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號稱東北王,他的家族有關東第一家族之稱。可是這位東北王卻是靠白手起家,從一盜匪變成了一方諸侯。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是個遊手好閒之徒,在他13歲時就被債主追殺至死。父親死後,張作霖本沒錢念書,不過他命好,遇到了一個叫楊景鎮的私塾先生,免費讓他聽課,這幾年私塾對他日後的發展起了到關重要的作用。
張作霖發跡以後,他深感家庭和教育對人生的重要性,所以他極為重視治家。他的治家之道值得稱道,也很明顯。在他家,除了他本人是大帥、將軍外,他的兒子裡,出了3位將軍。一個家裡先後出了4位將軍,還分別在不同黨派任職,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張學良作為家中長子,也最受父親看重。他19歲考入東北講武堂,出來之後任團長,慢慢晉升成陸軍中將。皇姑屯事件後,他擔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28歲成為東北王。雖然張學良活了一百多歲,但他的政治生涯很短,到36歲就結束了,具體就不再細說了。
張學銘是張作霖的次子,提到他,大家總是覺得他是「張學良將軍胞弟」,在哥哥的光環映襯下,他顯得默默無聞,是被遺忘的張家二公子。張學銘早年畢業於講武堂,又去日本深造,回來後憑自己的能力和家中勢力,一路升到了中將之職。
張學銘是一名猛將,1931年,他曾率領天津市警察隊伍與來犯日軍拚死一戰,雙方打了整整一夜,最終以日軍的失敗告終。想想,以警察擊潰正規部隊,這樣的指揮得有多厲害。
張學思,是張作霖的第四子,也是從大帥府里走出來的共和國將軍。張學思的生母許氏,是一戶鄉村鐵匠的女兒,她剛正不阿,嚴格教育子女,經常教育張學思要自立自強,不要靠張家的勢力吃飯。
1931年,張學良發出不抵抗命令,東北三省淪陷,張學良成為一時全民所指的罪人。張學思感到羞辱難忍,決定找張學良問個清楚,一見面就說:「大哥,我真沒想到你會變成這樣子,為什麼不下令抵抗?為什麼丟棄東三省?為什麼要背上千古罵名?」。
張學良見四弟如此衝動,讓他坐下來慢慢說。張學思沒有坐,他解開身上的衣服,襯衣上寫著同學留的「不抵抗將軍之弟」7個字。張學良從沙發上彈起,情緒異常激動,「四弟,大哥對不起你,讓你受委屈了!」後來張學思投身於革命事業,為海軍建設貢獻頗大,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