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2孝是什麼?有一種現代人正在犯

2023-12-05     彤陌紅塵

原標題:俗語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2孝是什麼?有一種現代人正在犯

在古老的時光里,一位被尊稱為「亞聖」的孟子坐在眾多弟子面前,講論著人生的道理。其中,弟子萬章提出了一個問題:「詩經說,娶妻應該怎麼做?

必須告知父母。可是按這樣做,為什麼不像舜那樣呢?舜當時沒有告知父母就娶妻結婚,這是為什麼呢?

」 孟子回答說:「告知了就娶不成了。男女成家,是人倫中的大事。如果告知了,就違背了人倫的原則,會對父母造成傷害,所以舜沒有告知。」 孟子強調,不孝有三,其中無後為最大的孝。他說:「告知了就娶不成了。男女成家,是人倫中的大事。

如果告知了,就違背了人倫的原則,會對父母造成傷害,所以舜沒有告知。」 孟子解釋說,舜的父親是瞎子,母親早亡,父親又娶了後母,後母又生了個小弟弟叫象。他們因為擔心舜將來與象共分家業,對舜心存怨恨。如果舜向父母稟告娶妻一事,那就是死路一條。

孟子總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即使舜沒有告知父母,但他娶妻生子,延續了祖先的血脈,這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孟子繼續闡述中國傳統孝道文化中的「三大不孝」,其中之一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這是指兒女在家境貧困、父母年邁時,卻不去為家庭掙錢或謀取官職,而是沉溺於自己的享樂。 這種行為被認為是不孝,違背了孝道的根本。孟子以一個浙江青田縣的故事為例,講述了一個鰥夫養育兒女成人,但兒女對他不孝,最終在鄰里的幫助下才得以生活。

這個故事強調了家庭和睦、孝道至上的觀念。 另一不孝之一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即兒女順從錯誤的行為,陷父母於不義之中。 孟子以楚國靈王為例,講述了他圖謀奪取天下的故事。

右尹子革在君王面前迎合其意,導致君王誤入歧途,最終沒有得逞。這說明兒女如果盲目順從父母的錯誤,也是一種不孝。 最後,孟子強調「孝老愛親,善莫大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被視為至高無上的美德。文章通過生動的故事和例子,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孟子關於孝道的思想,強調了家庭和睦、親情至上的價值觀。

在現代社會,儘管形勢不同,但孟子的孝道思想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對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17c861812d0a94734df27ad822ade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