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德國不率先打蘇聯,蘇聯會不會率先打德國?

2024-09-22     彤陌紅塵

蘇聯會不會率先打德國?筆者認為是不會的,史達林當時只想著做好防守,撐死等英德打得精疲力竭再說。很多半桶水聽說過,前蘇聯有個主動進攻德國「大雷雨計劃」,就認為即使納粹德國不進攻蘇聯,那麼史達林也會主動進攻德國。但這只不過是某些精神雅利安人,從心理道德層面,為二戰德國對蘇聯不宣而戰進行安慰罷了。

首先「大雷雨計劃」迄今為止真實性還不確定,它是1993年由俄羅斯退役上校丹尼洛夫在《奧地利軍事雜誌》上。但這份計劃總內容就兩頁紙,上面還要多處塗改痕跡,完全不是完整的軍事作戰計劃,最多只能說是草案。這份計劃上同樣沒有任何蘇聯高層的簽名,如果是正式準備實施作戰計劃必須有史達林和莫洛托夫的簽名(否則誰敢調動下部隊試試?)。這份計劃中只在最後出現鐵木辛哥和朱可夫的名字和職務,應該以蘇軍參謀以他們兩人的名義起草的一份草案。

歷史上鐵木辛哥在二戰爆發前對德軍極為警惕,其在戰爭爆發前的6月13日曾打電話給史達林,彙報稱德軍向邊境大量集結,要求下達邊境部隊進入作戰狀態的命令,但遭到史達林的駁斥。所以這個所謂的「大雷雨計劃」更準確地說,應該是鐵木辛哥和朱可夫覺察到德軍的異常,緊急讓手下參謀起草份主動進攻的作戰計劃,但只寫了個兩頁草案,戰爭就爆發了,草案就此凍結歸檔。

另一方面,有作戰計劃並不代表著會進行軍事行動。二戰前美軍參謀部有一系列「彩虹戰爭計劃」,其中白色計劃,用來鎮壓國內起義和暴動;灰色計劃,入侵加勒比海地區西印度群島;紫色計劃,進攻蘇聯;橙色計劃,進攻日本;紅色計劃,對英國作戰;金色計劃:對法國作戰;黑色計劃:對德國作戰;黃色計劃:對中國作戰。這難道意味著美國準備同時進攻這些國家嗎?日本偷襲珍珠港具有合法性?任何一個國家參謀部里都有對主要假想敵的作戰計劃,並根據時間和環境變化不斷更新,這是其參謀部的職責所在。有非官方不可靠消息,總參收復台島計劃里,都已經細緻到宣傳報道的攝像機位怎麼擺的地步,當然,這個計劃是我唯一希望馬上實施的。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在1940年擊敗法國後就開始制定,最初命名為奧托計劃,再經過四次大規模修改。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邊境線上的數百萬蘇軍正忙著干幾年前法國同行們同樣的事情——修防線。蘇聯原本在1928年開始耗費巨資,在其西部邊境修建漫長防線,這條防線被西方稱為「史達林防線」,工事地段總長1200公里,分13個築壘地段。而在1939年後,蘇聯與德國協議分贓,分割波蘭、占領波羅的海三國、吞併摩爾達維亞,使領土向西拓展三百多公里。所以蘇聯當時正忙著在新的邊境線上修建防線,這條防線被稱為「莫洛托夫防線」。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原史達林防線上的裝備、物資、建築材料也向莫洛托夫防線上轉移。這也是蘇德戰爭初期,蘇軍表現糟糕的一大原因,新的莫洛托夫防線沒有建立,史達林防線卻遭到廢棄。1941年德軍在攻克史達林防線的核心段明斯克築壘地域時有個報告,142個火炮炮台和掩體中只有33個有火炮,248個反坦克炮台和掩體只有114個有反坦克炮,所以蘇聯把自己都坑出一口老血。

所以關於蘇聯正計劃率先進攻德國,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根據回憶錄,史達林實際上有很深的「恐德症」,在蘇德戰爭前曾多次提及,第一次世界戰爭時,德軍僅用一隻手就打得沙俄帝國崩潰,其對蘇軍的戰鬥力也是相當不信任。再加上蘇芬冬季戰爭期間,蘇軍整體表現也相當糟糕,而德軍在二戰初期表現恰恰可以說是如龍似虎,一個月打垮法國,一周打垮南斯拉夫。史達林哪裡來的自信敢主動進攻德國?蘇軍國防委員會在蘇德戰爭爆發前,下達的最後一份命令是5月14日的《關於1941年國防計劃的訓令》,要求是邊境地區制定國境掩護計劃以及防空規劃,如果是準備進攻,做這些安排幹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4fe330b7681a0e3bed5e0c93ad1ae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