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吉首的「酒鬼酒」

2019-07-04     大羅言酒

位於湖南省西部的吉首市,生態和文化是這裡最大的特色,另外,這裡歷史悠久,早在距今6800多年前的高廟文化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吉首,群山環繞,原始生態保留完整,優美風光隨處可見,這裡的乾州古城、潕溪書院、太陽島、八月湖都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湘西的飲食文化讓人印象深刻,就恰如秋天山寨木樓檐前懸掛的一串串紅辣椒,那麼鮮艷,那麼引人注目。湘西飲食的味道,立足於武陵山區的物產、氣候,多取材本地豐富的資源,藉助特有氣候條件,形成酸、辣、鮮、臘的特色,自成一家。

陰米和糖散

陰米和糖散只是湘西人的叫法,因為陰米陰乾後要用沙子炒,所以也有人把陰米叫做炒米,但湘西人做得陰米和炒米有很大的區別,炒米是金黃色,看起來比較硬,而湘西人做的陰米卻是白色的,有點像爆米花,口感上也是綜合了米花和炒米的優點,香香脆脆。

至於「糖散」這個名字,網上並沒有太準確的描述,推測可能是因為糖散放進熱油鍋後就會散開,所以有人把它叫做了燙散,而燙散這個名字無論如何都沒有糖散好聽,於是就諧音成了糖散吧。總之,無論是陰米,還是糖散,外地都很難見到,它應該是湘西人的專利食品吧。

醋蘿蔔

酸蘿蔔在全國很多地區,並不少見,但是,吉首醋蘿蔔不是用醋泡的蘿蔔,而是用一種特製的酸水泡的紅蘿蔔。這種酸水是獨家秘方,不能隨便給人講的;所以,在整個湘西地區,可能就幾家的醋蘿蔔是很美味的。這個蘿蔔必須是紅蘿蔔。

蘿蔔切成薄塊,放在酸水裡一晚,第二天就可以吃了。不能泡太久,要不就不好吃了。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油辣椒了。一般外地辣椒是用機器打成粉。可是吉首的辣椒是人工地用石臼慢慢捶成粉末;在用燒開的油淋,在加進一些調料。兩種東西加在一起,那才叫美味。現在吉首人已經開始用酸水泡其他的水果或蔬菜了。

板栗燒雞

板栗燒雞是一道傳統名菜,在東北菜、川菜、湘菜等菜系裡都有這道菜。板栗燒雞營養豐富,又有一定療效,所以廣受人們的喜愛。

湘菜做法:

1.將凈雞剔除粗骨,剁成長、寬約3厘米的方塊。

2.板栗肉洗凈濾干。蔥切成3厘米段。姜切成長、寬1厘米的薄片。

3.燒熱油鍋,燒至六成熟,放入板栗肉炸成金黃色,倒入漏勺濾油。

4.再燒熱油鍋,至八成熟,下雞塊煸炒,至水干。

5.下紹酒,再放入薑片、鹽、醬油、上湯燜3分鐘左右。

6.取瓦缽1隻,用竹箅子墊底,將炒鍋里的雞塊連湯一齊倒入,放小火上煨至八成爛時,加入炸過的板栗肉,繼續煨至軟爛,再倒入炒鍋,放入味精、蔥段,灑上胡椒粉,煮滾,用生粉水勾芡,淋入香油即可。

乾州板鴨

吉首著名傳統特產,早在清代就遠銷日本及東南亞。製作好的乾州板鴨呈琵琶形,色澤金黃,油光發亮,肉質細,味香可口。乾州板鴨烹調時,先用冷水洗滌,切成小塊不加任何佐料,入鍋蒸熟,待肌肉離骨時即可食用,味美甜,為上等佳肴。

吉首米粉

吉首的米粉都是用米打成粉製成。沒怎麼特別的。特別的是它的佐料。其他地方的佐料都是簡單地放幾塊肉或是一些熟的東西。而吉首米粉佐料的里的豬肉、牛肉或其他肉是必須要熬制很久的,而且加進去N多材料。而且不會放湯的。在吉首,只要遠遠地聞到一股香香的味道,就知道附近一定有一家米粉店。另外,它還是每位在外奔波的吉首人濃濃的鄉愁。

吉首酸肉

吉首酸肉是一道味道香辣,略有酸味,肥而不膩的湘菜,至於做法這裡就不多言了,但是說實話即便按照網上介紹的做法,也很難做出當地的味道,這不僅是做菜人的手藝問題,食材可能占了絕大因素吧!

蒿葉粑粑

乾州古城的蒿葉粑粑,讓人感受到植物氣息的美妙,撥開表皮的桐樹葉,露出熱氣騰騰的蒿葉粑粑,粑粑混合著蒿葉呈墨綠色,輕咬一口,蒿香淡淡,偶爾還能吃到絲絲縷縷的嫩蒿葉,再咬一大口,便能吃到黃豆粉餡、紅豆沙糖餡,或者芝麻花生,非常奇妙!就連表皮的桐樹葉也透著一股特別的植物香氣!

酒鬼酒

有人曾問:湘西在哪裡?湘西在沈從文的書里,在黃永玉的畫里,在芬芳的酒鬼酒里。由此可見,湘西出文化名人也出文化名酒。

酒鬼酒是以優質糯高粱為原料,擇取吉首市郊獸塘卡龍、鳳、獸3眼泉水釀造而成。而且在中國白酒的12大香型中,馥郁香是酒鬼酒獨有的,馥郁香就是指酒鬼酒兼有濃、清、醬三大白酒基本香型的特徵,一口三香,前濃、中清、後醬。

湘西先民崇拜"洞神",敬神必奉美酒,於是形成了厚重的民族洞窖文化,並在各類敬祭和儀典活動中,創造出中國最早的"洞藏酒",也正因如此,每年桃花季節,均有數百噸酒鬼酒封藏於深山溶洞,可謂"中國白酒第一藏"。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gqFXmwBUcHTFCnfsc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