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的濟陽真的有美食嗎?

2020-05-07     大羅言酒

魯西北平原的南部的濟陽縣,南靠黃河,西鄰齊河,因其位於古濟水之北,故名。在這片土地上,不僅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著一些口感頗佳的美食,雖然有人說濟陽縣的飲食文化平庸,但我卻並這麼認為。


魯西的濟陽真的有美食嗎?


吊爐燒餅

在仁風鎮有一種特有的遠近聞名的特色小吃——肖家吊爐燒餅(又稱肖家燒餅、肖家火燒)。該燒餅沿用祖傳秘方製作,至今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因其工藝獨特,目前村裡只有8家還能夠熟練掌握製作技術。


肖家吊爐燒餅之所以長盛不衰,主要是選材、工藝非常講究。原料選擇嚴格,麵粉要用石磨磨出的白面,油是用當地冷榨的花生油、芝麻、鹽、白砂糖等佐料的用量和搭配都有嚴格的標準。做工要求精細,面要和的不軟不硬,醒面、掂面等環節要細緻,用特殊方法處理後的棗木作燃料,嚴格控制好爐火和爐壁的溫度,這樣打出來的燒餅色香味俱佳。



垛石振興驢肉

垛石街杜姓家族祖上曾任過清朝的七品官員,辭官後回垛石街老家謀生。一位同僚贈給他一個製作驢肉的秘方。因配方獨特,肉品極佳,便入選成為貢品。「杜家驢肉」便由此出名。加之,垛石鎮素有習武練拳的習俗,古有武館、拳房等習武場所,常有武林江湖藝人集聚。他們多經食用後,把「杜家驢肉」美名傳遍全國各地。


垛石振興驢肉襲傳統秘方,選用優質的驢肉,水侵泡清除余血,洗刷乾淨,再進行剔骨,切成一千克左右的小塊,燒開水後放入,將浮在湯上面的醬沫撇凈,再經過4個小時的煮、燜、煨等工序而製成醬驢肉,亦稱五香醬驢肉。肉品不僅味色俱佳,且有養生功能。



回河扒蹄

扒蹄的製作工藝和選料都十分考究,前後蹄分揀加工,通過反覆浸泡清洗、剮剔去除雜質、前期腌漬去腥等工序,將原料整理好待用,然後上鍋配老湯加調料煮。先小火煮開撇去浮沫,然後大火煮沸煮透,再小火慢滾煮爛。出鍋後還要經過上色整形、涼味緊皮。這樣加工出的回河扒蹄,味道純正、香而不膩、表皮蹄筋勁道。


金李熏雞

金李熏雞創於上世紀初期,到現在金李熏雞經營者曲堤金李王貴三已是第三代傳人,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經過百年發展,祖傳秘制,代代傳承,工藝不斷完善,加工愈加精細,風味更加彰顯,形成了色、香、味、養俱全特色。在當地金李熏雞的聲明也是遠近聞名。


魯西的濟陽真的有美食嗎?


老白家包zi

解放前,白家便以賣包zi為生,因口味好、有特色,白家的羊肉包zi就已經非常出名。白家包zi不僅選料講究,還堅持手工製作。其調餡用的配料是由專人專程到各地採購原料,自己研磨配製的,香油用的是純真香油,灌湯用的是羊油,羊肉是本地沒有喂過飼料,生長期在一年以上的大羊肉,而且必須是剛宰殺的活羊。羊肉在使用前需在鍋里煮5個小時以上。


除了以上提到的,其實在濟陽縣還有不少好吃的,不過要看是否適合個人的口味罷了。在歷史悠久的濟陽地區,文化遺蹟也是當地的一大特色。



玉皇冢:又名玉皇寺,位於濟陽店子村南250米處。東西長77米,南北寬64米,面積4928平方米。冢內出土的文物有紅陶缽殘片,紅陶陶器錐形足、鑿形足、柱形足,骨箭頭、骨矛、石刀、石鐮殘片等。玉皇冢屬於原始社會大汶口文化遺址,1977年12月23日被列為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岑寺遺址:位於太平鎮東坡崖村東北230米處。東西長34米,南北寬32米,面積1088平方米。遺址大部高於地面1~2米。從中發掘出的文物標本,有灰陶、褐陶2種陶器,以及紅陶鬲足、鬲口沿等。



霹靂冢遺址:又名平陵冢遺址,位於濟陽鎮淮里村西南120米處。東西長51米,南北寬48米,面積2448平方米。從中採集到的文物標本,有石刀、石鐮、半月雙孔石刀殘片等。霹靂冢為龍山文化遺址,1981年5月17日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Igb7XEBfwtFQPkdQG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