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內憂外患之際,有這樣一群人:頂著巨大壓力,用柔弱的身軀保衛祖國。戰爭結束後,這群人卻沒有受到公正待遇,這讓人心寒。他們就是抗戰時期的10萬女兵。
建國後,國內逐漸平穩,開始走上大力發展的道路。1952年,蘇聯顧問表示:「婦女不該留在軍隊。」在蘇聯的軍隊中,就是這樣的,只留下了少數功勳卓著的女官兵。
中國暫離戰爭煩惱,軍隊開始削減女兵數量。只不過,沒有周密計劃,不少女兵寒了心。1952年12月份,相關會議召開,確定裁減女兵,只留下1萬,剩餘10萬都要轉業。不少女兵不願意離開,可是沒辦法。
直到1955年,出現了《關於處理和留用婦女工作人員的決定》。文件上的不少詞語刺痛了女兵的心,好歹曾經也是保衛過家園的。再者,文件裡面,沒有提及他們的軍人身份。是不是讓人覺得寒心?
真正讓10萬女兵寒心的,還是授銜,僅僅4000多人得以授銜。被迫退役後,成為了普通農戶,既沒有軍銜嘉獎,也沒有軍隊補貼。
在戰爭年代,女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戰場上,他們的表現不輸男孩子。在後勤方面,他們還細心。內憂外患之際,不少女人加入了共產黨,略盡綿薄之力。
張琴秋在紅軍時期是高級指揮官,可惜的是,被迫離開了軍隊。當然了,也有女兵被封為少將,這是比較好的。
李貞出生在湖南,19歲就加入了共產黨,開始進行一系列工作。參加過秋收起義,走過長征,領導很重視他。抗戰時期,他的表現也很好,尤其是做組織工作。
建國後,她繼續為新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參加了抗美援朝。從朝鮮回來之後,在解放軍軍事檢察院任過職。
1955年授銜,她獲得了少將軍銜,成為了將軍。這個軍銜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靠著努力得來的。真正的英雄不會太看重名利,會把國家、人民放在第一位。向所有保家衛國的官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