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位巨人,世界上只有一個毛主席,他改變了世界。
與毛主席會面之後,楊振寧更加希望能夠為祖國做點什麼,於是他積極地奔走於兩國之間,並籌集資金,援助中國的科技人才培養。
周培源曾經評價:「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科學家訪問中國的第一人,也是架設起中美之間科學家友誼和交流橋樑的第一人。光是這方面的貢獻,楊振寧的成就便是無人能及的。」
2003年,楊振寧放棄了美國國籍,重新加入中國國籍,這成為載入史冊的大事件,此時,距離楊振寧和毛主席那次見面過去了三十年,毛主席已經不在了,但是如果他在天有靈,知道楊振寧真正的「回來」,想必他也會發自內心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