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美嗎?

2019-06-21     大羅言酒

石家莊,美嗎?肯定是比不了南方城市的婉約,清秀的,但作為一座北方城市,卻有著不一樣的大氣。

石家莊,河北的省會,位於河北省的中南部,就像一個四通八達的十字路口,連接著首都北京和中原地區,不過,石家莊有時也正因如此,顯得有點尷尬,因為臨近的周邊城市在歷史文化方面都特別輝煌,不過,石家莊能從一個小村莊飛速成為一座中等城市,也足夠讓人佩服了。

石家莊,作為一座平原城市,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景,如正定古城、中國第一古橋趙州橋、蒼岩山、西柏坡、天桂山、外星塔等。另外,這裡歷史名人輩出,其中,戰國的樂毅、三國的趙雲、唐代政治家魏徵、唐代詩人劉禹錫、北宋開國功臣曹彬都是來自這片土地,可謂是星光燦爛。

在美食方面,石家莊盡顯北方的飲食特點,以麵食為主,大塊肉,大碗酒,烹飪技巧以醬,紅燒,燉為主,做工雖不及南方的精細,但仍然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鍋貼餅子

鍋貼餅子採用玉米面、高粱面、穀子面、山藥面、谷糠面為主料,通過攪拌和揉弄製成的餅子,拍到鍋幫上,飯熟餅熟,出鍋時,鍋貼烤焦成黃褐色,酥脆可口。這道美食看似簡單,其實有頗多的講究,比如鍋貼餅子得掌握火候,火小了,鍋涼,貼上的餅子會滑下來掉到水裡;火大了,鍋熱,餅子瞬間結上噶扎,也會掉下來。

抓炒全魚

抓炒全魚是一道著名的石家莊菜,屬於冀菜系。製作上很講究,以鯉魚為主料,鹽、蔥、辣椒粉、五香粉作為輔料,此菜屬於創新菜,在當地相當受歡迎,抓炒全魚用的是大鯉魚,精彩之處在於刀功。端盤上桌,一盤菜就占去三分之一桌面,好吃又有氣氛。

西河肉糕

西河肉糕作為一種經典的傳統小吃,其名字是以石家莊市深澤縣一個鎮的名字命名,深澤肉糕俗稱西河肉糕。採用紅蓍澱粉,高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口感咸香而不膩。再加上用本地的一種燒餅夾著肉糕一起食用,就象吃漢堡包的一樣,本地人稱之為燒餅裹肉。

藁(gǎo)城宮面

宮面是藁城特色禮品之一(另有宮燈、宮酒,民間戲稱"三宮"),亦稱貢面。以小麥精粉為原料,配以精鹽,精鍊油,澱粉等,採用秘傳手工工藝製作,經過盤條,上稈,拽條,拉絲,陰乾等多道工序製成。

藁城宮面,又名藕面。源於隋唐,盛於明清,歷時1500餘年源遠流長。據元朝時期馬可波羅所著《馬可波羅遊記》記載,義大利空心粉就是按照"藁城宮面-藕面"模仿、演變而來。

明代詩人凌儒子曾賦詩一首:眾贊荷花貴似仙,情深又嘆並蒂蓮。莫愁去蒂恐絲斷,化做藕面皆是緣。對"藁城宮面-藕面"讚譽有加。清代時,地方官吏就以藕面常年進貢皇宮,故得名"宮面"。

該面的麵條細勻空心,色澤油亮而潔白,耐火不糟,回鍋不爛,食用方便,食用方法可按個人口味做成清湯麵,打滷面、涼拌面等。

金鳳扒雞

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由一家名為「馬家雞鋪」所做的扒雞演變而來的,其使用的輔料由十八味香辛料組成,而這十八味輔料均具有雙重性,既是香辛料又是中草藥,在《本草綱目》中都有其名。

雖幾經變化,但直到現在還是沿用百年老湯,每天清湯,將浮油和陳渣去除,加續新料。配方屬秘方,過去一直是單傳,清除來的渣子都要用火燒掉。即使是現在,配方也只有個別人知道,製作時由專人負責配料,其他人迴避。

在我國的扒雞文化中,德州扒雞、道口燒雞、符離集香雞、上海白斬雞……都是極富地域色彩的制雞老字號,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扒雞也不僅在當地才能吃到,全國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生意甚至比本地更為火爆。

石家莊所在的地區,在商代時就有了酒的釀造。平山縣三汲鄉中山國遺址出土的酒就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現在,在石家莊的藁城、無極、晉州、元氏等地仍有燒酒的習俗,而且有宮酒、耿王酒、龍圖醉、魏徵酒、宋曹大曲等較有特點和影響的品種。

在石家莊喝酒,講究客人到齊,大家落座,涼菜上齊,宴席才算開始,在這裡特別注意,宴會正式開始前,聲明自己不喝白酒的,要自始至終不喝白酒。如果酒席進行到一半時,你再喝白酒,你會被認為不實在,成為眾矢之的。

宴席開始後,全體人員先飲三杯,這叫認識酒,大家平等。無論是上級領導,還是長者,都要喝乾,杯中不能剩酒,並且任何人都不能讓人代替喝這三杯酒。

石家莊,不僅有著地方風俗的美食。還有著不斷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城市建設。另外,來到這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YPntGwBvvf6VcSZebf8.html